语文教学,怎一个“味”字了得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复杂,不仅要求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求其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真实、高效、自主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人文味,内化心灵
  人文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将语文教学与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思想,在平时营造人文化的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对于人文味的创设非常重视,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渗透和人文关怀,让人文思想触摸到学生的灵魂,感化学生的心灵。
  如讲解《我的四季》,这是现代作家张洁的一篇作品,文章通过对四季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思索。而这种思索正是对人生的一种体会,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信念和直面挫折的勇气,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挫折发生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自由发挥,凭借自身的想法来应对。在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也能够进行思考,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出于对学生思想的尊重,我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已达到智慧上的碰撞。这样的创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表达想法,形成一种语文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上的人文味。
  创造一个人文味的课堂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无论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都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人文文化的底蕴彰显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提升作用。
  二、文学味,提升素养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学作品包括很多的体裁和形式,散文、诗歌等都是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用诱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美读诗词和文章,对诗词和文章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评价,营造一种文学味的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为了学生文学修养的养成,我经常会在課堂上给学生以文学方面的知识启迪和引导,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领悟到文学的魅力。
  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伟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非常重视对课堂“文学味”的创设,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声的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播放一段轻音乐做朗读的声音背景,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对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句,学生就有一种意境上的解释:“雄鹰展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是天空的王者,鱼儿在水中自由的遨游,它是水中最美的风景。”学生的解释表明他对这两句话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将作者的广阔的胸襟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文学氛围,让学生了解文学,对文学有一定的体会和见解,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文学修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学生来讲,学习阶段很难自己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要有教师的辅助。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每一次学习都有所收获,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互动、交流合作、开展辩论等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递进式培养,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新闻味,关注社会
  社会新闻反映社会发生的实时动态,将语文教学与社会新闻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新闻的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单纯对教材进行讲解,尤其在重点部分,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重复式”的教学,即对教材内容进行一遍遍的讲解、一次次的重复,导致课堂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笔者在教学中,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理解的内容采取了新闻链接的方式,使学生轻松地度过难关,愉快地进行学习。
  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进行了解释,使读者能够清晰体会到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几则新闻,“各地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院孟子故里送春联,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这些新闻的重点内容,我提炼后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读着新闻,一边在课文的辅助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进行理解和分析。结合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
  新闻链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方便。在链接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方法,对链接的新闻不能直接照搬照抄,浪费课堂时间,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将重点内容总结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新闻,而且能够节省一定的课堂时间,同时对学生的意识和习惯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发学生自主联系的欲望。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不同,学习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逐渐丰富词汇,提升能力,形成语文思维。在知识汇集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中学(211700)
其他文献
语文是必学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在初中语文中引入'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语文教学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理论知识点的讲述上,要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利用古诗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兴趣,打下坚的实语文基础。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集合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发挥它的特点,构建具有文化气息
有些中学教师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说一不二,否则,学生就会怀疑你,以后你也就无法站在讲台上。”所以,不论是分析人物还是品味语言,他们总是耐心而又细致地引导全体学生概括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拓展阅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方式。面对抗 这个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设计拓展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针对性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阅读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点来分配阅读任务。在分配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阅读资料
古语有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语文和德育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一项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多数学者认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凋亡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共同的细胞病理学基础。本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