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中家校联系的几点建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k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市中心及周边的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家校联系情况的问卷调查,总结出目前学校与家长在沟通交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更新观念,创建良好氛围、提高效能,完善家校联系工作、提升素质,加强家长教育知识普及、开展活动,丰富家校联系的形式等四条有效建议,力求能对各学校提高家校联系的效能一些启发。
  关键词 家校联系;道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0-01
  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环境等。内外因的和谐是促进孩子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而外因中,学校与家庭的合力又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动力。现实教育中,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作用已越来越受学校与家长重视,但是,仍然不容乐观。家校联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家校联系次数较少,作用面不大,主要集中在部分家长;二是家校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三是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四是家校联系工作处于点状式,没有宏观把握和整体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促进家校联系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中心学校与新城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相比,家长与学校联系的次数、内容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这与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家长的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关注度就更高,城乡结合部的家长较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不高,关注孩子的时间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无从下手,导致家长对家校联系工作的消极参与,降低了家校联系的效能。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或家长,都应当重新认识新形式下的“家校联系”,改变“家校联系就是老师向家长的告状”这一认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学校要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调动家长的合作积极性。
  (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方面:必须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克服消极态度,提高对家校联系的认识水平。教师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
  (二)家长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教育工作,虚心接受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知识培训。除了积极配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可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
  二、提高效能,完善家校联系工作
  以学校为主阵地,做好三“保障”,提高家校联系的效能。第一,制度保障。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邀请家长共同制定家校联系工作制度,统一认识,明确分工与合作,确保家校联系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第二,物质保障。政府和学校都应加大对家校联系工作的投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为有效的家校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组织保障。学校应当有较完备的家校联系工作的组织体系,如相应领导小组的组建,形成“学校-年段-班级”网状的组织机构,使家校联系工作有组织、有规划。
  三、提升素质,加强家长教育知识普及
  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召开家长教育知识培训,以授课的方式或是发放教育指导读物的形式,为家长提供有利于促进家校联系与合作的教育资源,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协助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家长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道德素质。(2)改变自身不利于孩子发展和家庭和睦的个性特征,提升和完善自身人格。(3)积极参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优良家风家训践行活动,促进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
  四、开展活动,丰富家校联系的形式
  有效的家校联系需要家校双方进行频繁而真诚的交流沟通。调查发现,现今网络时代小学家校联系的方式较之以前,形式上更丰富,但沟通的内容还是较单一。加上由于家校联系的活动缺乏整体的策划组织,随意性与盲目性很强。家校联系的内容主体集中在学习和纪律行为方面,较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校联系工作不是老师与家长打个电话或是见面聊几句这么简单。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功能是丰富的。学校应当在开学初制定家校联系的计划,整体规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联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参与面大。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电话、微信、家访等这种一对一式的沟通方式,还可以增加以下形式,如:家校研讨会、家长读书沙龙、家长座谈会、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家校联系的主动性,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家校双方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家校联系工作,开拓创新,探索新形式下家校联系的形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献:
  [1]冯帮.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现状的调查报告[J].教育论坛,2012(11).
  [2]方三慧.如何做好家校联系[J].教育与管理,2015(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有着明确的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情感渗透;学会创造,使学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情感熏陶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校园教学逐渐从义务教育转型走向素质教育,自新的课程改革标准颁布并推行开来,校园的教学重点从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逐渐增加了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时代进步飞快的当下社会,人才的认定不只是知识量的掌握情况,对于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小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进行探究
摘 要 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人格魅力;设疑激趣;转变观念;正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
摘 要 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融入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老师搞好班级的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2-01
摘 要 学校工作视德育为灵魂,而班级活动密切联系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在校园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学校德育中,学校班级活动所起的作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德育;班级活动;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4-01  学校德育是指在校期间,受良好的影响与熏陶而改变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未来愈发重要,当今社会转变班主任德育理念就要用新时期班主任德育理念指导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形成正常且健康的“三观”,真正的做到提高德育实效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自身具备了一定的品德修养,学生未来前行的道路也会顺利很多。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