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和做批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个性化阅读,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个人独特思维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批注式阅读的意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之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阅读教学策略不应该是填鸭式的,应该由传统的教师说,学生画、写,转变为让学生充分说、分享。笔者通过学生在做批注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决定要教什么——让问题成为中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好生本教育。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使用批注符号策略
  不同的批注符号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统一让学生使用以下批注符号(见下表)。
  (二)因“材”施教策略
  能根据不同文体,正确勾画文章内容,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做批注,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通过做批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
  萨特曾说过:“阅读批注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圈点勾画批注法因课文的不同而不同,用法也不尽相同。以下是我们摸索出来各类文本批注的侧重点。
  1. 讲授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勾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文字,批注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
  2. 写景状物的文章则应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一步体会这种修辞的好处,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说明文则指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性质、状态、特点,批注说明顺序,采用的说明方法,语言特点。
  4. 散文则指导学生画出关键词,从文章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重点把握人物語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精彩疑惑之处做批注。
  5. 诗词、文言文则注重指导理解意思,划分朗读的节奏,字词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批注。
  (三)由浅入深策略
  1. 课前预习浅注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如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句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个别句子有自己的见解等。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反复指导学生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意思和地方,把自己预习中初读课文的感想或感悟用铅笔在空白处记下来,注意言简意赅。老师课前以小组形式检查预习批注,用小组互评促进学生积极性,树立榜样,小组长带动各组员对文章进行初次交流学习。
  必须强调的是: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指导学生批注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利用投影仪逐步指导批注,呈现自己的批注,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
  2. 课中研学精注
  经过小组初次交流学习,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用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其次是文章的写作特色,把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加以概括;最后就是读懂作者: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创新之处。一步一个脚印指导学生在空白处简明扼要地做批注。
  ①感受处——捕捉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②疑问处——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粗读到细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是学习过程中的建构和创造。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很多学生会质疑,鱼钩明明生锈了,为什么会透出金色?通过深入研读,才知道是“老班长”折射出来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金子般思想光辉。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带着质疑去细细品读、体会全文脉络。
  ③补白处——教材中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说明白,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对“空白”进行扩写或续写。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字词处——小学教科书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有的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词句进行批注,通过画出关键词,联系实际体会优美词句,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桥》一文中的“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一座山”层层引出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 课后延伸自由注
  课后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有重新的认识,重视个体独特感受再做批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择取课外文章,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再找寻恰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交流。
  4. 注意引导,提高学生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一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机制,营造平等交流平台,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阅读批注的成果。老师注意收集独到、创新的批注,通过投影让其他学生学习模仿。定期展示学生的“批注册”,把批注展现到外墙供其他班学生观摩,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参与度,放手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去接触文本,进行阅读的实践,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去感受、理解,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笔者用心鼓励学生大胆批注。遇到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不轻易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策略要灵活多变,跟上时代的节奏。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行而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小学语文实践,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不断地积累具有个性化的批注式阅读作品,就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曹丽娟.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崔新月.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王申宵.小学高学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写字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科学的写字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分析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期刊
【摘 要】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在有限的教材内容、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完成这一重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遵循“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的课堂原则,深入挖掘教材,凭借有限的课堂,开展无限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加科学,使之能学于课
期刊
【摘 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整个核心素养中,阅读素养是其他素养的重要基础和体现。而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提出的“研学后教”核心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也正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一大途径。那么,“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该如何培养?文章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阅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能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不但可以扩充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量,还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教育  生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时代,时代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独立人格、能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付之于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目标。课堂里,教师要充分调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研学后教”为理念,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整合,减缓学习坡度;重评价,多鼓励;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巧设研学问题,深入浅出。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常看到许多老师总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没有为学生创设活动条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同时也有了一定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建议,但是,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发布至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依然不成体系。究其原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性这一特点分不开,更与实践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分不开。文章试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内容及形式进行探析,以期能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微博”的普及,已经引领者人们进入了“微时代”。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教育事业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进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更好
期刊
农村蕴含着许多习作的素材。可惜的是,当前许多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很难看见农村的田野风光之美、水乡景观之美和农家新居之美。从学生作文的内容来看,题材大同小异;从语言表达来看,表述方式雷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农村小学生放飞想象,回归大自然,写出生活化的习作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色彩的原因  目前,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普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初中古诗词教学却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和“诵读法”,虽然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其结果往往是耗时较多,却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试图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诵读、悟境和运用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