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增加学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最近有幸旁听了日照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文就以其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为例,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例概述
人教版六年制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关注。接着,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并根据班级人数进行随机分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最后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归纳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教学案例评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不当
实录片断一
师:刚才我向大家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前后桌的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学生纷纷转身寻找自己的小组成员,并就组长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小组意见不好统一,经过教师的协调,分组终于完成。)
师:从你的学具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小组为单位,仔细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有没有共同的特点?数好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言。(学生操作。)
评析:本课中,教师就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安排小组协作学习,然而在分组问题上,教师采取了就近原则,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小组成员因为成绩都比较好,所以早早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开始小声说话;相反,有些小组由于没有会做的同学,对问题显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小组成员都不爱说话,于是就在那儿闷头看书。
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教师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综合考虑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家庭背景等因素来确定小组成员。不同性别的学生相互协作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将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既有利于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此外,在确定小组负责人时也要尽量选择那些性格外向,擅长组织、沟通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活跃整个小组气氛,带领小组成员克服困难,获得知识。
(二)教师干预尺度把握不好
实录片断二
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同学利用桌面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组内展开研究,并讨论一下汇报的形式。一会儿,我会找同学说说感受,比比哪组说得最好。下面由组长主持讨论。
(教师规定了5分钟的讨论时间,并要求每组选派一人发表见解,然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静候学生的讨论结果。)
评析:通过该片断我们看到,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没有对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教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认为学生在小组自然就会合作,使小组合作成为教师的“课间休息”。教师这种放弃监控的做法很容易引发课堂管理问题,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不能喧宾夺主,但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轻视对学生协同工作意识的培养
实录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个小组对照书中的平行四边形,找出它边、角的特点。
师:让我们看一下大家的讨论结果。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甲:我把平行四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发现对折后多出的部分是一样长的,中间是重叠的。由此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聪明,我建议全班鼓励他一下。(教师边微笑边鼓掌。)
学生乙(与学生甲位于同一小组):老师!刚才那个办法是我想出来的!
评析:在片断中,出现了同一小组成员相互“邀功”的现象,说明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直接的原因在于,学生甲缺少对小组他人成果的尊重。学生甲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我把平行四边形……”,从而引起小组其他成员的不满。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没有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评价学生甲时提到“你真聪明……”等有悖于合作精神的话语。
合作学习着重对集体或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培养,它重视个人或小组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协同工作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四)评价方式单一
实录片断四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如果他说得不完整,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他补充。
学生A:(拿起一本口袋书),我们通过三角板来测量,它的上下两条对边的长度都是9厘米,左右两条对边的长度都是7厘米,所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说得很好,大家鼓励鼓励他!
学生B: 我们组先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成三角形,再沿着长的一条边又对折成三角形。结果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重合在了一起,所以说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师:嗯,这位同学答对了。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C:我们用三角板量长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90°。
师:很好,这个小组又测量出了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评析:在片断四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的回应通常是“说得很好”,“答对了”之类的话语,说明教师更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没有重视合作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仅仅局限于教师本人,组内、组间互评和学生的自评基本上没有得到体现。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侧重过程性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一、教学案例概述
人教版六年制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关注。接着,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并根据班级人数进行随机分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最后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归纳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教学案例评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不当
实录片断一
师:刚才我向大家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前后桌的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学生纷纷转身寻找自己的小组成员,并就组长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小组意见不好统一,经过教师的协调,分组终于完成。)
师:从你的学具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小组为单位,仔细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有没有共同的特点?数好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言。(学生操作。)
评析:本课中,教师就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安排小组协作学习,然而在分组问题上,教师采取了就近原则,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小组成员因为成绩都比较好,所以早早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开始小声说话;相反,有些小组由于没有会做的同学,对问题显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小组成员都不爱说话,于是就在那儿闷头看书。
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教师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综合考虑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家庭背景等因素来确定小组成员。不同性别的学生相互协作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将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既有利于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此外,在确定小组负责人时也要尽量选择那些性格外向,擅长组织、沟通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活跃整个小组气氛,带领小组成员克服困难,获得知识。
(二)教师干预尺度把握不好
实录片断二
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同学利用桌面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组内展开研究,并讨论一下汇报的形式。一会儿,我会找同学说说感受,比比哪组说得最好。下面由组长主持讨论。
(教师规定了5分钟的讨论时间,并要求每组选派一人发表见解,然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静候学生的讨论结果。)
评析:通过该片断我们看到,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没有对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教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认为学生在小组自然就会合作,使小组合作成为教师的“课间休息”。教师这种放弃监控的做法很容易引发课堂管理问题,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不能喧宾夺主,但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轻视对学生协同工作意识的培养
实录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个小组对照书中的平行四边形,找出它边、角的特点。
师:让我们看一下大家的讨论结果。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甲:我把平行四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发现对折后多出的部分是一样长的,中间是重叠的。由此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聪明,我建议全班鼓励他一下。(教师边微笑边鼓掌。)
学生乙(与学生甲位于同一小组):老师!刚才那个办法是我想出来的!
评析:在片断中,出现了同一小组成员相互“邀功”的现象,说明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直接的原因在于,学生甲缺少对小组他人成果的尊重。学生甲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我把平行四边形……”,从而引起小组其他成员的不满。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没有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评价学生甲时提到“你真聪明……”等有悖于合作精神的话语。
合作学习着重对集体或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培养,它重视个人或小组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协同工作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四)评价方式单一
实录片断四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如果他说得不完整,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他补充。
学生A:(拿起一本口袋书),我们通过三角板来测量,它的上下两条对边的长度都是9厘米,左右两条对边的长度都是7厘米,所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说得很好,大家鼓励鼓励他!
学生B: 我们组先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成三角形,再沿着长的一条边又对折成三角形。结果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重合在了一起,所以说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师:嗯,这位同学答对了。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C:我们用三角板量长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90°。
师:很好,这个小组又测量出了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评析:在片断四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的回应通常是“说得很好”,“答对了”之类的话语,说明教师更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没有重视合作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仅仅局限于教师本人,组内、组间互评和学生的自评基本上没有得到体现。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侧重过程性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