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在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爆发病虫害的频率逐年上升,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影响着森林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还对森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对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进行分析,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72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河南省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足以说明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我国森林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着整体区域气候。人们面临的所有生态环境问题,都与森林被大量破坏有关系,为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需要我们加大林业建设力度,通过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害虫多喜欢啃食幼年植物,这种习性使得虫害对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长还带来不可逆的破坏。由于森林过度的采伐,林区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了当病虫害发生时森林缺乏自我防控机制,只能依靠人工手段杀虫。另外由于现代社会中频繁的国际商品交流活动,使许多外来的在本地森林中没有天敌的害虫在新环境中繁衍生息,最后因为没有天敌成灾成害。这些病虫害不仅直接影响了森林中林木的生长的林区的生态恢复,还对林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从而把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2.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森林被大量破坏导致的气候异常;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自我防御能力降低以及滥用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较少等。
  现如今我国的林区中人工林树种单一,中幼林多,纯林比重偏高,影响了森林健康,导致森林防火、病虫害问题突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或暴发病虫害就难以控制。由此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现象频发,且在治理上越来越困难,给森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2.2 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促进森林的健康发展,并以人工干预的方法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对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强森林对害虫的自然防控技能,开展森林害虫综合治理做好森林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提高造林质量,不仅重视造林面积还需要加大对林木种类多样化的多品种林区建设,提高森林面对病虫害时的自我调节和防控力度,降低虫害在森林中的蔓延速度;还需要加大对林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尽可能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的水平之下,并加大对益虫、益鸟的保护力度;我们还需要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从而保证区域气候,特殊气候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重要诱因,森林作为区域气候调节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造林和森林保护力度,从而避免对虫害发生有利的气候产生。
  因此需要加大林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对森林害虫的综合治理,促进森林的生态恢复,保证森林的持续性发展。
  3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对林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要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有效控制,就要坚持以生态学为基础,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做到森林有害生物源与其天敌自然种群达到动态平衡;寄主植物与生物多样性达到和谐、平衡,建立稳定的、多生物的食物链结构,形成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森防工作应坚持以生态学为基础,把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作为森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实行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态防治。
  综上所述,有人把林业有害生物比喻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足见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带来的破坏之大,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做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人们对林业有害生物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我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也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张杰(1985-),女,汉族,大专,河南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技术研究与推广,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通过参加上海农林职业学院赴台湾学习培训项目,对对台湾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包括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经济组织模式、台湾农会、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物流与营销渠道等,并对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结合培训学习的情况,谈谈台湾农业和技职教育对本学院特色校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职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
摘 要:本来简要介绍了我国粮食干燥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介绍了余热回收、生物质燃料利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着重介绍了低温真空节能干燥技术、太阳能干燥技术和热管技术。关键词:粮食干燥;节能减排;余热回收;真空干燥 中图分类号:S379.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现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
摘 要:4.20芦山地震对原本贫穷落后的城镇,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四川农业大学设计研究完成了寇家湾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文章分析了现代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具体到一般,分析寇家湾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先规划后建设。  关键词:灾后重建;规划;特色农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36  2013年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因此,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  关键词 语文
摘 要:油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也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前,我国农业正朝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采取措施提高油菜产量能增加四川省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目前,已经有众多学者致力于油菜栽培技术的研究。本研究从合理选择秧苗秧田、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总结了油菜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能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四川百姓经济收入。  关键词:油菜;栽培技术;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
摘 要: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本文在对河南省淅川县林下资源现状、利用特点、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淅川县林下经济发展提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淅川;林下经济;探讨  中图分类号:F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
摘 要:采用时空替代法,对江西省大岗山毛竹林向阔叶林扩张过程中地下细根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毛竹;扩张;阔叶林;细根  中图分类号:S795. 702 文献标识码:A  1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毛竹无性繁殖能力强,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鞭系延伸扩展和孕笋长竹,能快速入
摘 要:林业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所以开展植树造林和林业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和林业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结合山西省林业资源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森林防火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对于山西省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覆盖率;封山育林
摘 要:草地是绿色生态的载体,对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起协调作用。我国拥有位居世界第2位的草地面积,草地物种资源丰富,具备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化的功能,同时还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业文明的推进,对草地植被破坏十分严重,草地退化形势不容乐观,草地生产力不断下降,甚至呈现荒漠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只有正确评价当前的草地退化状
摘 要:前郭灌区是寒地水稻栽培集中区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寒地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  关键词:寒地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要根据自然条件(年积温多少,无霜期)、土壤条件(地利、盐碱程度)、栽培水平而定。要兼顾品种熟期、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条件进行综合平衡。  2 适时早育苗  2.1 壮秧标准  白根多根毛多,插后返青快。机插秧的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