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套语(patterned phrases),又称“词块”(lexical chunks),其存在有着很多的理论依据,其实践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本文通过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套语在英文写作中的样本分析,得出结论:套语可以提高英文写作成绩,促进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套语;英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套语”(patterned phrases)又称“词块”(lexical chunks),指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语法和词汇之间,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如:in terms of, look after, by the way, see you later 等。它最早是由Becker在1975年提出。其后,许多语言学者都对此术语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如:Nattinger&DeCarrico(1992)、Michael Lewis(1993)、Ellis(1996)、杨玉晨(1999)、淮建忠(2003)、常晨光(2004)等。如今,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套语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更多的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套语在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 如:张霞(2010)、盖淑华(2010)、蒋宇红(2010)、陈伟萍(2008)等。本人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一项实证探究套语与英文写作水平的关系,进而提出如何运用地道的英语和准确的表达形式,促进教学。
二、理论依据
Cruttenden(1981) 认为语言学习在各个层次上都要经历两个阶段,即:单项学习阶段(item-learning)和系统学习阶段(system-learning),也就是说语言学习是把具体的语言单项转变为抽象的语言系统。Cruttenden分别动语音、语义、句法等方面研究了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他强调语言习得的各个层次最初都是在习得单项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儿童先学会分割语块,而后才把意义联系到分割后的部分上。Cruttenden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套语指明了方向,套语正是这一语言习得过程的体现,实际上套语的习得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语言的隐性规则。Ellis(1996)认为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习得,语言习得都是记忆语言序列(sequence learning)。他认为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结构时,首先要弄清词汇组合的顺序和规则。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即:格式塔阶段(gestalt)和分析阶段(analytic)。.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完形状态,而后再把它分割为若干个整体。竞争模式(The Competition Model)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描述了语言的暗示有效性,即:语言的一个语法方面被认为能够有效地预测其他词素的出现。因此,语言习得变成了一个逻辑问题,我们可以从X推测出Y, 或者X=Y。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英文写作中,是否套语运用越多,写作成绩越高?
2、大学生套语输出能力现状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次试验对象来自某高校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非英语专业生物系一个自然班的30名学生,其中有8名同学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下简称为CET4)。另外一组为英语专业一个自然班24名同学,其中有3名同学未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以下简称为TEM4)。他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英语作文。
(三)测量工具
作文题目分别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5年)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2004和2005年)。两组学生没有参加过所选择的这一年的考试。代表学生写作水平的成绩来自三个部分,即: 非英语专业学生为CET4(所参加的2006年的考试)写作成绩加上当年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写作成绩。英语专业与之相同。在批改作文时评卷人员参考了TEM4(2004,2005)和CET4(2005)的写作大纲。使用SPSS14.0计算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过程
随机选取一节课,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明写作要求和题目。学生按照要求从所给出的两个作文题目中选择一个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测试前,学生被告知此次测试很重要,其成绩将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四、结果与讨论
(一)套语与英文写作水平的关系
作文回收率100%。从套语的数量,句子的数量,句子正确率,作文长度等方面出发,运用SPSS软件,测试这四种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写作成绩的不同影响。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如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写作成绩与套语之间的p值分别为0.915和0.734,表明在四组自变量中,套语的使用与写作成绩正相关,对写作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作文长度、句子正确率。而句子数量与作文成绩不相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
通过进一步分析,一个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出,即:写作成绩≈常数+B值€滋子铩U飧霰泶锸浇徊街っ髁颂子锒孕醋鞒杉ǖ挠跋熳畲蟆?
(二)大学生套语输出能力现状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运用套语的能力很低,英语专业为8.13%,而非英语专业仅为6.98%。同时从表4还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法知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加强学生的套语输入量和语法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套语的使用可以提高英文写作水平,而当前大学生的套语输出能力还有待加强。在目前大学英语考试中,英文写作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套语输入量,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套语对提高写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套语输入量,促进套语输出。
参考文献: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2]Cruttenden,A.Item-learning and System-learning[A].Journal of Psycholingusistic Research,1981.
[3]Ellis,N.C.Analyzing Language Sequence in the Sequenc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Some Comments on Major and Ioup[A].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
[4]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5]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常晨光.公式性语言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7-10.
关键词:套语;英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套语”(patterned phrases)又称“词块”(lexical chunks),指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语法和词汇之间,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如:in terms of, look after, by the way, see you later 等。它最早是由Becker在1975年提出。其后,许多语言学者都对此术语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如:Nattinger&DeCarrico(1992)、Michael Lewis(1993)、Ellis(1996)、杨玉晨(1999)、淮建忠(2003)、常晨光(2004)等。如今,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套语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更多的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套语在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 如:张霞(2010)、盖淑华(2010)、蒋宇红(2010)、陈伟萍(2008)等。本人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一项实证探究套语与英文写作水平的关系,进而提出如何运用地道的英语和准确的表达形式,促进教学。
二、理论依据
Cruttenden(1981) 认为语言学习在各个层次上都要经历两个阶段,即:单项学习阶段(item-learning)和系统学习阶段(system-learning),也就是说语言学习是把具体的语言单项转变为抽象的语言系统。Cruttenden分别动语音、语义、句法等方面研究了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他强调语言习得的各个层次最初都是在习得单项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儿童先学会分割语块,而后才把意义联系到分割后的部分上。Cruttenden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套语指明了方向,套语正是这一语言习得过程的体现,实际上套语的习得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语言的隐性规则。Ellis(1996)认为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习得,语言习得都是记忆语言序列(sequence learning)。他认为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结构时,首先要弄清词汇组合的顺序和规则。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即:格式塔阶段(gestalt)和分析阶段(analytic)。.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完形状态,而后再把它分割为若干个整体。竞争模式(The Competition Model)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描述了语言的暗示有效性,即:语言的一个语法方面被认为能够有效地预测其他词素的出现。因此,语言习得变成了一个逻辑问题,我们可以从X推测出Y, 或者X=Y。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英文写作中,是否套语运用越多,写作成绩越高?
2、大学生套语输出能力现状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次试验对象来自某高校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非英语专业生物系一个自然班的30名学生,其中有8名同学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下简称为CET4)。另外一组为英语专业一个自然班24名同学,其中有3名同学未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以下简称为TEM4)。他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英语作文。
(三)测量工具
作文题目分别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5年)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2004和2005年)。两组学生没有参加过所选择的这一年的考试。代表学生写作水平的成绩来自三个部分,即: 非英语专业学生为CET4(所参加的2006年的考试)写作成绩加上当年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写作成绩。英语专业与之相同。在批改作文时评卷人员参考了TEM4(2004,2005)和CET4(2005)的写作大纲。使用SPSS14.0计算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过程
随机选取一节课,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明写作要求和题目。学生按照要求从所给出的两个作文题目中选择一个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测试前,学生被告知此次测试很重要,其成绩将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四、结果与讨论
(一)套语与英文写作水平的关系
作文回收率100%。从套语的数量,句子的数量,句子正确率,作文长度等方面出发,运用SPSS软件,测试这四种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写作成绩的不同影响。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如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写作成绩与套语之间的p值分别为0.915和0.734,表明在四组自变量中,套语的使用与写作成绩正相关,对写作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作文长度、句子正确率。而句子数量与作文成绩不相关。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
通过进一步分析,一个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出,即:写作成绩≈常数+B值€滋子铩U飧霰泶锸浇徊街っ髁颂子锒孕醋鞒杉ǖ挠跋熳畲蟆?
(二)大学生套语输出能力现状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运用套语的能力很低,英语专业为8.13%,而非英语专业仅为6.98%。同时从表4还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法知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加强学生的套语输入量和语法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套语的使用可以提高英文写作水平,而当前大学生的套语输出能力还有待加强。在目前大学英语考试中,英文写作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套语输入量,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套语对提高写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套语输入量,促进套语输出。
参考文献: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2]Cruttenden,A.Item-learning and System-learning[A].Journal of Psycholingusistic Research,1981.
[3]Ellis,N.C.Analyzing Language Sequence in the Sequenc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Some Comments on Major and Ioup[A].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
[4]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5]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常晨光.公式性语言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