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知。以学生“能做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以下是笔者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有关教学资料,联系实际教学,对“任务型”教学在初一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看法和认识。
一、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Go For It!为教师提供了每单元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重视语言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反复讲解和强化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惟恐“超纲”,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课堂千篇一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作听众,课后抄抄写写,这样使得教师讲得累,学生更是学得身心疲惫。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只有教师创造了较为真实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有兴趣去学,去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教numbers(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one-nine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做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Unit 3 Is that your sister?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层层递进,人人参与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的真实性以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新授Unit 4 Do you like ba,nanas?后,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
Do you like…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Does A like…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We eat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For breakfast,we like bread,noodles,eggs and milk,Forlunch,we like rice,meat,broccoli,tomatoesand so on,For dinner,we like carrots,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
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三、创设情境,注重交际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那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我把教室设置成“服装交易会”设六个厂商展览柜,由每组成员提供的服装作为商品,以两人为一组充当客商对商品进行价格咨询,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选择四种满意商品,并简单说说理由(如:It is nice,/They are cheap./I think peoplewill like them,)。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服装交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使学生在任务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真正地使用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其他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课外拓展,语言习得
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呈现没有了,练习也不重要了,但表达突出了。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不仅在课内,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如,制作School ID card,Lost and Found,Christmascard,calendar,Timetable等,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五、更新评价,过程激励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教师更应该及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他们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用一张考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总之,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知。以学生“能做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以下是笔者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有关教学资料,联系实际教学,对“任务型”教学在初一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看法和认识。
一、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Go For It!为教师提供了每单元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重视语言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反复讲解和强化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惟恐“超纲”,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课堂千篇一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作听众,课后抄抄写写,这样使得教师讲得累,学生更是学得身心疲惫。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只有教师创造了较为真实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有兴趣去学,去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教numbers(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one-nine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做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Unit 3 Is that your sister?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层层递进,人人参与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的真实性以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新授Unit 4 Do you like ba,nanas?后,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
Do you like…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Does A like…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We eat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For breakfast,we like bread,noodles,eggs and milk,Forlunch,we like rice,meat,broccoli,tomatoesand so on,For dinner,we like carrots,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
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三、创设情境,注重交际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那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我把教室设置成“服装交易会”设六个厂商展览柜,由每组成员提供的服装作为商品,以两人为一组充当客商对商品进行价格咨询,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选择四种满意商品,并简单说说理由(如:It is nice,/They are cheap./I think peoplewill like them,)。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服装交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使学生在任务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真正地使用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其他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课外拓展,语言习得
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呈现没有了,练习也不重要了,但表达突出了。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不仅在课内,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如,制作School ID card,Lost and Found,Christmascard,calendar,Timetable等,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五、更新评价,过程激励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教师更应该及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他们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用一张考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总之,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