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要素的体育规则游戏组织与指导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规则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在组织体育规则游戏时,如果只注重运动价值,就有可能变成一味的动作练习,幼儿往往体味不到游戏的情趣。如果教师只注重游戏情境的营造,忽视运动要求,则幼儿虽然浸润其中,乐享其趣,但往往发挥不了体育规则游戏对幼儿动作和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与体育教学活动相比,体育规则游戏的目的更具隐蔽性,游戏者是伴随玩耍过程,在与人、物的交互中,在快乐的体验、练习中巩固体育技能,发展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因此,在组织和指导体育规则游戏时,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清游戏的三个要素
  体育规则游戏有三个要素构成,即游戏情境、玩法规则、动作经验。这三个要素互为融合,才能使游戏既令幼儿百玩不厌,又促进身体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一)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指该游戏独特的氛围,既包括想象情境,也包括游戏者在此游戏中形成的人际情境。比如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其“想象情境”是“狼抓羊”,这种假想情境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游戏中,一人扮演狼可以抓羊,其他游戏者当羊躲闪、逃跑,这就形成了一对多的竞争氛围,也就是人际情境,他们在与同伴的追逃嬉戏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幼儿将想象与现实建立联系,通过扮演虚拟的角色获得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满足感。同时,游戏者的人际交往互动也让幼儿获得了愉悦感。
  (二)玩法规则
  规则游戏是按照事先约定的玩法规则开展游戏的,每个游戏都有既定的玩法规则。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有这样的规则:狼要追羊、抓羊,羊不能追狼、抓狼,但能通过跑动、躲闪逃避狼的追捕。这个玩法规则的设定自然引发了“狼”和“羊”之间的追逐行为,锻炼与发展了幼儿跑的动作。又如,游戏中还有这样的规则设定:狼与羊相互用问答时间的方式进行游戏,问:“老狼老狼几点钟?”答:“一点钟。”……当说到“天黑了”时,狼才能抓羊,羊才能逃跑。这个规则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个游戏中还有不少其他规则,比如输赢规则:在追逃中,被抓到者为输,未被抓到者为赢,这能让幼儿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又比如,在指定范围内追逃的规则,追逃范围具有可变性,只要大家事先商定好规则遵守即可。从“确立规则”到“执行规则”,整个过程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及确定、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和“去自我中心”等。
  (三)动作经验
  动作经验是一个体育规则游戏最基本的功能,如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幼儿分别通过扮演狼与羊进行反复追逃,从而发展快速跑的能力,提高运动的协调性、灵敏度等。细细分析,“快速跑”所能给幼儿带来的发展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这些发展的可能性又与游戏情境、玩法规则息息相关(见表)。因此,跑的学习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向幼儿提出的,而是隐含在游戏情境、玩法规则中的,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有寓学于乐、润物无声的特点。
  总之,体育规则游戏蕴含了游戏情境、玩法规则、动作经验三个内隐要素,只有三者相互融合、作用,才能发挥游戏的整合性功能。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规则游戏时要关注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平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动作经验与游戏情境的关系
  组织体育规则游戏时切忌动作练习大于游戏玩耍,以免使游戏沦为练习的工具,缺乏趣味性。但同时也要注意营造游戏情境,使之为动作练习、锻炼身体的目的服务。比如,有一位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初次玩“跳房子”游戏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蜘蛛侠”,体会从“房角”跳跃到“房顶”的成功感,这就是在渲染游戏中的“想象情境”。幼儿跳跃到“房顶”后可用小沙包来投准,投中“房子”上的某一个格子就能“我的地盘我做主”,其他同伴经过此格子时是单脚落地、双脚落地抑或不能落脚,都要由他说了算,这就突出了游戏中“人际情境”的趣味性。情境营造得宜,幼儿浸润其中,对动作练习与体能锻炼具有增益的作用,反之,则不能达成目的。例如,在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扮演老鹰的教师用动作、表情过分渲染了老鹰的可怕、强大,结果“小鸡们”看到“老鹰”扑过来就四散逃窜,而忘记了要一一拉着前一个游戏者的衣服躲闪跑的规则,反复几次都是如此。尽管孩子们在游戏中也玩得很开心,情绪高涨,但是这个游戏所特有的动作练习目的“以‘母鸡’为基点左右来回移动跑”并没有达成,而是变成了四散追逐跑。造成动作学习重点偏移的原因跟幼儿没有遵守规则有关,而幼儿之所以不遵守规则又主要与教师过分渲染“老鹰”的可怕有关,教师的做法使“小鸡”为了安全而逃得远远的,从而使“老鹰”只能四散追,做不了期望中的“左右来回移动跑”。此时,教师有必要调整组织策略,降低“小鸡”害怕“老鹰”的程度,或者干脆另换假想的角色,比如鸡爸爸和母鸡、小鸡做游戏,以便实现该游戏的运动价值。
  (二)动作经验与玩法规则的关系
  动作经验受制于玩法规则,有了相应的玩法规则,才会使学习特定经验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达成某种学习目的,也可以根据情况重设或改变游戏的玩法、规则。比如:有一次,一位教师带中班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孩子们当小羊,教师当老狼。也许是幼儿在小班时已多次玩过这个游戏,当“老狼”张开嘴巴、伸开双臂去捉“小羊”时,他们不但不着急逃脱,反而愿意被“狼”怀抱,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小羊”故意跑得很慢,有些甚至折回来向“老狼”挑衅:“来呀,来呀,我在这里。”教师有些招架不住,因为“小羊们”一点儿也不害怕“大灰狼”,反而好像很享受被“大灰狼”搂住吃掉的感觉,所以游戏难以继续,也无法达成追逐跑的学习目的。这说明该游戏的规则玩法没有能够激发幼儿跑的兴趣和动机。
  于是,教师召集幼儿商议:“很多‘小羊’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跑得很慢,让‘老狼’抓住吃掉,游戏不能继续玩了。怎么办?”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个孩子提议:“要么我们来玩消灭狼、抓住狼的游戏。”这个提议激发了全体幼儿的游戏兴趣。师幼一起决定将玩法从“狼追羊”调整为“羊追狼”,游戏的角色扮演不变,而追与逃的运动角色转变了。幼儿从原来的被狼追转变为自己去抓狼,兴致盎然,练习跑的运动目的达到了。
  但是,再仔细分析调整后的玩法规则,我们发现原游戏的玩法规则是“一对多”,即一只狼抓很多只羊。此时,羊可以根据狼的追逐方向与自身的距离等来决定跑动的方向、速度等,狼近,羊可能快速跑,狼远,羊可能慢跑或者不跑,这种主动调整能发展幼儿的变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而且,狼会不断调整追逐的方向,比如突然掉转方向扑向后面的小羊,让小羊猝不及防,此时幼兒就有必要立即做出反应,调整逃的方向,这对幼儿改变方向跑,控制跑动方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调整玩法后,该游戏对幼儿上述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变得非常不明显。因为是“多对一”,孩子只要看准狼的方向,一路追过去就行。教师意识到这点之后,就又改变了自己的支持策略,比如狼不能只朝一个方向逃,而要不断变动方位;又比如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孩子跑动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达成体育锻炼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认清并抓住体育规则游戏的三个结构要素,才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游戏情境中所包含的假想情境、人际情境等对幼儿的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都会产生作用,玩法规则的设定对幼儿理解规则、内化规则、执行规则等能力也有裨益。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情境营造、玩法规则设定和调整等方式发挥游戏的多种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幼儿在体育规则游戏中的整合发展。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已于2017年9月1日起生效,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正式进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新时代。目前,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与分类管理相配套的实施意见。在分类管理的大背景下,作为民办教育体量最大的民办幼儿园,该如何理性作出分类选择?现有民办幼儿园(2016年11月7日以前正式设立的
期刊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已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的主要内容涉及现有民办学校的分类登记、差异化分类收费、办学收益分配、财政税收扶持体系建设等方面,并对民办学校的运行及内部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笔者就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可能对民办幼儿园产生的财务及税务影响进行分析,重点对现存民办幼儿园分类登记、变更和后续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资产产权变更、清算、运营架构规划等相关财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
期刊
民办教育新政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正式进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新时代。笔者站在律师的角度,就民办幼儿园如何积极应对分类管理,给举办者提供一些法律实务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举办者的身份问题。根据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的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现有民办幼儿园的登记,往往存在登记的举办者与实际的
期刊
2016年11月7日,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审议通过后,作为一名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投资人,我第一时间就找来研读。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我对即将到来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有些惶恐不安,甚至有些难以接受。根据新法精神,未来民办学校要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就民办幼儿园而言,如果选择非营利性,幼儿园就成了社会资产,举办者不得分配幼儿园的经营收益;如果选择营利性,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举办者可以分配经营收益,
期刊
2016年11月7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稿审议通过,从而确立了未来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法人属性、产权制度和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身为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面对民办教育政策外部环境的改变,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今后该如何发展?从最初的震惊、迷茫,到后来的平静思考和理性分析,我以为,民办园应该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寻找机遇,在压力和危机下寻求突破
期刊
前几年,温州市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风生水起,出台了许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地方政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政策示范效应。温州的民办学前教育也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温州民办幼儿园办园起点不高,收费较低,加上后续扶持政策乏力等原因,民办幼儿园发展遭遇瓶颈。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它既不能像高端幼儿园一样走“高投入、高收益”道路,又没法像中小学一样搭乘义务教育的便车,显得举步维艰。在
期刊
民办学校要全面实行分类管理、国家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孩政策全面落地、各种形态的资本涌入幼教行业……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市场格局的变
期刊
张 虹(主持人,《幼儿教育》杂志主编):白驹过隙,记得10年前的6月24日,我们借心桥幼儿园建园10周年园庆,做了一个关于民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论坛。今天在座的好几位专家、前辈10年前也在现场。时至今日,民办幼儿教育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国在2016年11月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同行一起来思考和讨论民办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期刊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我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投放了若干水枪、眼药水瓶、洗发水瓶、洗手液瓶以及瓶身上有一个洞或两个洞的矿泉水瓶等,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用这些材料吸水、装水、喷水等。幼儿似乎更喜欢玩有洞的矿泉水瓶,我意识到这一操作隐含着教育价值,即可以让幼儿探究水位高低与水柱喷射远近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存在压力的科学现象。而大班幼儿已开始对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奇特的现象以及细微的
期刊
在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发展运动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解读,并进行适宜的介入与支持,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大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平衡与动作协调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已能运用多种动作的配合来进行游戏。  片段1:“攀爬小能手”开始比拼了  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