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读写课:“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欣赏图片、聆听故事,感受童话故事中大胆想象的趣味性。
  2. 对比课内外童话故事的文本结构,感知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大胆想象,感受趣味
  1. 欣赏教材“习作”中的图片。
  2. 说一说这些想象哪里很有趣。
  3. 你还有其他很有趣的想象吗?
  4. 欣赏绘本《变大变小的狮子》的“变小”部分。
  二、对比文本,学习反复
  让我们再仔细阅读绘本《变大变小的狮子》的片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得有趣的。
  1. 活动一:阅读“变小”的片段,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2. 再回顾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梳理出情节思维导图。
  3.比较三幅情节思维导图。
  小结:像这样三次或更多次差不多的情节,我们就称之为反复的情节。(板书:情节反复)情节反复是童话故事的一大特点。
  三、迁移运用,学写反复
  1.活动二:
  (1)那么,狮子又是怎么变大的呢?还会碰到什么事呢?请设计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复情节,完成情节思维导图。
  (2)看着思维导图,在小组里和同伴说一说自己创编的情节。
  (3)小组推荐一位最精彩的情节设计师,让他讲给全班同学听。
  2.学生阅读《变大变小的狮子》“变大”部分。思考:绘本里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情节?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如果有一天,你的身边常见的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变得完全相反,或者变得非常奇特,它们会发生哪些离奇的故事呢?课后,请同学们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并完成“想象真有趣”的悦读单(见本期14页“统整读写单”例图2),下节课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细读《枣核》和《漏》中的片段,品味故事中的语言表达特点。
  2.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其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创编童话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顧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来当童话大师,也来创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二、出示要求,学会审题
  (出示单元习作要求)
  1.齐读要求。
  2.圈出重点:失去特征、生活变化、奇异事情、以动物为主角、童话故事。
  3.交流提纲。出示上节课“想象真有趣”悦读单,选择3~5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1)选定了什么动物?
  (2)动物的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3)动物有怎样的有趣经历?
  三、细读文本,品味有趣
  看了同学们设计的悦读单,大家想不想去读读这些故事?看来,人人都爱读故事,为什么故事那么有魅力呢?让我们走进这个单元学过的故事细节中,一探究竟。
  1. 想象大胆却合理。
  出示《枣核》片段:
  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县官坐了大堂, 把惊堂木一拍, 说:“给我打!”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1)这段话写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2)如果现实中真的有这样小的孩子,铁链绑得住吗?棍子打得着吗?
  小结:枣核小,是完全有可能从铁链里钻出来的,也是很难用棍子瞄准的,实在很有趣。但也很符合实际,所以想象要合理。
  2. 语言细腻又有趣。
  出示《漏》片段: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晕头转向……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小结:看来,要想写好故事,不仅要设计好故事情节,还要关注语言细节,才会让故事变得更神奇,更有趣。
  四、创编故事,复述故事
  1.学生根据“想象真有趣”悦读单,开始创编故事。
  2.写完后,组内互讲,推荐一篇班内讲。
  3.根据单元评价表,班级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每次上《记金华的双龙洞》,我都会问学生:预习之后,你们觉得课文写得怎么样?很多次,我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原因很简单:学生认为,这篇课文里没有什么“好词好句”。  学生的想法当然是不对的。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游记水准极高,“好词好句”俯拾皆是:写杜鹃,叶老只用“有精神”三个字就点出了野生杜鹃的特点,但在不少学生眼里,“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之类的句子似乎更美。看到石钟乳和石笋,叶老说:“即使不
教育是国之大计,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教材是为了解决好这个“根本性问题”的主要內容。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古诗文的大量入选则是其中的一大体现,它与从小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德行情愫、审美情绪和语言情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诗教育中如何处理好典故的教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所谓典故,就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师出示图片,生认读词语“壁虎”和“墙壁”。)  师:看看图上是哪一种小动物?  生:壁虎。  师:读准字音。  (生读)  师:(出示“壁虎”一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语,注意要读准字音。  (生齐读带拼音词语)  师:看看图,小壁虎待在哪里呢?  生:墙上。  师:谁能把话说完整?  生:小壁虎待在墙上。  师:话说得完整,讓人一听就明白了。  (师出示“墙”字,引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字的形、音、义,会写“援、俱、弗”3个字;学习“惟弈秋之为听”宾语前置句式。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学习朗读停顿表达文本内容的方法,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  (板书“学弈”,生齐读。)出示《孟子》及孟子信息资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
时下,语文界在阅读教学方面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再根据文本解读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可见,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但文本解读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之间还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文本解读透了就一定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设计?从文本解读到的内容是否就可以全盘搬进教学设计里?……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必须从学生的视角把解读到
教学目标:  1.认读“芙、蓉”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单”,会写“壶、砚”等8个生字,理解“单于”“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读熟、背诵并理解三首诗的意思,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发现并理解三首诗中表现精神品  质的句子,并体悟其分别运用语言、行为、感受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尝试在语言练习中运用。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感知三首诗的浅层关联  一、导课  要
“小老鼠(吱吱吱),上灯台(吱吱吱),偷油吃(吱吱吱,吱吱吱),下不来(吱吱吱)……”  每天吃完晚饭,我都会给家里的小朋友唱有小老鼠叫声的《小老鼠偷油歌》,他非常喜欢,而这样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很偶然的课堂教学。  那是我第一次带一年级,适逢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在学习完“gkh”的拼读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儿歌《说话》:“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小雨点说话,沙沙,沙沙。/小鸽子说话,咕咕,咕咕。/
摘 要从网络课程研究的内容和现状出发,说明了WebQuest与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基于WebQuest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设计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 网络课程;WebQuest;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0-0041-02  Network Course Design based on WebQ
当元旦与期末考相遇,新年也染上了浓重的复习气息。节前最后一天的课我准备盘点本期作文,这样例行周记,学生就可以在家潜心修炼、切磋文技,返校后我可以随学生的作文看人间欢喜,到各处游历,体验各种美食……  然而夢想还未照进现实,就被惊醒了。办公室外走道上一堆学生的哄闹声由远及近,几人一唱一和,语调凄婉忧伤:“举头望明月啊,低头写作文。”“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文。”“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文
我常常想起郭老师在师范学校教我们书法课的情形。那样的岁月,课程表上常常排着下午的第一节课——学写字。郭老师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来到我们的教室,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我们被郭老师那气宇轩昂的样子折服了。无论任何时间,只要他来到教室,我们都会屏息凝神,像是能感受到郭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书卷气。虽然郭老师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但他的精神矍铄,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难忘的是,他那乌黑浓密的长眉毛一个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