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膳食镁摄入量及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方法于2010年4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哈尔滨7个区的24个社区为研究现场,对9 734名调查对象2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以及血糖检测,最终9 376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膳食模式。根据膳食镁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镁的摄入量及不同膳食模式下膳食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150081,哈尔滨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膳食镁摄入量及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方法于2010年4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哈尔滨7个区的24个社区为研究现场,对9 734名调查对象2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以及血糖检测,最终9 376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膳食模式。根据膳食镁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镁的摄入量及不同膳食模式下膳食镁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9 376名调查对象中,筛查出2型糖尿病患者998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年龄M分别为54.8、50.8岁,男性分别占43.4%(2 896名)、34.6%(433例),镁摄入量M(P25,P75)分别为336.36(257.31,440.65)、339.50(264.51,443.78)mg/d。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西方、精明、传统、主食型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中,与膳食镁摄入Q1组相比,Q4组糖尿病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为1.56(1.06~2.32);然而在精明膳食模式下,与膳食镁摄入Q1组相比,Q4组糖尿病患病风险较低,OR(95%CI)值为0.61(0.37~0.96)。在不考虑膳食模式情况下,膳食镁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不同的膳食模式下,膳食镁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不同。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产物,赋予人类社会一定的信息化与科学化,传统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态势,网络攻击事件逐渐频繁,网络安全性略显不足,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需求愈发强烈。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互动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和热点。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探究式 互动教学 一、引 言 本文从“互动教学”理论的发展
目的 以GFP为目的 基因,比较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脂质体的转染效率,探讨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超声微泡浓度对He
目的分析哈尔滨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于2010年4月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哈尔滨7个区的24个社区为研究现场,对9 734名2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以及生化指标检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进行随访,本研究共纳入4 721名检测了血清维生素D的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血清维生素D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如何开展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幼儿教师要规范幼儿的口头语言,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态度与语言习惯。 一、听一听 第一,教幼儿学习口语交际,首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设计提示或问题。教学的第一步,可以围绕提示或问题引导幼儿认真的观察与思考,并根据教材中的图画与情景让幼儿想象图画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产物,从一出生开始,就避免不了的要
患者男性,4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来我院作胃镜检查。胃镜下见胃窦小弯近前壁有一45cm×40cm的半球形隆起物,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粘膜无明显差别,用活检钳推之活动度差,质地中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因特网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主要设备,其能够根据信道自动选择最佳路径,其是互联网的枢纽。现代路由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能够实现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之间的互相连接和互联网的互相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并不相同,路由器在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交换机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两者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路由器能够实现高速选择信息传送线路,有效提高通信效率,降低网络系统的通信符合,实现系统资源的
【摘 要】“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具体情况后,对学生进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划分,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观念。目前,这种教学观念已被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很多学校中已经开始应用。当然,由于各地的教育模式和环境不同,学生素质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分层次教学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在讨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资料,旨在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经验与指导,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