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颜氏家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家训作品,包含有七卷,二十篇家训,主要从子女家庭、思想学识等各方面告诫子孙,教育族人,阐述了封建时代的宗族教育理念。《颜氏家训》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家知识分子教育子女的需要,因而得以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比较普遍而深远的影响。颜之推所处的南北朝,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自西汉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处在衰落时期,佛道兴起,独尊儒学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在魏晋时期官学衰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氏家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家训作品,包含有七卷,二十篇家训,主要从子女家庭、思想学识等各方面告诫子孙,教育族人,阐述了封建时代的宗族教育理念。《颜氏家训》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家知识分子教育子女的需要,因而得以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比较普遍而深远的影响。颜之推所处的南北朝,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自西汉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处在衰落时期,佛道兴起,独尊儒学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在魏晋时期官学衰落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的兴起对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颜之推就是家庭教育的伟大先驱。
《教子篇》是第一卷第二篇,“教子”,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子女的问题。颜之推的“教子”,指的是家庭教育。在南北朝時期,家庭教育内容要比官学广泛得多,除儒学之外,还包括了文学、音乐、天文、数学、医学、书法、棋艺等。而《教子篇》主要阐述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目的。
《教子篇》开篇的第一句话:“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其大意是: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他就可以成才;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他也没有用处;智力中常的人,不教育他就不会明白事理。《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有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从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除了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这与颜之推的观点是相似的,就像《荀子·劝学》中所说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天环境,特别是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人本身的智力性情如何,后天教育对人后期成长的塑造性是很强的,在教育成为全社会焦点的今天,恰恰说明了教育对人的重要性。
提及教育,每个人降生人世的第一堂课,便是家庭,“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颜之推这一段大致说的是早教的重要性。在古代,对将来要走上帝王位的太子进行胎教是很重要的,从怀胎三月开始以礼来规范言行和生活起居。封建社会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秩序,以个人之品行维护社会之秩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从孝悌仁义到礼乐书数,根据社会等级的不同要求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人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并有成体系的理论和具体实践,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
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父母,颜之推说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母教育最重要的是威严与慈爱要配合,合理使用,不能过度的宠爱,也不能过度的威严,所谓严慈有度。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品质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必须要学会以身示范。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能看到有些父母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欠缺,孩子在未成年阶段就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再加上孩子通过网络接受到的信息比较芜杂,而自身缺乏辨别力,所以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父母对子女教育应一视同仁。封建社会的男权社会的本质和传统,使得人们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拍手叫好,男女的不平等、社会阶层的差异、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封建专制的统治制度,都使得教育的一视同仁难以成行。颜之推作为封建前期的教育家,能够突破封建社会的教育藩篱,从教育受众的平等性,以及父母观念的转变层面,强调教育应该是均等的,实属可贵。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家庭教育更是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课,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时说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国家导向、到社会各界,再到家校联通,都无一例外地把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新时代下,教育已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关系到社会生产力革新,国家的兴旺和发达。颜之推——这位伟大的家庭教育大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目的,更让人为之触动的,是他处世为人的价值观。或许颜之推有些观念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但其思想精髓为我们当今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南湖星火漫天燃,照亮神州一百年。 扭轉乾坤除旧制,复兴华夏续新篇。 风狂浪猛心犹赤,雨打霜摧志更坚。 借问征程谁引领,江河万里有红船。
如果省略了过程,结果 当然是美好的 如果省略了汗水和喘息,过程 也可以是享受的 如果省略了反复权衡和思想深处的 革命,连开始都能轻松得 如同燕子斜飞在微风中。 但,我们的劳动恰是恒久的滚石上山 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拔河: 要把那一头的诸多不可知 夺回来,牢牢握在手中! 因此,即便移山填海都不再是梦 发达、宽裕与舒适也近在眼前 我们还要继续移除它们—— 巨大的惯性,惰性
那年,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不让一人拉下,不让一户掉队” 犹如洪钟大吕,在中华大地上拉响 还像一股春风,吹拂着鄂西大地 吹进了十堰竹溪荣玉村 这个只有196户、824人的穷乡僻壤 我主動向公司党委请战 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场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践行誓言 在那里,我和村民一道肩挑背扛 筑出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幸福之路 在那里,我和村民一起抬石垒砖 为建设美丽的乡村希望小学出
家人和大师们教会我的那些事 我五岁学会阅读。那是在玻利维亚科恰班巴的萨耶学校、胡斯蒂尼亚诺修士的课堂上。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今,近七十年时光不再,可我还清楚记得那个魔法如何丰富了我的生活:将书中的文字转化为形象。 打破时空屏障,让我同尼莫船长(《海底两万里》人物)一起遨游海底两万里,同达达尼昂、阿托斯、波尔多斯以及阿来米斯(《三个火枪手》人物)并肩作战,粉碎诡计多端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旨在
一年一度的书博会是全国图书出版者的盛会,也是爱书人的盛会,还是阅读推广者难得的工作契机。作为全民阅读第一刊的《阅读时代》,自2016年创刊后每年都会参加,是参加书博会的唯一期刊。 从1980年第一届全国书市开始,到2007年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再到今年山东的“泉城时刻”,书博会已经走过41个春秋。经过41年的发展,全国书博会已由最初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为融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
“微笑彩虹·书香温暖童年”公益活动首次走进军营 7月18日,“微笑彩虹·书香温暖童年”公益活动在济南举办。活动由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训练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第二幼儿园等单位协办。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的医护人员是第一批参与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医疗队。 福建启动2021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将推出
说到读书之所在,首先想到的是书房。 说到书房,中国人的传统中较之于欧美人显然要讲究得多。就拿称谓来说,欧美人称书房很是直白简单,英文直称为“book room”,再大一些的书房就称为“library”(图书馆)。而汉语中的书房称谓,则不一而足,如“斋、轩、阁、楼、堂、馆、房、庐、庵、居、室、园、舍……”可见汉字的层次感、多样性要优越于许多别种文字。 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书房称谓不仅多样别致,更值得
书名:《苍山如海:东西部扶贫协作丛书——从上海到遵义》 作者:《从上海到遵义》编写组编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与贵州人民出版社等共8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苍山如海:东西部扶贫协作丛书”,不仅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也是中国首套全面反映中国东部省市帮扶贵州重要历程的主题书籍。 丛书中的《从上海到遵义》,是上海人民出版社
“翠翠”生动活泼、纯真善良、清新可人,是沈从文理想人生和理想爱情的寄托,是美的化身。单纯的人喜欢单纯的美。白塔、小溪、老人、女孩、黄狗……沈从文的心一直在淳朴的湘西,“翠翠”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最美的时光总是在怀念中。沈从文童年调皮搗蛋,逃课捉蟋蟀,偷偷跑去凫水,弄得满身泥巴跑回家被关“禁闭”。率直慷慨的寄父(干爹),颇有气度的母亲,宽严相济的父亲,淳朴善良的乡亲…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镌刻着一串串湖北足迹,闪亮着一个个湖北印记。 在武昌城内临江大道和解放路之间,有一个不足1000米的小巷。这条至少有600年历史的小巷过去被称为“黉巷”。这个黄字旁的“黉”,是个生僻字,在古代是学校的意思。 94年前,已经成为红色大革命中心的武汉,在这条小巷里诞生了一所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校——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