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漫谈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不仅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形成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重要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当前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很难形成德育的合力,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作为教师,无法改变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但可以结合当前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变教育方式,利用多种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社会环境缺乏正确导向。现在的社会功利性较强,人们越来越明哲保身,缺乏正义感,学生接触到的人和事都对思想品德的形成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校、老师从周一到周五,费心费力的纠正学生道德行为上的不足,劳心劳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周末两天接触的却是另一番境况,一切都将发生改变,正确的思想意识不但不会建立,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有一种说法:五加二小于零。
  二、学校德育教育令人堪忧。尽管素质教育提出了这么些年,但有的学校教育依然忽视思想品德教学,把思想品德课当成豆芽学科,随意占用品德课。教师台上唾沫横飞地讲,学生傻呆呆地听;教师制定出规矩(班规班约),学生遵照执行。学校、教师往往只注意整体说教而不注意个体;只注意全校学生统一的要求,不注意根据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与学生交流上表现为训诫的多,关心的少;强制的多,民主的少。德育工作停留在表象,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求、压抑了学生的道德生成、剥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叛逆心理,结果造成道德教育越来越难的现状。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越来越多的6+1家庭,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娇生惯养;道德教育往往被家长所不屑或忽视,比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很少过问孩子在校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这直接给学校德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这些都是造成当前德育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校内的道德需求仅仅是迫于外在的强制,而不是出于内在真正的需要,学生没有形成内化的道德动机,德育教育也就空有其表。
  其实,小学思想品德课往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只有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了解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经过学生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在道德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要让学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改变当前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尤其是少年儿童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品质。因此,个人认为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最佳方法有二。
  一是设置情境,利用故事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形成道德意识。教师就德育某个方面进行情境创设,用故事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去处理矛盾。利用丰富多彩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形成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教学内容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让德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样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使良好的道德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二是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具有生动性和创造性的功能,在德育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形成动静结合,让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富有感染力,使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利于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李岚清同志说得好:“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把国学引入课堂和孩子的生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提高青少年美德修养的自觉性视为持之以恒的战略任务。因为,自觉、长期地进行修身养德,是完善高尚人格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更是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
其他文献
以某公司钢筋混凝土烟囱在施工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实例,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探讨,结合我国现有规范中对牛腿构件的设计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环形悬臂这一特殊构件的受力情况进
一、模型教学的优点  模型教学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模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现象的乐趣中发现科学规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领略科学知识的真谛时,更深入地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二、模型教学的现状  最近新课程教材研究所在部分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从未组织学生进行过模型建构活动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50%,仅组织过一次的占21%。90%的教师认为模型建构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小间距隧道大量涌现,由于小间距隧道施工受地质条件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影响,因此对安全施工提出许多技术难题.依托实体工程对水下小间距隧道工程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文章以淮北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以蒸馏水作为吸收介质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在常温下进行吹扫捕集,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同时对甲醛的稳定剂甲醇的用量、吹扫捕集的吹扫气流速和吹扫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实
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及桥接线工程中四脚岙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对隧道的开挖以及支护进行施工模拟计算,研究其应力场、位移场,并结合现
相比结构的频率,振型反应的信息更加丰富.振型曲率是对结构损伤十分敏感的一个指标;利用简支梁结构损伤前后的1阶振型曲率差对其进行损伤识别,对损伤位置有较好的识别效果,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