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學新课程改革中,我校进行了化学教学改革,推行“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为了配合我校的教学改革,我们进行了活动表现评价的探究,通过这种尝试,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笔者简要谈一下我校化学“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中,活动表现评价应用的方式和方法。(注:“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模块”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关键词:“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活动表现评价;应用
化学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力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活动表现评价强调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使评价不再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因此,活动表现评价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活动表现评价的应用体现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有学生的活动,就有活动表现的存在,活动表现评价的具体方式按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学生自评,评价的实施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对学生进行访谈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以下简要谈一下我校化学“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中,活动表现评价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一、自学质疑和互动探究活动表现,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表现评价
让学生自己确定评价标准,如自学质疑评价标准为:是否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是否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练习等学习习惯,是否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能不能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讨论中能否倾听他人的观点,是否有合作精神等。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交流展示活动表现,主要通过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根据制订的评价内容,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如:能否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板书是否规范、有条理,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是否正确,能否积极发言,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着力点应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提倡学生创新。
三、精讲点拨和矫正反馈活动表现,主要通过口头交流的方法进行评价
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互动,通过谈话讨论,将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和突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以为:是否主动积极与教师交流,是否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是否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否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能否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否完成反馈习题。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
四、迁移应用活动表现,主要通过书面交流的方法进行评价
本环节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书面交流的方法进行,学生则进行自评,学生修正自己做错的题目,给自己评价(包括优点和错因分析)。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是否规范,能否对习题反思、拓展,能否将自己未掌握的知识重新进行梳理,是否具有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等,教师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困生的鼓励和学法指导。
在以上活动表现评价过程中,建立评价档案袋,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给出建议和评价,不能简单地只给学生打分数或等级,要适当使用激励性的评语来与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关键词:“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活动表现评价;应用
化学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力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活动表现评价强调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使评价不再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因此,活动表现评价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活动表现评价的应用体现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有学生的活动,就有活动表现的存在,活动表现评价的具体方式按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学生自评,评价的实施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对学生进行访谈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以下简要谈一下我校化学“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中,活动表现评价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一、自学质疑和互动探究活动表现,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表现评价
让学生自己确定评价标准,如自学质疑评价标准为:是否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是否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练习等学习习惯,是否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能不能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讨论中能否倾听他人的观点,是否有合作精神等。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交流展示活动表现,主要通过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根据制订的评价内容,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如:能否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板书是否规范、有条理,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是否正确,能否积极发言,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着力点应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提倡学生创新。
三、精讲点拨和矫正反馈活动表现,主要通过口头交流的方法进行评价
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互动,通过谈话讨论,将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和突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以为:是否主动积极与教师交流,是否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是否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否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能否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否完成反馈习题。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
四、迁移应用活动表现,主要通过书面交流的方法进行评价
本环节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书面交流的方法进行,学生则进行自评,学生修正自己做错的题目,给自己评价(包括优点和错因分析)。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是否规范,能否对习题反思、拓展,能否将自己未掌握的知识重新进行梳理,是否具有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等,教师在评价中要突出对学困生的鼓励和学法指导。
在以上活动表现评价过程中,建立评价档案袋,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给出建议和评价,不能简单地只给学生打分数或等级,要适当使用激励性的评语来与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