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导,其内涵与生本教育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认真领会生本理念,并将之应用于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将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在联系本体论
  
  当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已成风潮,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师本教育的束缚。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不甚了解,教师也缺乏指引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希望能够在教学上进行改革。事实上,研究性学习和生本教育的目的、课程论和方法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本教育走进高校教学改革中已是大势所趋。研究生本教育理念,将之应用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不仅可以完善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更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方法和指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因此,对生本教育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联系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创新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1](P73-76)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生本教育思想则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提倡个体本位,一切工作围绕着学生如何好学而开展,强调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2](P60-61)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认真领会生本教育的理念,将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要求高度自主学习的群体,希望在大学教育中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多受灌输性师本教育的影响,无法进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并无明确的指向,教师也对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引。生本教育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正是解决这一症结的良方。生本教育体系是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体系,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探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终端,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是终端设计,考虑到了教育任务的最终完成。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构建生本教育体系的共同目的。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本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高等教育由此面临着改革的严峻挑战。当今的高等教育,要求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拥有一定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大学生更希望能够进一步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当其只能学到书本知识的时候,就脱离了活生生的社会,不能随社会发展而前进。由于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转变,提倡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逐渐浮出水面。[3](P14-19)传统的教学模式割断了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而研究性学习能以自身的特点弥补这一弊端,因此,被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向。为了有效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者纷纷就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习中的本体论问题有“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和“双主体说”三种说法。“教师主体说”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主体说”来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双主体说”则是在“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弊端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中庸学说。在学科学习的背景下,这三种主体说都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关心的都是老师如何好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好学。即使是“学生主体说”,也不过是借学生为中心之名来凸显教师的权威,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导致培养目标的转变,学习观念也开始改变。学校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所有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才能内化、转变为学生的个体认识。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慢慢开始被重视。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自己的主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是学生作为“人”所本应享有的权利,而非来自教师的恩赐。只有让大学生自己学,教师进行指点和帮助,大学生才会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既富有创造性、自主性,又不离开教育计划的研究性学习上。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协助和导引学生进行自主生命活动而已。因此,时代在呼唤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当今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三、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长期统治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以往的大学教学普遍遵循着一种师本模式。师本模式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完整无缺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完整地接受教师传输过来的信息。然而,现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时常处于对立关系。师本模式下的大学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式的单向传输形态。整个教学过程是为了教师的好教设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设计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地位,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4](P4-5)无可讳言,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这样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大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受到知识教育而没有文化教育,难以解决除书本知识以外的问题,而研究性学习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便日渐为大学师生所接受。
  生本模式的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习为基调,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内容,更重视学习的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主张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适应在团体中的角色;以探究为归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联系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都是可以让人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生本教育的本质是保护每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挖掘并扩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利益根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本教育理念意图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交流和分享信息,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指引学生学会和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符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由师本教育模式向生本教育模式转变,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谭建伟,曹华林.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与实施[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郭思乐.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改变[J].教育研究,2007,(1).
  [4]杨旸,王薇.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9,(5).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生本教育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编号08YB05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有的课,隽永味浓,深入浅出,点拨有法,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讲者声情并茂,妙语连珠,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听者如沐春风,陶醉其中,意犹未尽,不觉时间在流逝。有的课,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撞击,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讲者有气无力,慢条斯理;听者昏昏欲睡,索然寡味,度“课”如年,巴不得早点下课。可见,同样是45分钟,由于教者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给听者在时间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英语在当今世界多么重要。在语言的所有基础技能中,听力是最难的。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不仅是学生,而且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是要讨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一种畅谈式的听力教学方法。  关键词: 英语听力 情景听力教学法 不足 解决方法    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语听力就像是灰姑娘的魔法(David Nunan,1999
一、案例描述  在这学期刚开学的前几周,我校的几位老师去了一个中学参观并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节初一数学课中的提问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这则案例有这样几个片段:  片段一: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A先让学生自读题目,当学生读完题目后,开始通过提问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讨论题目。教师A先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跃跃欲试。这时教师A就开始有“重点”地针对不同问题的难度叫不同的学生来
摘 要: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虚拟学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追本溯源,虚拟学校构建的理念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伊里奇的学习网络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虚拟学校两种基本模式——校外模式和校内模式的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虚拟学校与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在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教育模式、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  关键词: 虚拟学校 学习网络理论 教育形式 英特网    在过去的一个
摘 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咏水仙》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意境,阐述了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自然观以及它的美学特色,从而得出结论:这首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关键词: 《咏水仙》 浪漫主义诗歌 和谐与唯美 意境    一、导言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1843年荣膺“桂冠诗人”,与柯尔律治、
摘 要: 本文作者把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特点有机地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以恰当的音乐为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化、情趣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感、习作等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音乐 整合    在知识经济到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源
摘要: 英语听力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水平的首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前提。听力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素材的理解感悟来明白文章的大意,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与素材相关的练习。英语听力教学能够反映出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水平。本文就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语言综合运用技能
摘 要: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课程资源层出不穷,物理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利用好各种资源,使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接触物理、学习物理,使得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知识接受与能力培养并行。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程资源 生活资源 多媒体辅助 物理实验    物理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认识物理规律,学
摘要: 本文根据优秀教师作文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自主作文。首先,创设自主探究的“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景,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或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等,让学生亲近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其次,开放自主探究的“度”,即拓宽作文题目、内容、体裁等的自由度,扩大习作评议的参与度,渲染佳作的知名度等,激
摘 要: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展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教学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体现。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少不了多媒体课件的支持。要设计并制作出适合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必须注意其选题,搞好创意设计,重视页面设计。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件 选题 创意设计 页面设计    多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文字于一体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