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以“动”导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一个关键而特殊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懵懵懂懂的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造成他们对道德认识不清,势必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在这个特殊时期,教师德育培养就要选择适合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和榜样示范法。
  一、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
  说理教育法实际上就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事情的真谛,这也是最通俗的办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初期对思想道德有一个新的认识,如,在某某教师的体育课上,两个同学因为单杠争吵起来,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这位老师却看在了心里,把两位学生叫到一边进行谈话,师:“不知你们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吗?故事中因為两家占地而争吵不休,后孙状元提笔回信给二弟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家见孙家如此大度,深感惭愧,再想想你们就因为玩单杠,无非是你先玩我后玩的问题,彼此都各退一步,谦让对方,那你们肯定会为此事成为最好的朋友。更有可能你们以后会因为玩此运动成为奥运冠军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像孙状元信中所说的那样,大度一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生:“老师,您给我们讲的这个道理我们铭记在心,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我们要成为最好的朋友。”
  二、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到温暖
  以情服人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心灵上得到一定的熏陶,这种方法一定要建立在“爱”“理解”“关怀”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在他们身上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作风。
  如,班级中总有一些“不听话”的学生,面对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如果永远都是以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的话,尽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无法听进去的。比如,有一次某教师发现班级中一位同学经常去网吧,且上课经常迟到,教师询问学生时学生总是说家里有事。教师了解这位学生是非常逆反的,如果批评他肯定没有作用,于是教师将其叫到办公室并和蔼地给学生说:“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吗?”“还可以。”学生回答。“我最近听说你家里妈妈身体不是很舒服,是吗?”“恩,我妈妈最近腿疼病又犯了,谢谢老师关心,现在好多了。”“恩,我找你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就是听说你妈妈身体最近不好,我给她买了点腿疼的药,你一定要转交给你妈妈,还有千万不要因为妈妈生病而耽误自己的学习啊。”学生被老师的一席话感动了,从此渐渐不再去网吧了。
  三、以“动”导人,用实际行动指引学生
  这里所谓的动,指的是以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言行,当学生犯了一些德育方面的错误时,应积极以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比如,在某次植树活动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大家拿着树苗一起植树,植树前,教师主动拿起一棵树苗,挖坑、种树、填坑、浇水,一气呵成,学生看到教师如此认真地种树,也都纷纷地种起树来,随后教师开始观察大家种树的情况,当看到某个小组的学生种树的积极性不是太高的时候,主动上前询问:“咱们组都是女生啊,我来加入吧。”不等学生答复,教师主动上前帮助该组学生种树,学生受到老师积极行动的影响,也都纷纷地加入到种树的行列中。
  总之,在进行德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以理服人、以情服人、以动服人,以积极向上的行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从而让学生纠正错误。
  参考文献:
  吴翠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青少年研究,2010(05).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特别是在班级工作的开展中,老师和家长的配合,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的好坏。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教育观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在这里我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微笑第一,用真诚感动家长,换位思考,与家长建立良好、信任的朋友关系  微笑是最好的融化剂,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晨当家长迎着阳
课文即将学完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课文围绕荔枝展开了对母亲的回忆,反映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但文章最后一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读起来给人感觉似乎话还没有完,应该有下一句。我觉得肖复兴虽然是一个名作家,但他这样的结尾不好。  (此时,有人开始议论了。)  师:你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真不简单!同学们,你们读读这句话,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组讨论讨论吧。  (学生开始热烈
摘 要:现如今,小学品德课堂的教育呈现出了多元化,在不断改革的教育制度下,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也变得较为盛行,对于儿童品德课堂教育对于现如今对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品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这对于儿童在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发展小学品德课堂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教育体系推出活动作业。  关键词:品德课程;活动作业;作品评价  一、小学品德课程基于
摘 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音乐教学与游戏的完美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游戏可以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探究了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游戏;教学效果;潜在能力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在教育的深化阶段,幼儿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将音乐游戏应用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确,天才难觅,通才难求,人才难得。正如韩寒在《三重门》后序中所说,“全才”的“全”是人中之王,几乎没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认为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能快乐生活、德情才兼备的人是培养目标。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前提。学校的“体”育很重要,包括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的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小学语文,并灵活地掌握语文,就必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题材,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进行口语表述,从而让学生先放松心情,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放松心情;不自觉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身口语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除了作文写作学习外,阅读训练也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当前的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理解肤浅、讀不懂主旨大意,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大的难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已经是小学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如从阅读习惯开始抓起,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概况主旨大意抓起。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以书为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可以开阔
欣赏与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发展的价值在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学习评价,积累幼儿美术创作语言(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为下一次的感受和创作做准备,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大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10~15分钟左右,在较长时间专注投入创作环节后,幼儿在评价和欣赏环节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许多教师也把精力放在活动准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其中也包括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个人素质能力及未来发展前途都影响较大的学科,同时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数学的有效教学方式一直都是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众多初中数学教师纷纷开始采
摘 要: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和传授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消化和实践,以形成他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掌握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今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