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有效地冲击了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促使教师将教学的焦点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奠定基础。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主要强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现代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学习的能力等,实现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一、 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理念是近年来兴起并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有利于转变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历史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如历史知识技能、历史过程方法、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来讲,主要是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由此可见,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显得更加全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次,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高中历史教师将会转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将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二) 有利于改革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近年来,改革创新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历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教师的知识灌输和传授,学生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都是影响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影响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这种强化学生“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不足,促使教师将教学的核心由知识教育转移到知识技能教育上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
  (一) 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师生互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积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应试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学习核心素养理念,把握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焦点,积极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模式。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导学生科学地透过历史事件总结事件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三,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理清历史学习的思路,能够以时间为轴,将所学习的历史时间有机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二) 巧用问题导学,培养历史思维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知识传授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通过科学的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在历史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为核心,本着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出与学生发展相宜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其次,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启发式的引导,通過层层递进,层层追问的方式,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假如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社会的发展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分析问题,这对于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
  历史事件是不可逆的,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可以实现“历史重现”的目标。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教学视频、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通过历史事件的影片资料的播放,给学生视觉和感官以强烈的冲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历史事件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通过影片《地道战》视频片段的播放。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强有力的冲击,让学生在这种震撼的状态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家国情怀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积极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文金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共建和谐高效课堂——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5(22).
  [2]竭蔚.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学生学习方法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89).
  作者简介:
  张卓,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南白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与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不相吻合。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对其进行使用,不仅能够真正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推进教学效果和质量。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师会在继承和借鉴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以便能够获取到更为适合当前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条件。接下来,我们就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简单谈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材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强调“学生需掌握史实”,因此教师会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来对教材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把死记硬背当成学习历史的唯一有效方法
摘 要:字源识字法作为传统而又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它能有效连接“课内”与“课外”,让学生内外兼修,在掌握汉字造字起源与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字源识字法的应用贯穿于汉字教学的始终,它可从幼儿识字延伸至大学的专业研究,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字源识字法;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需
摘 要:本文从微课程教学设计入手,阐述了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提升了《旅游地理》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旅游地理;教学方法探索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从精品课程的建设到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旅游地理知识到注重学生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就是指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有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采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忽略了高中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这一不足。笔者针对影响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提出了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
摘 要:生物科学史进教材、进课堂是近年来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囿于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与教师相关知识的匮乏,生物科学史教育一直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的进行中学生物科学史教育,本文对比科学史教育的新发展——HPS教育理论,以中学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对“科学史融入课程”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物;科学史教学模式;豌豆杂交实验  随着新一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而是要让学生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这样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实验教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初中的物理学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