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教学设想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集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原题: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中,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了。(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想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集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原题: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中,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了。(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原题题意(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为了便于研究,从简单问题入手,把原题中的数量改小。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分析题意。提问: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什么意思?从下面数有26只脚呢?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
3)先猜想,学习列表法。
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猜一猜这里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启发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课件呈现表格。)
学生完成书本上的表格,汇报。提问:“说说看,你是怎样计算脚数的?”引导学生发现其局限性。
4)介绍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假设情境:鸡和兔在一起时,兔觉得鸡用两只脚走路挺神气,就想学鸡用两只脚走路。想想,这时候兔该怎么办?(兔两只后脚着地,抬起两只前脚。)于是兔班长下令:全体小兔起立。这时全部小兔都立起来了,就可全看作鸡了。
师:这时笼子里可以看作几只鸡?地上一共有多少只脚?(8只,8×2=16只)
师:实际脚的只数是26只,这样算出来的脚和实际相比有什么变化?(少了10只,26-16=10)
师:奇怪,假设全是鸡就少了10只脚,你能找到原因吗?(兔变成鸡了,每只兔少了2只脚。)
师:少的10只脚,其实是谁的?(兔的前脚)
师: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只兔在学鸡,就会少2只脚。现在一共少了10只脚,那么有几只兔在学鸡?(5只,10÷2=5)
师:2是什么意思?(每只兔少了两只脚,10除以2就可以知道兔的只数。)求出了兔的只数,鸡有几只呢?(8-5=3只)
(2)假设全是兔。让学生参照假设全是鸡的方法,假设鸡学兔的情境(鸡把两只翅膀趴下来变成两只前脚,鸡就可全看作兔了),讨论得出解答方案。
5)学习列方程的方法(代数法)。
“鸡兔同笼”问题,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度辅导,通过尝试总结经验:一般设脚多的为未知数,方便解答。
6)小结方法,比较优劣。
3.课后思考,拓展延伸
(1)本课在学习列表法时,同学们探究了“逐一列表法”。想想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列表方式,能更快更准地找到答案?
(2)古人在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所用的“抬腿法”,对于其他的“鸡兔同笼”问题还适用吗?为什么?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堂教学细节的放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探索,运用猜想与列表的尝试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2)注重课堂教学细节的规划,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兔学鸡走路、鸡学兔走路),力求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和探究中。
关注教学细节,彰显教师风采。让我们在看似寻常的课堂中,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教育的契机,使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施勤,柴林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字化”的到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如果把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环境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就可以期待语文教学的“柳暗花明”。 一、优势互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不仅能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字、
摘要: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白石塘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属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低下。四年前,受肯德基标准化管理的启示,我们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到英语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到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本文论述了英语标准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对标准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及英语标准化课堂的基本程序等。 关键词:英语;标准化教学;思考与建议;实效与分析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应在低年级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提供保障。开发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扩大识字量,借助每个单元安排的练习拓展延伸识字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大量汉字,为提早阅读铺路架桥。 关键词:大量识字;教材;生成资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对学生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从而提早阅读、发展思维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年级的识字数量
摘要:对国外实行得比较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外条件、心理机制、教学指导等问题,可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其经验于我之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包括科学原理的获得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依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等内部条件,以及学习内容、教学指导、小组合作等外部条件;它同样要经过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并保持
摘要:修改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内容、形式上的修改以及方式上采用的“反复诵读、他人评论和修改、面批面改”等,提出了相关的修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修改;内容;形式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大多学生有一种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作文不打草稿,不爱修改自己的文章,老师每次布置作文时,大都是闷头想,一会儿就开始舞动大笔在作文本上写了。写好后
摘 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以及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深刻剖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强调坚持既唯物又辩证法的观点才能把握理解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真正实质与动力;明确界定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辨证法以及诡辩论的差异;溯源追本揭示了两种发展观对立的及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历史根源…… 这一系列言简而意赅的阐述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教师批评权的依据,进而深入分析了批评应当遵循的原则,并以笔者教育实例对批评的方式和艺术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爱;智慧;教育;批评;艺术 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是教育者必须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容易犯错,因此,批评是
物理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基础知识营养,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着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依靠解决一系列物理题目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那么,选择哪种类型题目才能达到目的呢?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处理物理题目的背景设计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物理题目的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敢向浮躁说“不”、敢向名家说“不”、敢向学生说“不”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浮躁;名师;学生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成长无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向来极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该如何创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紧跟改革的步伐呢?我有一个秘密渠道:听“杂课”,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里领悟。最近,我又特地去市里听了语数英三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听语文课,让我懂得每门课程都有独立的灵魂 语文课学习《但愿人长久》。课文讲的是中秋之夜苏轼思念弟弟苏辙,夜不能寐,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中秋》,课文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