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革。改革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考虑数学教学心理的研究进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可主要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合理地使用教学工具、完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数学课堂有很多不足:只注意思考一节课的教学备课,而忽视整个教学单元或教学长段的整体研究;只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而忽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的研究;只注意思考数学知识的认知性目标,而忽视数学教学对学生多方面教育价值的研究;只注意思考微观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而忽视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使用的目的研究;只注意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状态,而忽视师生双边共时、交互影响的互动研究;只注意思考课堂练习的花样和类型,而忽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分析和对策研究;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概而言之,在教学设计中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
一、优化教学方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人际间的交往过程。教学交往是以对话为媒介的,教学中的对话具备如下特征:(1)对话离不开交流。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一种平等、民主、互爱、理解、信任、谦虚、真实、积极的交流。在交流中,双方都是主体,且有着共同的目标。(2)对话离不开提问。教师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3)对话离不开合作。对话不是强制性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真诚合作。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下,主动积极地自我建构的过程。而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对话”。教师应让学生敞开心扉,并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介入其中,聆听学生的倾诉,体味学生的困惑,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情、共振、共思。这不仅是引发学生以敞亮的心态参与的需要,也是促其反思、促其解构的需要。目前,我们的课堂虽已显现出一些“对话”的迹象,但还存在着不平等、不民主、不艺术、不和谐等问题,这将需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优化。
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计算机将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伙伴,它既是数学思想的一个来源,也是直观化的一种设备,更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对数学的认识,改进了处理概念的方法,使它更被学生所理解。数学活动包括搜集、整理和解释数据,数学的调查研究、建立模型、问题解决等,更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从教师这儿接受信息。
关于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在日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在数学中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应列为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甚至有人怀疑“既然现在已进入计算机时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再花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纸笔计算能力是否有必要?纸笔计算能力即便很强,是很难胜过计算机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而计算机引进课堂将成为培养思维的拦路虎”。对此,在日本的中小学里,计算机虽然配备率很高,但使用率平平。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仍在教学大楼里酣睡。
对于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稳步向前,小心探索,及时总结,合理归位”。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作用不言而喻,主要表现为帮助建立教室的秩序平衡、诊断并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艺、诊断学生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激励、判断和排列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等。事实上,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会面临到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困难是:评价谁?谁评价?怎么评?每一位评价者都有自己的关于“什么是好课”的标准,而这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因研究的目的而变的,甚至还受制于授课的环境、评价者的心情、前后课的差异等因素的变化。即便我们制订出一个量分表,也没有谁会像集市上的小贩一样,称出个没有争议的课堂轻重来。教学评价的复杂性,还与评价者的旨趣有关,与研究的专题有关。有人侧重于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有人侧重于社会学层面;有人关注课堂是否高效,有人则关注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人会用行为主义的视角阐释教学的好坏,有人会用建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研究“成功教育”的,更多的关注鼓励、关心、赏识、期待……研究“生态教育”的则更多关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整体发展、动态开放……所以,教学评价,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须进一步地完善。
责任编辑 一 觉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数学课堂有很多不足:只注意思考一节课的教学备课,而忽视整个教学单元或教学长段的整体研究;只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而忽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的研究;只注意思考数学知识的认知性目标,而忽视数学教学对学生多方面教育价值的研究;只注意思考微观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而忽视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使用的目的研究;只注意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状态,而忽视师生双边共时、交互影响的互动研究;只注意思考课堂练习的花样和类型,而忽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分析和对策研究;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概而言之,在教学设计中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
一、优化教学方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人际间的交往过程。教学交往是以对话为媒介的,教学中的对话具备如下特征:(1)对话离不开交流。教学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一种平等、民主、互爱、理解、信任、谦虚、真实、积极的交流。在交流中,双方都是主体,且有着共同的目标。(2)对话离不开提问。教师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3)对话离不开合作。对话不是强制性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真诚合作。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下,主动积极地自我建构的过程。而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对话”。教师应让学生敞开心扉,并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介入其中,聆听学生的倾诉,体味学生的困惑,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共情、共振、共思。这不仅是引发学生以敞亮的心态参与的需要,也是促其反思、促其解构的需要。目前,我们的课堂虽已显现出一些“对话”的迹象,但还存在着不平等、不民主、不艺术、不和谐等问题,这将需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优化。
二、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计算机将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伙伴,它既是数学思想的一个来源,也是直观化的一种设备,更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对数学的认识,改进了处理概念的方法,使它更被学生所理解。数学活动包括搜集、整理和解释数据,数学的调查研究、建立模型、问题解决等,更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从教师这儿接受信息。
关于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在日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在数学中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应列为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甚至有人怀疑“既然现在已进入计算机时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再花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纸笔计算能力是否有必要?纸笔计算能力即便很强,是很难胜过计算机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而计算机引进课堂将成为培养思维的拦路虎”。对此,在日本的中小学里,计算机虽然配备率很高,但使用率平平。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仍在教学大楼里酣睡。
对于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稳步向前,小心探索,及时总结,合理归位”。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作用不言而喻,主要表现为帮助建立教室的秩序平衡、诊断并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艺、诊断学生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激励、判断和排列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等。事实上,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会面临到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困难是:评价谁?谁评价?怎么评?每一位评价者都有自己的关于“什么是好课”的标准,而这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因研究的目的而变的,甚至还受制于授课的环境、评价者的心情、前后课的差异等因素的变化。即便我们制订出一个量分表,也没有谁会像集市上的小贩一样,称出个没有争议的课堂轻重来。教学评价的复杂性,还与评价者的旨趣有关,与研究的专题有关。有人侧重于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有人侧重于社会学层面;有人关注课堂是否高效,有人则关注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人会用行为主义的视角阐释教学的好坏,有人会用建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研究“成功教育”的,更多的关注鼓励、关心、赏识、期待……研究“生态教育”的则更多关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整体发展、动态开放……所以,教学评价,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须进一步地完善。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