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课程发展的需要。相关课程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就需要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内容的改进,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建立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推进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特点的课程,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还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只有将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相关课程才能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使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课程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环境艺术教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同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校所使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材内容不同、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课程中所展示的内容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改革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大纲更加合理、科学、灵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采用的方法主要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引导式教学、演示文稿、指导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部分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基地,将实践教学法引入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当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统一起来,但距离工作实践操作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学校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3.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较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落后,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数,即便有些教师从事过类似行业,但在行业内积累经验较少,实践能力不强,且设计经验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传授给学生具有实践意义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给教学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各学校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纷纷开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课程与市场接轨,实现产学一体化发展。本文将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立
  我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以上目标,该课程主要教学方向为室内艺术设计、建设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三个方向,并提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创新性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建设方向”政策的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为框架的教学体系,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创新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涵的确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核心理念是“贴近大市场,瞄准国际化,服务产业链”,在此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大中心、精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思路,为课程的长久发展提供了保障。
  (2)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期建立系统性、多层次、模块化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框架和各部分内容如上图。
  (3)教学内容改进。首先,合理组织基础性教学内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其次,通过校企之间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最后,利用科研活动推动人才的培养。学校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与教师一起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工作,将师生的科研成果合理转化为教学内容。
  (4)教学手段改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跨专业性,因此教学时可采取多人授课、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使不同专业、不学科学的教师合作教研,将环境艺术设计所需的各类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主题划分模块,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层次设计,由浅入深地讲解复杂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利用项目教学法, 促进企业专家和学校专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考核形式,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
  3.实践及评价
  通过此次改革实践,我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成果一: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了“交互体现式建筑构造”虚拟实践教学软件的研发工作,软件的研究和应用解决了课程枯燥、难以理解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果二:建立了“智能化交互实验室”,利用该实验室,可将互动教学、学术研讨、产品展示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素养在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立足于本校的发展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对环境艺术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 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80-83.
  [2]查 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9):5-6.
  [3]王永强.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时代经贸(下旬),2007, (11X):193-194.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的支撑理论,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也逐渐体现了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该哲学理论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透视;社会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之下,我国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例如地区之间
摘 要:医学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就是生物化学。新时期,为了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相关院校积极转变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多媒体同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结合,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PBL教学;多媒体模式;生物化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1  学生在进行与医学相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基础类课程,高效的语文教学会促进学生语文应用知识能力的显著提高。而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具有支持作用。因此,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语文的实效性就成为了本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以探究为主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价值。方法该院骨科2011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
摘 要:小学生所具有的天性便是“活力四射”。对小学生的教学工作不应当是扼杀他们的天性,而要符合教学的规律,发展他们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感受到天性释放的快乐。  关键词:英语;活动;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7  一、合作学习活动,生命活力的激发  我们小时候常听到一个故事:一根筷子非常容易折断,但是十双筷子抱成团,就会非常坚固
摘 要:中职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并且心理素质良好的新型劳动人才。但是中职的大多数学生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上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而其中的心态问题成为很多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0-23  一、中职学生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重  每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