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尽管在建立适合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保障机制建立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在建立推进自主创新的机制上却步履缓慢,有助于自主创新的产权机制、用人机制、投融资机制、联合开发机制等不完善,跟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最大的差距还是机制。
以联合开发机制而言,重庆在产学研联合开发方面做得较好,但在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联合开发却做得很差,尤其是汽车、摩托车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企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司制改造,2004年167家重点企业中,有31家国有企业未进行公司制改造,在已建立公司制的136家企业中,有36家仍是国有独资。
为此,要弥补这一最大的差距,增强重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多管齐下——
一是完善产权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并允许技术、专利等要素,以股权形式进入企业。
二要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要形成企业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比例的机制,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三要完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式的“自主创新”现象。
四要建立完善联合开发机制,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行业整合内部科研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五要完善政府支持机制。建立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机制;完善财税支持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形成对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的实质性的支持,特别是要强化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政府要积极投入种子资金,在重大关键技术上,要加大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
以联合开发机制而言,重庆在产学研联合开发方面做得较好,但在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联合开发却做得很差,尤其是汽车、摩托车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企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司制改造,2004年167家重点企业中,有31家国有企业未进行公司制改造,在已建立公司制的136家企业中,有36家仍是国有独资。
为此,要弥补这一最大的差距,增强重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多管齐下——
一是完善产权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并允许技术、专利等要素,以股权形式进入企业。
二要完善、创新投融资机制。要形成企业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比例的机制,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三要完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式的“自主创新”现象。
四要建立完善联合开发机制,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行业整合内部科研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五要完善政府支持机制。建立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机制;完善财税支持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形成对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的实质性的支持,特别是要强化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政府要积极投入种子资金,在重大关键技术上,要加大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