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技能型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报关人才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探讨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期望对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8-02
  Constructing Skill Curriculum System, Cultivating Composite Customs Personnel//Zu Tianming, Liu Xib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How to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related to whether the talents cultivat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skill curriculum system, expecting having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of the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Jilin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Changchun, China 130012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要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原则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推动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针对特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以技能为核心,因此构建技能型课程体系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1 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1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基础理论 专业技能 实训指导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力求简单实用;专业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设置;实训指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
  1.2 以推动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行业的适应性。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应紧紧围绕学生将来要从事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和铺垫,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岗位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1.3 以工学结合为依托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工学结合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同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技能型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共有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此扩大工学合作、产学合作的渠道和模式。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实现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
  1.4 实现双证书教育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证书教育的思想,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的统一。在技能型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技能的培养与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吻合。一是课程的设置要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一致;二是课程开出的时间要早于或同步于考证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就业备好敲门砖。
  2 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确定5个岗位方向,进而对每个工作岗位中涉及的真实案例进行分解,形成课程体系和教学单元,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效果。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原则,以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前提,以能力发展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工学结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2.1 基础理论模块
  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具体体现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办公自动化、Internet技术与应用等。
  2.2 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的划分是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来进行的,具体划分为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跟单员、报检员、助理物流师等。
  岗位一:报关员是指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报关员应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与货物进出口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取得国家海关总署颁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海关法、商品归类、报关实务和报检实务等。
  岗位二:国际货运代理员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的人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写会话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系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国际海上与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等知识,熟悉国际货运代理的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一般要求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统计学基础、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等。
  岗位三:跟单员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的人员。跟单员必须系统掌握外贸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熟练地进行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各种单证的缮制、取得、审核、修改和传递,一般要求取得《国际贸易跟单员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外贸英语等。
  岗位四: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代理报检企业等机构和企业中专门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熟悉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掌握报检业务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获得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报检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和报检实务。
  岗位五:助理物流师是具有现代综合物流新理念,熟悉物流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具备从事航运、仓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货物包装、信息管理等环节的业务能力,能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运作安排,能在业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合理使用和调配有关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的人员。助理物流师一般要求取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物流管理基础、外贸仓储配送、集装箱运输实务和物流企业管理等。
  2.3 实训指导模块
  系统的实训技能培养具体体现为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如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单证实训、3D模拟报关实训、模拟报检实训、外贸仓储实训、3D模拟集装箱运输实训等。通过系统设计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训指导模块,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大大提高。
  3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人才市场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很快就能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独立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在学校里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高职院校要推行“双证书”的学习形式,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鉴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只有拥有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就业机会才会多,所以在学生学完所有的课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基础安排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不仅是工作的保障,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高职教育的“双证”特征。
  参考文献
  [1]孙康.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129.
  [2]张淑欣,马玲,刘一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6):399.
其他文献
当历史即将翻开世纪新的一页,回顾我们储运行业在建设中国物流事业中所经历的道路,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加快物流建设步伐、完善物流体系、投身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流仓型选择应该科学地考察市场经济需要.长期以来,在主流机械化散装粮食仓型(如浅圆仓、立筒仓)选择标准问题上,中国有粮食周转频率310次年的许多种未经科
1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延伸  网络化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表面上只有“传统”与“网络化”词语之分,但却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网络化”一词,它是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导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主體。网络化课堂教学来源于传统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在吸收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1)强调学生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贸易的机会,增加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数量.而与之相配套的包装产品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生产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
2010年底,财政部、教育部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其中江西省配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音、体、美、卫器材,以下简称设备)金额共计22400万元、配备图书金额6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