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职业教育的步伐,提高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职业教育的步伐,提高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是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1–076–01
  
  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步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一、堂中的实践教学注重了动口即演讲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实践教学的艺术性。所谓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激励的时间掌握、形式变换、环境选择上。在时间掌握上,既不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急于求成,操之过激,也不能拖拉疲沓,把一项演讲活动拖的时间太长。还要注意把教育规律和教学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防止脱节。
  二、秘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另一途径就是采用教育激励法,采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的许多理论,科学地运用这种方法,注意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质”和“量”两个方面,所谓“质”,就是要掌握准确、公道的原则。对问题要了解清楚,性质要抓准,采用的方法要“对症”,教育才有准确性,也才能公道,以理服人。所谓“量”,就是激励要掌握适当的刺激量,刺激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针对企业对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严格要求在校的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速录,并考取相关的证书。用人单位让你驾车到某地取公司的合同,你在校必须考取驾驶执照。领导要到某地剪彩需要一篇发言稿,你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要求的应用文。凡此种种,都表明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要求已彻底告别了“秀才型”的时代。当然,证书的多少并不代表学生有了很强的能力,但起码表明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上岗条件。符合了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学生的要求。而且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带着问题更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完善知识,准确掌握知识点,这样使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点面结合、质量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结合,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了实践教学培养动手的能力。
  三、多种证书的获得,也是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在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上下大的功夫,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针对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学生提出的技能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校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几乎平分秋色,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回到学校再加深理论教学的力度,学与练紧密结合,考试与实训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校就能按要求考取中高级公关员、中高级秘书、涉外秘书、速录员证书、汽车驾驶证、计算机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地科学地进行实训,逐年考取相关的证书,这样既达到了学校对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四、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完善了实训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从总体来说已会到了语言美。
  美的仪态。仪态包括仪容和教态。仪态美主要表现在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文秘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制度上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些院校还制订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训的整体观念,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对实训(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于实践教学中,努力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
  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落实,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改革考试办法,采取实际操作的应会技术。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的应知考试的综合考核方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具有第一线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当实训指导教师。这些做法,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必须看到,在当前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实践教学在培育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上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高职文秘专业的特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强,因而根本就没有资金去添置教学设置,自然也不可能有资金去扩充文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文秘专业不少缺乏实习大纲,即使有也较为粗糙,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笔者认为,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业以师立,师以德馨”。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更新观念,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讲课艺术去吸引青年学子;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鼓舞青年学子。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