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形成健全的个性为根本目标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激发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并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快乐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快乐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将快乐与健康融为一体,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突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
快乐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快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手段,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体育的成功与快乐,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
2.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快乐体育教学把追求“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与核心,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学生“厌学”为“乐学”,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
3.确保“健康第一”体育目标的实现
快乐体育教学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确保了“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初中快乐体育教学的误区
客观审视目前的初中快乐体育课堂教学,不少体育教师只是把“快乐体育”简单理解为追求乐趣的轻松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的科学发展;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化和形式化,盲目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无序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也使得体育教学缺少了严谨性。这样的教学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制约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重新建立一个能更好发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初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
1.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运动技能,充分体验生命健康发展的乐趣与价值。
体育课中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教学时,教师将体育器材布置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能给人愉快、轻松的感觉,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训练欲望。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气氛,也能给学生以陶冶、感化和激励,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2.因材游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游戏是学生的乐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也使课变得生动多姿起来。
在初中低年级,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用人代替山羊。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安排障碍跑、障碍跳绳游戏,分男女组进行,男生组设置10~15个障碍,女生组则设置8~12个障碍。这样,突出游戏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活动中掌握了运动的方法技巧,发展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快乐体育教学目标在丰富的教学元素中达成。
3.引领竞争,在合作竞争中展现自己
一般情况下,在一项体育运动的学习初期,学生的爱好浓、投入大,当很快把握技术动作后,他们便厌倦了。因此,合理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有竞赛目的的运动内容,让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展现自己、挑战自我,在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乐趣。
在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中,不仅比谁跳得远,谁助跑节奏好,助跑与起跳衔接好,起跳又准又稳,起跳后的腾空好,更要比比谁牢记老师所教的动作要领。对学生按能力分组,安排障碍接力赛,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提供竞争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去拼搏,做最好的自己。
4.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跳出常规的思维圈子,大胆将传统的项目训练进行趣味化改造,简化技术结构,降低技术要求。
教授“分腿腾越—跳山羊”,此動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都不敢过山羊。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看清动作,笔者在课前把整个动作分成助跑、踏跳—支撑、分腿—推手、落地几部分,并用多媒体慢镜头播放,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环节。这样就使它更适合学生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体验主动参与,实现快乐体育。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的思路对待“快乐体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将快乐体育教学不断地加以完善,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构建符合初中体育客观实际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获得快乐体验。
一、快乐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快乐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将快乐与健康融为一体,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突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
快乐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快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增强教学效果的手段,强调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体育的成功与快乐,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
2.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快乐体育教学把追求“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与核心,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学生“厌学”为“乐学”,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
3.确保“健康第一”体育目标的实现
快乐体育教学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确保了“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初中快乐体育教学的误区
客观审视目前的初中快乐体育课堂教学,不少体育教师只是把“快乐体育”简单理解为追求乐趣的轻松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的科学发展;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化和形式化,盲目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无序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也使得体育教学缺少了严谨性。这样的教学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制约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重新建立一个能更好发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初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
1.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运动技能,充分体验生命健康发展的乐趣与价值。
体育课中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教学时,教师将体育器材布置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能给人愉快、轻松的感觉,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训练欲望。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气氛,也能给学生以陶冶、感化和激励,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2.因材游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游戏是学生的乐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也使课变得生动多姿起来。
在初中低年级,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用人代替山羊。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安排障碍跑、障碍跳绳游戏,分男女组进行,男生组设置10~15个障碍,女生组则设置8~12个障碍。这样,突出游戏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活动中掌握了运动的方法技巧,发展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快乐体育教学目标在丰富的教学元素中达成。
3.引领竞争,在合作竞争中展现自己
一般情况下,在一项体育运动的学习初期,学生的爱好浓、投入大,当很快把握技术动作后,他们便厌倦了。因此,合理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有竞赛目的的运动内容,让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展现自己、挑战自我,在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乐趣。
在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中,不仅比谁跳得远,谁助跑节奏好,助跑与起跳衔接好,起跳又准又稳,起跳后的腾空好,更要比比谁牢记老师所教的动作要领。对学生按能力分组,安排障碍接力赛,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提供竞争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去拼搏,做最好的自己。
4.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跳出常规的思维圈子,大胆将传统的项目训练进行趣味化改造,简化技术结构,降低技术要求。
教授“分腿腾越—跳山羊”,此動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都不敢过山羊。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看清动作,笔者在课前把整个动作分成助跑、踏跳—支撑、分腿—推手、落地几部分,并用多媒体慢镜头播放,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环节。这样就使它更适合学生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体验主动参与,实现快乐体育。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的思路对待“快乐体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将快乐体育教学不断地加以完善,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构建符合初中体育客观实际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获得快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