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主持人倪萍40岁时产子,儿子11个月大时被发现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手术,直到12岁才治愈。这样坎坷的育儿经历,很多人以为倪萍会对儿子宠爱有加,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很多朋友眼中倪萍是个“狠心和吝啬”的母亲形象,就连儿子都曾发出“你是我亲妈么”的质疑。直到有一天,长大的儿子突然领悟了母亲良苦用心,也蓦然感受到了,原来那份爱是如此深长厚重——
因为爱你,所以严格要求你
很多时候,母爱意味着无怨无悔的付出与牺牲,若论当妈的艰辛与不易,倪萍可说是首当其冲。当怀上第二任丈夫王文澜的孩子时,倪萍已39岁,属于高龄产妇。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于1999年生下儿子虎子。
虎子11个月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但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手术后还是有弱视的后遗症。本打算等虎子满了周岁就重返岗位的倪萍,选择了做全职妈妈,继续在家照顾虎子。
直到虎子3岁,经过二次手术完全康复后,才重返职场。工作期间,倪萍推出了新书《自行车的日子》,还加盟了《美丽的大脚》剧组,并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不少奖项。可就在这时,虎子的眼睛又出了问题。倪萍再度义无反顾放下所有工作陪在儿子身边,她每天把虎子抱在怀里,从头到脚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慢慢按摩,每周还得去针灸3次,外加每天3碗中药汤。这样的理疗一晃又是一年,虎子的视力终于稳定。
为了孩子,倪萍可以放弃心爱的工作,不计辛劳。但在儿子的教育上,倪萍却异常“心狠”。
在家教方面,倪萍最崇拜的人是99岁高龄去世的姥姥。倪萍的姥姥说过,现在的孩子,一人身上穿了十件棉袄,那不把孩子烧坏了?一件棉袄他还知道啥叫暖和,穿多了就是害孩子,这不怪孩子,都怪大人。倪萍非常赞同姥姥的观点,有了儿子后,她就极力避免使自己成为那个给孩子穿十件棉袄的妈妈。
小时候,倪萍不小心头碰到桌子角,姥姥会这样开导她:“桌子没有长腿怎么会走动呢?一定是你碰了它,还不快向它道歉!”倪萍当时很委屈,事后才悟出:姥姥是让她反省自己。
虎子6岁那年,有天早上起晚了,因为怕迟到动作比平时忙乱,临出门时慌里慌张撞到了桌子上,疼得直咧嘴。倪萍没有安慰儿子,反而说:“我送你两个字,活该!谁让你没规划好时间?妈妈最看不惯那些没时间观念的孩子!”虎子满脸委屈,但此后再也没赖床晚起了。
虎子上的是国际学校,那里的孩子攀比心重。周末放学时,学校门口就成了名车博览会。可倪萍很少开车去接儿子,总是让他自己坐出租或挤地铁回家。倪萍的理由很简单:希望儿子将来踏入社会,树立一切要靠自己的信念。如果真有本事,他自己可以买好车,如果没本事,也不用发牢骚,即使挤公交也不会因此心理失衡,这该是每个孩子的价值观。
虎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讲道理的。但毕竟是孩子,面对母亲的苛刻,他有时也不理解。为了养成儿子不乱花钱习惯,倪萍平时生活中从不多给儿子一分钱,即使儿子上了中学,也是每天25元的饭费。
在学校,看到同学们在餐厅吃饭时,都会额外地买份薯条或可乐,虎子很羡慕。他试探地对妈妈说:“周围的同学都这样,除了吃饭,还能买薯条和可乐!”倪萍拒绝得很干脆:“人家是人家,你是你。这钱是我出,所以发言权在我这。”虎子嘟哝着说:“你太抠门了,你是我亲妈么?”倪萍乐了:“怎么,嫌弃我这个亲妈了?等你大了,就知道我是不是你亲妈!”
倪萍这样解释自己的“狠心和吝啬”,“我爱他,所以对他要严格要求,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理由。”
让儿子主动选择进取的智慧妈妈
遇到问题,倪萍从不直接批评儿子,而是采用迂回战术,让儿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后,再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向,似乎一切都是儿子自己的选择和决断。这一高招,也是源于倪萍的“天才教育家”姥姥。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虎子上小学前,倪萍给他报了钢琴、足球、游泳等兴趣班。虎子喜欢运动,足球、游泳都坚持下来了,唯独钢琴,只是维持了两周的热度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上课不认真,课后也不练习,完全敷衍了事。
虽然没期望儿子以后能成为钢琴家,但倪萍觉得学钢琴可以锻炼人的专注力,让人在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所以还是希望虎子能坚持。不过她并没用家长的权威逼迫儿子。
由于倪萍热情好客,人缘好,周围的孩子们都喜欢到她家来玩。当着小朋友的面,倪萍就夸奖儿子钢琴弹得好,并宣布两个月后将在家里举力一场音乐会,欢迎小朋友们来欣赏。
小朋友们走后,虎子不敢置信:“你真要给我办场个人音乐会?”得到肯定回答后,虎子显得兴奋又忐忑:“可我很多曲子弹得都不熟,怎么办?”倪萍鼓励他,两个月时间足够准备好了。“要不,我们看看两个月内,怎么安排时间,可以把这些曲子全部搞定?”虎子点点头,连忙放下手里的游戏,拿起笔和倪萍一起商量计划安排。
此后,虎子每天按照计划抽出两小时练琴,技艺飞速提高。两个月后,他的所有曲谱已滚瓜烂熟,演出时信心十足,得到大家的一直好评。虎子受到鼓舞,也由此爱上了钢琴。
在对儿子教育中,这种“斗智斗勇”的故事比比皆是。一次,倪萍接到学校医务室打来的电话,说虎子在踢足球时摔伤了。一听儿子受伤了,倪萍腿都软了,连车也不敢开,打的直奔学校。一进医务室,倪萍就看到校医正在给儿子处理伤口。看到妈妈,虎子苦着脸说,“好疼啊,不能上课了。”倪萍也很紧张,悄悄问校医病情。校医笑着说,虎子铲球时,人工草皮把膝盖弄破了,并无大碍。
倪萍放下心来,走到儿子身边说:“这么大的事,得把你爸叫来,咱们一起去医院检查下,没准儿还得做手术……”倪萍话还没说完,虎子就猛地站了起来,“不,没事,我可以忍着去上课。”倪萍趁机说道:“你真是个男子汉,都伤了还坚持去上课。”虎子笑了,和搀扶他来的同学回教室了,倪萍松了口气。
在儿子的学习上,倪萍也秉承她的“赏识教育”。升入初中后,虎子数学成绩一路领先,化学成绩却拉了后腿,“我对化学就是不开窍。”倪萍鼓励儿子:“一旦你找到学好化学的那把钥匙,成绩很快就会提上来。”随后,她现身说法:当初她抱着虎子到美国求医,为他做二期眼部手术时,自己根本不会英语,却靠着查字典和手势,一路畅通无阻。慢慢地,倪萍悟出学英语的方法,除了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基本语法外,还要有敢说的勇气。“儿子,妈妈相信你能找到学好化学的办法,说不定将来咱还能弄个诺贝尔奖呢!”妈妈的一番鼓励,激发了虎子的好胜心。一个学期后,他的化学成绩也逐步提升了。 母子携手走过青春期孤独症
自从儿子眼睛好了以后,倪萍又重新投入工作当中,忙碌的工作让她一度疏忽了儿子的成长。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儿子在房间恹恹地躺床上,睁着眼睛半天不说话。她纳闷地问:“你怎么了?”儿子懒洋洋的:“没啥,不想说话。”
儿子的话让倪萍猛然感到他的变化,虎子小时候活泼开朗,走到哪儿就将笑声带到哪儿,如今怎么像变了?倪萍猛然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有了心思。
倪萍早就咨询过心理专家,知道现在大都市里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找不到玩伴,压力又大,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孤独,青春期的孩子尤其严重,所以家长应多抽出时间鼓励和陪伴他们多与人交往。
2012年9月,虎子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师大附中。像千千万万的普通家长一样,倪萍也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做起了陪读。
她将陪读妈妈的角色发挥到极致:陪儿子做作业,与他一起下跳棋,教儿子编织中国结……儿子去哪里,她跟到哪里。然而,虎子讨厌妈妈时刻腻在身边,总是用冷漠抗拒着她。倪萍暗自神伤的同时,积极寻找突破途径。
虎子对天文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倪萍花了1万多元托人从德国买回架天文望远镜送给儿子。为跟上儿子的步伐,她还恶补天文学知识。一个个繁星点点的夜晚,倪萍陪儿子坐在露台上,母子俩通过望远镜进行“星际旅游”。虎子开心起来,与她聊着宇宙星际。
为了让儿子性格里多一些刚性和阳光,倪萍主动联系了极少来往的前夫王文澜,并鼓励儿子多跟父亲团聚。虎子跟着父亲从北京出发,途经多个省份,自驾到云南,并靠自己的力量登上了玉龙雪山,还在父亲的引领下参加了各种募捐活动……
在倪萍的引领下,虎子重新变得开朗乐观,并懂得了感恩。父母生日,他会用零花钱给他们买礼物;有时倪萍忙不过来,虎子还会主动去银行帮妈妈缴水电费;他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升,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擦皮鞋、洗袜子……倪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014年,央视新推出的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力邀倪萍担任主持人。这时倪萍已阔别主持人岗位整10年,担心自己适应不了这个角色,迟迟下不了决心,她咨询儿子的意见。
虎子鼓励妈妈:“在我心目中,您始终都是最棒的,我坚信您一定能给观众带来精彩。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您时时刻刻守在我身边,外面才是您广阔的生活舞台。”儿子的话,让她有了巨大的信心与力量,经过筹备快乐地重返荧屏。
2015年11月,《等着我》挺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获得广泛好评。亿万观众惊讶地发现,倪萍的主持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不再动不动煽情掉眼泪,而是像家长一样安抚求助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倪萍看来,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她改变了儿子,儿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也是在这一年,虎子考到美国洛杉矶大学。
最初倪萍还对儿子独自去国外上学有所担心,但经过一年的时间,她彻底放下心来。现在的虎子已不再是那个忧郁孤独的男孩儿,他阳光、健康、帅气,也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
2016年2月15日是倪萍生日,她接到儿子从美国打来的祝福电话,虎子一句由衷的“妈妈,谢谢你”让倪萍热泪盈眶,也倍感安慰。对于儿子的将来,倪萍坦言,她从不企望儿子将来能成名成家,只求儿子能成为一个快乐、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杨晓琴
因为爱你,所以严格要求你
很多时候,母爱意味着无怨无悔的付出与牺牲,若论当妈的艰辛与不易,倪萍可说是首当其冲。当怀上第二任丈夫王文澜的孩子时,倪萍已39岁,属于高龄产妇。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于1999年生下儿子虎子。
虎子11个月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但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手术后还是有弱视的后遗症。本打算等虎子满了周岁就重返岗位的倪萍,选择了做全职妈妈,继续在家照顾虎子。
直到虎子3岁,经过二次手术完全康复后,才重返职场。工作期间,倪萍推出了新书《自行车的日子》,还加盟了《美丽的大脚》剧组,并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不少奖项。可就在这时,虎子的眼睛又出了问题。倪萍再度义无反顾放下所有工作陪在儿子身边,她每天把虎子抱在怀里,从头到脚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慢慢按摩,每周还得去针灸3次,外加每天3碗中药汤。这样的理疗一晃又是一年,虎子的视力终于稳定。
为了孩子,倪萍可以放弃心爱的工作,不计辛劳。但在儿子的教育上,倪萍却异常“心狠”。
在家教方面,倪萍最崇拜的人是99岁高龄去世的姥姥。倪萍的姥姥说过,现在的孩子,一人身上穿了十件棉袄,那不把孩子烧坏了?一件棉袄他还知道啥叫暖和,穿多了就是害孩子,这不怪孩子,都怪大人。倪萍非常赞同姥姥的观点,有了儿子后,她就极力避免使自己成为那个给孩子穿十件棉袄的妈妈。
小时候,倪萍不小心头碰到桌子角,姥姥会这样开导她:“桌子没有长腿怎么会走动呢?一定是你碰了它,还不快向它道歉!”倪萍当时很委屈,事后才悟出:姥姥是让她反省自己。
虎子6岁那年,有天早上起晚了,因为怕迟到动作比平时忙乱,临出门时慌里慌张撞到了桌子上,疼得直咧嘴。倪萍没有安慰儿子,反而说:“我送你两个字,活该!谁让你没规划好时间?妈妈最看不惯那些没时间观念的孩子!”虎子满脸委屈,但此后再也没赖床晚起了。
虎子上的是国际学校,那里的孩子攀比心重。周末放学时,学校门口就成了名车博览会。可倪萍很少开车去接儿子,总是让他自己坐出租或挤地铁回家。倪萍的理由很简单:希望儿子将来踏入社会,树立一切要靠自己的信念。如果真有本事,他自己可以买好车,如果没本事,也不用发牢骚,即使挤公交也不会因此心理失衡,这该是每个孩子的价值观。
虎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讲道理的。但毕竟是孩子,面对母亲的苛刻,他有时也不理解。为了养成儿子不乱花钱习惯,倪萍平时生活中从不多给儿子一分钱,即使儿子上了中学,也是每天25元的饭费。
在学校,看到同学们在餐厅吃饭时,都会额外地买份薯条或可乐,虎子很羡慕。他试探地对妈妈说:“周围的同学都这样,除了吃饭,还能买薯条和可乐!”倪萍拒绝得很干脆:“人家是人家,你是你。这钱是我出,所以发言权在我这。”虎子嘟哝着说:“你太抠门了,你是我亲妈么?”倪萍乐了:“怎么,嫌弃我这个亲妈了?等你大了,就知道我是不是你亲妈!”
倪萍这样解释自己的“狠心和吝啬”,“我爱他,所以对他要严格要求,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理由。”
让儿子主动选择进取的智慧妈妈
遇到问题,倪萍从不直接批评儿子,而是采用迂回战术,让儿子自己意识到问题后,再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向,似乎一切都是儿子自己的选择和决断。这一高招,也是源于倪萍的“天才教育家”姥姥。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虎子上小学前,倪萍给他报了钢琴、足球、游泳等兴趣班。虎子喜欢运动,足球、游泳都坚持下来了,唯独钢琴,只是维持了两周的热度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上课不认真,课后也不练习,完全敷衍了事。
虽然没期望儿子以后能成为钢琴家,但倪萍觉得学钢琴可以锻炼人的专注力,让人在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所以还是希望虎子能坚持。不过她并没用家长的权威逼迫儿子。
由于倪萍热情好客,人缘好,周围的孩子们都喜欢到她家来玩。当着小朋友的面,倪萍就夸奖儿子钢琴弹得好,并宣布两个月后将在家里举力一场音乐会,欢迎小朋友们来欣赏。
小朋友们走后,虎子不敢置信:“你真要给我办场个人音乐会?”得到肯定回答后,虎子显得兴奋又忐忑:“可我很多曲子弹得都不熟,怎么办?”倪萍鼓励他,两个月时间足够准备好了。“要不,我们看看两个月内,怎么安排时间,可以把这些曲子全部搞定?”虎子点点头,连忙放下手里的游戏,拿起笔和倪萍一起商量计划安排。
此后,虎子每天按照计划抽出两小时练琴,技艺飞速提高。两个月后,他的所有曲谱已滚瓜烂熟,演出时信心十足,得到大家的一直好评。虎子受到鼓舞,也由此爱上了钢琴。
在对儿子教育中,这种“斗智斗勇”的故事比比皆是。一次,倪萍接到学校医务室打来的电话,说虎子在踢足球时摔伤了。一听儿子受伤了,倪萍腿都软了,连车也不敢开,打的直奔学校。一进医务室,倪萍就看到校医正在给儿子处理伤口。看到妈妈,虎子苦着脸说,“好疼啊,不能上课了。”倪萍也很紧张,悄悄问校医病情。校医笑着说,虎子铲球时,人工草皮把膝盖弄破了,并无大碍。
倪萍放下心来,走到儿子身边说:“这么大的事,得把你爸叫来,咱们一起去医院检查下,没准儿还得做手术……”倪萍话还没说完,虎子就猛地站了起来,“不,没事,我可以忍着去上课。”倪萍趁机说道:“你真是个男子汉,都伤了还坚持去上课。”虎子笑了,和搀扶他来的同学回教室了,倪萍松了口气。
在儿子的学习上,倪萍也秉承她的“赏识教育”。升入初中后,虎子数学成绩一路领先,化学成绩却拉了后腿,“我对化学就是不开窍。”倪萍鼓励儿子:“一旦你找到学好化学的那把钥匙,成绩很快就会提上来。”随后,她现身说法:当初她抱着虎子到美国求医,为他做二期眼部手术时,自己根本不会英语,却靠着查字典和手势,一路畅通无阻。慢慢地,倪萍悟出学英语的方法,除了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基本语法外,还要有敢说的勇气。“儿子,妈妈相信你能找到学好化学的办法,说不定将来咱还能弄个诺贝尔奖呢!”妈妈的一番鼓励,激发了虎子的好胜心。一个学期后,他的化学成绩也逐步提升了。 母子携手走过青春期孤独症
自从儿子眼睛好了以后,倪萍又重新投入工作当中,忙碌的工作让她一度疏忽了儿子的成长。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儿子在房间恹恹地躺床上,睁着眼睛半天不说话。她纳闷地问:“你怎么了?”儿子懒洋洋的:“没啥,不想说话。”
儿子的话让倪萍猛然感到他的变化,虎子小时候活泼开朗,走到哪儿就将笑声带到哪儿,如今怎么像变了?倪萍猛然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有了心思。
倪萍早就咨询过心理专家,知道现在大都市里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找不到玩伴,压力又大,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孤独,青春期的孩子尤其严重,所以家长应多抽出时间鼓励和陪伴他们多与人交往。
2012年9月,虎子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师大附中。像千千万万的普通家长一样,倪萍也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做起了陪读。
她将陪读妈妈的角色发挥到极致:陪儿子做作业,与他一起下跳棋,教儿子编织中国结……儿子去哪里,她跟到哪里。然而,虎子讨厌妈妈时刻腻在身边,总是用冷漠抗拒着她。倪萍暗自神伤的同时,积极寻找突破途径。
虎子对天文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倪萍花了1万多元托人从德国买回架天文望远镜送给儿子。为跟上儿子的步伐,她还恶补天文学知识。一个个繁星点点的夜晚,倪萍陪儿子坐在露台上,母子俩通过望远镜进行“星际旅游”。虎子开心起来,与她聊着宇宙星际。
为了让儿子性格里多一些刚性和阳光,倪萍主动联系了极少来往的前夫王文澜,并鼓励儿子多跟父亲团聚。虎子跟着父亲从北京出发,途经多个省份,自驾到云南,并靠自己的力量登上了玉龙雪山,还在父亲的引领下参加了各种募捐活动……
在倪萍的引领下,虎子重新变得开朗乐观,并懂得了感恩。父母生日,他会用零花钱给他们买礼物;有时倪萍忙不过来,虎子还会主动去银行帮妈妈缴水电费;他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升,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擦皮鞋、洗袜子……倪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014年,央视新推出的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力邀倪萍担任主持人。这时倪萍已阔别主持人岗位整10年,担心自己适应不了这个角色,迟迟下不了决心,她咨询儿子的意见。
虎子鼓励妈妈:“在我心目中,您始终都是最棒的,我坚信您一定能给观众带来精彩。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您时时刻刻守在我身边,外面才是您广阔的生活舞台。”儿子的话,让她有了巨大的信心与力量,经过筹备快乐地重返荧屏。
2015年11月,《等着我》挺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获得广泛好评。亿万观众惊讶地发现,倪萍的主持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不再动不动煽情掉眼泪,而是像家长一样安抚求助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倪萍看来,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她改变了儿子,儿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也是在这一年,虎子考到美国洛杉矶大学。
最初倪萍还对儿子独自去国外上学有所担心,但经过一年的时间,她彻底放下心来。现在的虎子已不再是那个忧郁孤独的男孩儿,他阳光、健康、帅气,也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
2016年2月15日是倪萍生日,她接到儿子从美国打来的祝福电话,虎子一句由衷的“妈妈,谢谢你”让倪萍热泪盈眶,也倍感安慰。对于儿子的将来,倪萍坦言,她从不企望儿子将来能成名成家,只求儿子能成为一个快乐、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