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不同类型学校支持的差异化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研究探讨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对50名抑郁情绪大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学校支持干预训练。结果:两组被试在人际敏感、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情绪和阳性项目数五个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SCL-90总分、抑郁情绪、躯体症状、强迫症状四项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进一步访谈发现,教师支持、朋友支持对抑郁情绪学生的积极影响更大。结论:学校支持特别是教师支持与朋友支持干预训练能有效缓解抑郁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
其他文献
女性课程是指基于性别平等、满足女性需求、符合女性特质、凸显女性特色以帮助女性形成性别意识、掌握丰富知识与技能、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一系列课程。女性课程具有如下
第一,确立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思想。  创建学校特色,其灵魂与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确立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要有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就是实践特色办学思想的结果,是特色办学思想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江苏省名校长万小平在花园中学任校长期间,提出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适应未来的思想。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是多极的,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在同一驾马
开展品德课,有助于师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拥有更高尚的品德。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这些情境须包含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要回答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之。  一、在模糊处追问──“黑云翻墨未遮山”  叶澜老师曾把课堂比喻成旅程,不知前路是何方,但我们要勇敢向前,因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道路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在等着你,这种意外的惊喜
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已成为目前许多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这与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旧框框”不无关系。为此,我通过近几年的反复实验,逐步探索了小学作文教学打破“旧框框”的几点做法,效果明顯。  一、打破题材选择的“旧框框”  近年来,有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几乎统一题材,设置“框架”,学生被无形地禁锢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学生们缺乏真实感受,硬着头皮去写,作文显
针对低年级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类型及特点,教师可将语言训练有机贯穿和渗透到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日常生活等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活动体验,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  一、生活化教育,获得丰富、真实的声音刺激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把孩子拉进生活的每个情景,让他们去感受、体验,获得丰富而又真实的声音刺激。将“全语言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智障儿童的生活活动之中,让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