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核心素养提出后,初中语文教学有了不错的改观,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有效提问,促进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拓展空间,培养阅读素养等多种措施,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61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也在新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改革创新,并且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虽然说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语文的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强调了创设贴近生活教学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真实的模拟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3]。当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找到与生活中的共同点时,学生就会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认识更加全面,理解速度也会变快。将语文阅读真正融于生活,就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情况,阅读教学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所以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不能一味地依赖于课本,要从生活中去发现与课本内容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就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由于其描写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所以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提一些与学生日常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如:大家见过下雪时的景象吗?你们喜欢雪吗?你们所见到雪景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师生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当学生发表观点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正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阅读,探索作者眼中的雪与自己眼中的雪有哪些相同及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掌握文章主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有效提问,促进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中,往往存在着问题较随意、缺乏有效性、提问不科学、质量不够高、过于刻板化、候答时间短等诸多问题[4]。例如,很多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就会不提问题或是提一些敷衍了事的问题,如“大家感觉作者这样说对不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吗?”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对”或“不对”。而且会出现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自己不进行思考,跟随其他学生进行应和。这就使得教师虽然进行了提问,但并没有取得提问的效果,而且还浪费了上课时间。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探索适合课堂、适合学生的有效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解析,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设置提问的问题时,要懂得创新,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兴趣,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品读,发挥出问题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讨。
  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可以提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内容是哪部分?”“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等问题。为了促进阅读教学的与时俱进,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讲述白求恩大夫事迹的视频,及其他关于白求恩的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白求恩大夫展开讨论,并提出“白求恩先生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你对哪一点感触最深”“你认为真正的‘大夫’应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思维层次。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存在较大不同,所以在提问时,问题要有层次。教师要为学生“量体裁衣”,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文言文《桃花源记》的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问一些如“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背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寄托着作者哪些情感?”等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些阅读理解水平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描写桃花源的景象?”“在描写桃花源人时又用了哪些语句?”等问题;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提出一些解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思等较为简单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促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展开阅读探索,提高阅读水平。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语文阅读是一项充满个性以及灵活的教学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不同,其对文章的理解也都有着独特的想法与见解,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不正确,也应予以尊重和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养成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5],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课堂阅读教学之中。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时,此时无论教学方法多么科學,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深刻,更需要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初中生的预期,达到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6]。所以教师就需要丰富阅读课堂,如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讲解一些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吸引学生注意,使课堂更加丰富。另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大胆创新,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讲解的方式,引入演讲、讨论、表演等上课方式,让学生主导课堂,只要教师可以把控好课堂秩序,这些创新的教学形式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就拿《空城计》这一课来说,当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时,教师往往就是课堂逐句逐段地讲解,虽然这样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知道那些字词用得好,但教学效果并不会太好,学生的并不能理解诸葛亮、司马懿在此情景下的内心想法,倘若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之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编自演,将其变为小品时,学生为了记住台词、演好小品,学生就会对课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品味,并且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各人物的内心变化,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除了用于情境的创设,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导入及课后复习时,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课堂中。
  五、拓展空间,培养阅读素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及少量文章的阅读,要树立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想要通过短短几天、几本书来实现是天方夜谭。因此,教师要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好习惯,拓展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推荐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课外读物,通过课外读物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创作的一些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及文学知识,增加文学底蕴,提升阅读素养。就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这一节的话,学生并不能清楚的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起来往往会存在偏差,产生一系列疑问。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前,可以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发现三顾茅庐发生的背景,既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增加文学底蕴,提高学科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创办图书角,将一些名著或是好的书籍收集于此,让学生在空闲时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动力去阅读。
  虽然自核心素养提出已有一段时间,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提出了以上五点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志.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1(09):82-83.
  [2]詹愛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41-42.
  [3]郝宪伟.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14):13-14.
  [4]廖晓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103-104.
  [5]费晗.“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31(02):75-80.
  [6]范培渊.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26):19-20.
  (作者单位:云南省威信县第二中学,云南 威信657900)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活动课形式多样,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新型教学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普及,这门学科受到了教师的关注。STEM理念包含了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多个学科理念,如果教师能够将STEM融入到科学教学中,会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对STEM教学的教育价值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针对初中科学STEM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基于此,希望
摘要:针对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本校充分利用总校地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分校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养成了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提升了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养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下,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素质教育成为中职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重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培养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加强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生;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中,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是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可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合作;探索;交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高中历史是一门汇集了我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学科,而将图像史料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历史,还能使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更具画面感,更加生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图像史料开展教学是重要的历史教学手段之一。但不同的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所不同,教师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准确地运用不同种类的图像史料,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本文主要根据不同的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教学手段也做出了一些变革,教学事业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学手段还需继续做出改革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当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向,因此教育工作者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科知识教学,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了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育的重要性也被广大师生所熟知。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学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领域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7年版)公布,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更好在课堂上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需要不断的深入理解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把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六大关键能力”落实在课时中,沿着一条继承、改进、改革、创新的道路,继续完善的教学模式。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与创新
摘要:基于想象的创意写作教学,可以激活孩童创意的天性和言语生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年段特点,研制合宜的创意写作分级目标,通过丰富表象、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宽容异见,大胆想象;有法可依,合理想象,让创意想象作文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创意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17-1  想象是一种特殊
摘要: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方法,从“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