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原因,探讨宫内节育器取出的最佳时间和取器要点。方法:通过B超检查230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围绝经组(A组)106例、绝经1~3年组(B组)60例及绝经3年以上组(C组)64例,比较3组间IUD取出情况。结果:3组中阳性检出32例,为节育环嵌顿及宫颈粘连等,取环困难率达83.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萎缩、宫颈粘连、宫颈坚硬、及环嵌顿、环老化等是围绝经期妇女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宫内节育器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取环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230例,分为3组。围绝经期(A组)106例,年龄42~54歲,平均51岁,上环年限5~26年,平均17年;绝经1~3年(B组)60例,年龄45~56岁,平均50岁,上环年限10~26年,平均19年;绝经3年以上(C组)64例,年龄54~67岁,平均55岁,上环年限15~38年,平均25年,绝经年限3~14年,平均3年,所有妇女经询问病史及全面检查,均无取环禁忌证。
方法:要求受术者术前常规B超检查及妇科内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所见及IUD形态等,各种方法检查未发现异常者,用普通取环钩钩取,宫腔粘连者用宫颈扩张器适当扩宫后用取环钩钩取,对于环尾丝消失及IUD断裂的用专用取环钳夹取,严重环断裂及IUD嵌顿者充分扩张宫颈后在宫腔镜下和(或)超声指导下完成手术。

结 果
妇科检查发现TCu-IUD尾丝消失10例,3组中共发现10例金属单环部分嵌顿于浅肌层,发现最早的1例是停经4个月;宫颈粘连共10例,发现最早的1例是停经9个月;C组1例宫颈粘连和1例IUD嵌顿合并子宫肌瘤。见表1。
取出IUD类型:金属单环160例,金塑混合环28例,TCu-IUD环20例,爱母环10例,麻花环4例,其他少见的IUD8例。
结果判定:检查发现有取环困难因素的为检查结果阳性,否则为检查结果阴性。取环顺利,指用普通取环钩钩取,IUD变形或不变形即可完整取出;取环困难,指用普通取环钩钩取不能完成手术,需充分扩张宫颈后,在B超和(或)宫腔镜指导下完成取环手术。
各组IUD取出情况,见表2。
讨 论
本组与有关报道一致,IUD取器困难与绝经年龄有关,绝经年数越长,取器困难程度越大,而与放置时间长短无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逐渐萎缩,阴道黏膜变薄,失去弹性,穹隆狭长,宫颈及子宫萎缩,颈管狭长,质硬,子宫内膜萎缩菲薄,这都给取环造成困难,所以不能强硬取器。取器前可用B超或X线充分了解节育器在宫腔的位置,有无嵌顿,了解宫颈情况,对绝经年限越长,疑有节育器嵌顿者,术前可给予软化宫颈治疗,改善宫颈条件,进行试取,动作轻柔,不可暴力,如不能取出则可暂不取出,又无其他身体不适,可以考虑终身保留。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长期保留宫内节育器会造成恶性影响,所以不必过分担心,但这类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体检,防患于未然。本文联合检查发现为阳性的病例中,取器困难率达81.3%,主要是合并宫颈粘连、IUD嵌顿等;在阴性者中,取器困难率达11.1%,为常规钩取IUD时通过宫颈管时发生IUD断裂,主要考虑与宫颈部阻力增加有关。可以看出,子宫萎缩特别是子宫颈萎缩是该阶段患者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
环老化:本文取器中出现22例节育器断裂残留,分别是金塑混合环轮状塑芯残留6例,T型IUD的尾丝残留2例,金属单环部分金属环体残留2例和塑料支架残留6例。可以看出,断裂处多在环的薄弱处。金属单环被建议的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T型IUD为5~10年,而金塑混合环为5年。而上述22例中,上环年限最短的1例金塑混合环为8年,T型IUD年限最短的也为15年,大大超过了建议的使用年限,所以IUD断裂除与宫颈阻力增加有关外,也不排除与环老化有关。因此,放置IUD时应告之患者IUD的类型和使用年限以便及时更换。
合理取器时间: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在40岁左右,这时,女性宫颈、宫体会逐渐萎缩,而宫内节育器的大小不变,就会卡在子宫里,甚至出现异位,同时伴有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不规则流血等现象,并且绝经时间越长,嵌顿的几率越高,取出困难也就越大,因此,建议闭经3个月左右应到医院接受一次妇科检查,若确定已经绝经,应该取出宫内节育器。
总之,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的取器困难是较常见的,也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的,只要医务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督促患者定期检查,环到期及时更换,提醒进入围绝经期的患者适时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取器困难率可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杨秀兰,庄留琪.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宫内节育器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取环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230例,分为3组。围绝经期(A组)106例,年龄42~54歲,平均51岁,上环年限5~26年,平均17年;绝经1~3年(B组)60例,年龄45~56岁,平均50岁,上环年限10~26年,平均19年;绝经3年以上(C组)64例,年龄54~67岁,平均55岁,上环年限15~38年,平均25年,绝经年限3~14年,平均3年,所有妇女经询问病史及全面检查,均无取环禁忌证。
方法:要求受术者术前常规B超检查及妇科内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所见及IUD形态等,各种方法检查未发现异常者,用普通取环钩钩取,宫腔粘连者用宫颈扩张器适当扩宫后用取环钩钩取,对于环尾丝消失及IUD断裂的用专用取环钳夹取,严重环断裂及IUD嵌顿者充分扩张宫颈后在宫腔镜下和(或)超声指导下完成手术。

结 果
妇科检查发现TCu-IUD尾丝消失10例,3组中共发现10例金属单环部分嵌顿于浅肌层,发现最早的1例是停经4个月;宫颈粘连共10例,发现最早的1例是停经9个月;C组1例宫颈粘连和1例IUD嵌顿合并子宫肌瘤。见表1。
取出IUD类型:金属单环160例,金塑混合环28例,TCu-IUD环20例,爱母环10例,麻花环4例,其他少见的IUD8例。
结果判定:检查发现有取环困难因素的为检查结果阳性,否则为检查结果阴性。取环顺利,指用普通取环钩钩取,IUD变形或不变形即可完整取出;取环困难,指用普通取环钩钩取不能完成手术,需充分扩张宫颈后,在B超和(或)宫腔镜指导下完成取环手术。
各组IUD取出情况,见表2。
讨 论
本组与有关报道一致,IUD取器困难与绝经年龄有关,绝经年数越长,取器困难程度越大,而与放置时间长短无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逐渐萎缩,阴道黏膜变薄,失去弹性,穹隆狭长,宫颈及子宫萎缩,颈管狭长,质硬,子宫内膜萎缩菲薄,这都给取环造成困难,所以不能强硬取器。取器前可用B超或X线充分了解节育器在宫腔的位置,有无嵌顿,了解宫颈情况,对绝经年限越长,疑有节育器嵌顿者,术前可给予软化宫颈治疗,改善宫颈条件,进行试取,动作轻柔,不可暴力,如不能取出则可暂不取出,又无其他身体不适,可以考虑终身保留。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长期保留宫内节育器会造成恶性影响,所以不必过分担心,但这类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体检,防患于未然。本文联合检查发现为阳性的病例中,取器困难率达81.3%,主要是合并宫颈粘连、IUD嵌顿等;在阴性者中,取器困难率达11.1%,为常规钩取IUD时通过宫颈管时发生IUD断裂,主要考虑与宫颈部阻力增加有关。可以看出,子宫萎缩特别是子宫颈萎缩是该阶段患者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
环老化:本文取器中出现22例节育器断裂残留,分别是金塑混合环轮状塑芯残留6例,T型IUD的尾丝残留2例,金属单环部分金属环体残留2例和塑料支架残留6例。可以看出,断裂处多在环的薄弱处。金属单环被建议的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T型IUD为5~10年,而金塑混合环为5年。而上述22例中,上环年限最短的1例金塑混合环为8年,T型IUD年限最短的也为15年,大大超过了建议的使用年限,所以IUD断裂除与宫颈阻力增加有关外,也不排除与环老化有关。因此,放置IUD时应告之患者IUD的类型和使用年限以便及时更换。
合理取器时间: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在40岁左右,这时,女性宫颈、宫体会逐渐萎缩,而宫内节育器的大小不变,就会卡在子宫里,甚至出现异位,同时伴有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不规则流血等现象,并且绝经时间越长,嵌顿的几率越高,取出困难也就越大,因此,建议闭经3个月左右应到医院接受一次妇科检查,若确定已经绝经,应该取出宫内节育器。
总之,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的取器困难是较常见的,也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的,只要医务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督促患者定期检查,环到期及时更换,提醒进入围绝经期的患者适时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取器困难率可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杨秀兰,庄留琪.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