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暖场子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的第三个年头。作为班长,我在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一次全班聚会。当年的三十多个班里,我们班大概是唯一能做到如此的。
  转眼就到了寒假,大家都会回家过年,组织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回家之后,我和另一个女班长开始商量着组织聚会,为了照顾放假晚的同学,我们把时间定在了腊月二十五。
  然而大家回复的情况却有些出人意料。有的人要去陪家人串门;有的人则想在家里宅着;一些家不在市区的同学,则说快过年了要留在家里帮忙干活;考上北大的学霸小强说他当天要回老家了;和我关系很好的小宋说要陪老人去医院;活泼的小马说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因为关系好的同学没来而选择不来;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了“消失”,没有任何回复……于是,去年寒假还能有将近四十人的聚会,这次只有十二三个同学能来。
  最后,和我一起组织聚会的女班长也说:“既然我们宿舍的几个人都不来,我也就不去了,你好好组织大家吧。”
  时间来到了聚会的那天。大家坐在一桌,纷纷闷头吃饭,仿佛也找不到什么能聊到一起的话题。
  男生只来了四个人,其中两个人不能喝酒,便没了喝酒瞎扯的可能;女生们来自不同的小圈子,所以也只是邻座交头接耳地各自聊着。一种尴尬的气氛弥漫在饭桌上,难以言表。
  为了缓解尴尬,我开始问大家各自的近况,和几个男生一起活跃气氛,但只停留在你来我往的问答之中。
  “你们国防生平时怎么上课呀?”“平时也正常上课,就是课下会组织体能训练之类的,经常要去操场跑好多圈,都练出来了,你体测一千米跑了多少啊?”“我们学校不能跑这个,操场修了三年了现在还没修好呢……”
  “你们师范的中文有啥特殊之处吗?”“有啊,要学好多教育学相关的课,假期社会实践还让我们自己找中小学去听课讲课!你还有高中语文书吗,借我用一下呗。”“啊?好吧,我回家找一找……”
  “你学的博物馆学,实习就要去当讲解员吗?”“其实我们也可以去挖古董呀,下学期就可以去盗墓了!哈哈哈……你毕业之后能去当主持人吗?”“哎,这个当然不行啊,我去当个小记者就行……”
  “你们都要考研吗?”最后我抛出了一个普遍性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是相当一致:“当然要考研呀!”
  一番吐槽之后,大家都说要准备考研了,却都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工作。就好像高考之前,大家都想考个好成绩,却还不知道最后能考到哪里——我们下了高中的火车,纷纷挤上了大学的车,目的地又是一个未知数。
  过了一会儿,话题差不多聊完了,大家只好继续从桌子上的菜里找话题:“这个豆腐很好吃”“这盘羊肉挺多的呀”“尝尝这是什么菜?口感好奇怪”……一本正经地认真吃饭,也是化解尴尬的好方法。
  最后的主食上得慢了,大家纷纷低头玩着手机,在等那盘饺子,或者说是在等一个尴尬的结束。
  “一会儿吃完饭咱们去打台球吧?”我向男生们提议道。有一个人赞同,其他两个男生摇头表示不会打。“那有没有想去KTV唱歌的呢?”我开始问在座的女生们。女生们纷纷说着“我要去赶车回家了”“我们俩一起去逛街呢”“我们自己玩吧”……
  吃了最后的那盘饺子,大家尴尬而愉快地结束了聚会,各回各家。同学聚会,没了味道,就没了人气;而没了人气,就更没味道。
其他文献
《大学生》:请谈一谈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思维习惯与基础概念是不同的。思维习惯,这种能力将会成为一种无意识(automatic)的行为。基础概念则更深层次,在这些概念之上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看以下三对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如何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finding information needed to make an argument),即在辩论中能迅速想到合适的信息
“你……你好,请请问轻工学院怎么走?”我战战兢兢地问着眼前这个一袭白裙如画中仙子般的女子。“你好,同学,我就是轻工学院的,行李交给我吧,我领你去登记,送你去宿舍。”  开学的第一堂化学课,我本以为会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来上课,可是没有想到,竟然是她,那个画中仙。而她也认出了我,“这位同学,你喜欢化学吗?”“当然,我最喜欢化学实验了!”我答道。课上,她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成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自
高中,赢了成绩丢了自己  跟大多数高中生一样,我的高中生活过得简单又乏味。繁重的课业压力和所谓的尖子生之间紧张的竞争,让我开始压抑自己的个性,强迫自己在并不擅长的理科上苦苦挣扎。每天巨大的脑力劳动让我不得不吃很多高营养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妈妈常常会给我煮鸡汤、炖鱼或做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我也很自然地把学业压力化为超强的食欲。而每天基本零运动的作息让我的体重以惊人的速度猛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着镜
罗杰,乌干达人,刚刚研究生毕业。来中国已经快8年了,到中国的时候先在天津大学学了一年中文,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计算机与信息专业,从大一一直上到研三。他来中国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和技能,通过在国内申请中国奖学金得到了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  罗杰来中国学习这个决定比较莽撞,在家里,他是第一个离开家出国学习的孩子,那时他只有十八九岁。罗杰认为,如果没到中国,是不能感受到这个国家是怎样的,他也
去南极探险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2015年11月,我却有机会去到了这片神秘的净土。而在这20多天的旅程里,比去到南极更难遇到也更加惊险刺激的,是我们乘坐的邮轮在航海的第二天凌晨接到了另一艘邮轮的求救信号——一艘载有375人的轮船引擎失火全体弃船逃生。我们因此改变航线,参与了70个小时的救援行动,成功将所有遇险人员安全送到了史丹利军港。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当我回想起这段人生中很难再遇到第
田海辰就读于美国康纳尔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专业是“中国与亚太研究”,这一专业也是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合作项目,包括四年的汉语学习和两个学期的校外交流,一个学期在北大,另一个学期在康纳尔大学位于华盛顿的教学中心。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中美关系,这一部分侧重对两国政治经济及未来发展关系的研究;另一部分,中国发展之路,学习从清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形态形成的原因和未来
黄章晋  凤凰周刊前主编,公众微信号大象公会创始人,以研究有趣文化社会历史现象以供人饭后谈资为己任。  您的许多文章让人印象深刻,文风简洁干练,一句废话没有,说服力很强。您的文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答: 我小学作文很受老师喜欢,从一二年级造句时就有这种天赋了,因为我能用上小学生根本不会用到的政治大词,但好像到高中后就很少被老师注意了,当时流行《读者》之类抒情体,而我擅长的是说理。我直到写毕
火车开动了,孟加拉人习惯面向两侧朝外坐着,我只敢坐在火车正中间。  2016年寒假,清华启动了一系列去“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项目,其中“大篷车课堂”南亚行计划吸引了我的目光。历史上,南亚国家与我们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双方合作也越来越多。于是,我报名参加了此项目,飞赴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历时10天。  为了充分接近和体会当地的工作、生活,我们每天的安排都满满当当,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就在此次行程
从小学到高中,约翰成绩单上所有功课几乎都是满分。有一次,在政府工作的表哥来他家,看到了他的成绩单,便对他说:“约翰,你学习那么好,将来去中国留学怎么样?”去中国留学?约翰陷入了深深的遐想:我能学习到中国的语言,了解到中国文化,并且在San Fernando de Apure(阿普雷河畔圣费尔南多)能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回国后能告诉大家中国的许多事儿……“我觉得表哥问题很有趣,就一直
2014年3月30日早7时,“决心号”钻探船载着62天的惊喜与丰硕的深海战果,缓缓驶入台湾基隆港。  科学家们迎着灿烂的阳光定格了释然的微笑。在此次航程中,科学家们收获了多个首次:  首次获得破译南海年龄密码的深海“硬汉”——大洋玄武岩;  首次获得深海动荡变迁的“见证者”——钙质软泥;  首次取得海底油气资源的新线索——含有有机物质的沉积岩……  作为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49航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