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本质 点击要害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阐释]
  关于高考作文的“深”,《考试大纲》有三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其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就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就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写作指导]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种客观事物,都是多种特性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特性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整体的感性认识。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认识的开始,但是,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想把认识导向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本质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作出判断。具体应做到:
  一、独具慧眼,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
  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能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凡人小事。如果能放宽眼界,开动脑筋,透过“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二、掌握必要的“理论武器”
  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而事物的本质往往有一个逐步显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注意消化吸收,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握一些“深入本质”的方法
  要善于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功夫。作文时,应注意用好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比如1995年高考作文提供的寓言诗《鸟的评说》,描述了一群鸟儿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的怪现象。在审题时,首先须提取共性,揭示这群鸟的本质特征: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否则,议论深刻也就无从谈起。同时,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比如写“坚强”,就可以使用过程分析的方法,逐步剖析自我走向“坚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质,以及由脆弱转化为“坚强”的各个方面的因素,等等。在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时,还要注意:相同、相似的现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则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质。比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把试题提供的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思考,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第一则材料讲的是大多数青少年最赞赏“助人为乐”的品格,第二则材料讲的是别人有麻烦时,不少人会“悄悄走开”。粗看起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截然相反,然而,透过现象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恰恰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不少人总是希望别人帮助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四、文体不同,“深入本质”的方法有别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有限,但在体现“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
  议论文是诉诸理性的,最好能有深刻的哲理性,当然更得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因此,文中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说理,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通过周密的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说理,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根本目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五、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心”
  说到底,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们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穷根究底,最后一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会现象,追根溯源,一定能追到“公心”上。比如环境问题,似乎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问题,但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草原为什么会衰退?不是因为过度放牧吗?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等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也就深刻了。
  [考场佳作]
  感受乡村
  2008年浙江一考生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然而,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始终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但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而空洞。
  当然,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失望,当我们面对如此这般的图景?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上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自己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点评]
  此文写得悲天悯人,复杂的情感厚重如山。中国的农村并不仅仅是诗情画意般的美妙无限,并不仅仅有田园牧歌般的闲逸洒脱,有的更是炽热的太阳炙烤着的冒烟的土地,烤焦的土地上有枯萎绝收的庄稼。中国的农民佝偻着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辛勤地耕耘在这片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在这片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刨挖赖以生存的食粮;他们的眼里饱含着泪水,他们的脸上沟沟坎坎,他们的手掌结着厚厚的老茧,他们的身影卑微渺小,他们的形象猥琐邋遢……但正是他们创造、累积着中国的农耕文明,他们浑厚的呐喊足以撼动脚下厚重的大地。
  全文读来让人气窒胸闷,因为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作者用真诚的心去感受乡村,他的大悲正显示出他的大爱。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在初夏的月亮下走路,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紧不慢地跟着我的脚步,走过路灯的昏黄,经过一家即将打烊的花店,穿过一片小小的树林,掠过一只机警的野猫,抚过在风里飞旋的落叶。我很轻很轻地走,犹如一只夜间出行的蚂蚁。我甚至不敢回头,怕我的影子,受了惊吓,躲到某片灌木丛里去,再也不肯陪我度过那些孤单行路的夜晚。  年少的时候,那么害怕自己的影子,它不会吵闹,也不会说笑,它没有温度,也没有魂魄。它的存在,假若有
一、情景引入  平凡无奇的早晨,小明同学睁眼、起床、洗漱……  小明同学生活作息习惯良好,每天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来去上学,所以每天他都精神抖擞,身体也越来越棒了!同学们也应该向小明同学学习,早睡早起!  AI智能闹钟可以帮助你开始正能量满满的一天!小伙伴们,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制作一个早睡早起的动画吧!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制作摇摆的AI智能闹钟  2.巩固广播消息积木的使用  3
一、材料工具  直径为12毫米的大吸管一根(喝珍珠奶茶的吸管,此吸管在下文简称为大吸管),直径为5毫米的小吸管一根(头部可弯折的那种,此吸管在下文简称为小吸管),以及剪刀、透明胶带、尺子、电钻。  1. 用剪刀截取14厘米长的大吸管,并在大吸管的中间位置用笔标记。  2. 用电钻在大吸管的中间位置钻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孔。(也可以用打孔器打孔,但是打孔器打出来的是前后两个孔,要用透明胶带封住一个孔)
Dear Mrs He,  I am writing a letter to you. Now it’s 22:45. And I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 Are you in Changsha or Zhuzhou? Tomorrow I’ll go to Xinhua Bookstore with Luo Yunfeng.  I can finish t
要想飞好无人机,模拟飞行练习必不可少。模拟飞行是在电脑上使用模拟飞行软件来模拟真实飞行情况的一种练习。我们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实际飞行前,应该在模拟飞行软件上熟练地掌握想要飞行的动作。  酷炫的飞行动作固然让人惊艳,但如果没有练习好,就很容易使飞机坠毁的。初次学习飞无人机时,使用模拟飞行软件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本功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扎实的基本功能让我们在今后的无人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家务中一些小的疏忽或意外,给身体造成伤害,那么怎样来预防这些伤害呢?    热烫伤    接触到高温的东西,应该先关掉炉火,戴上手套或垫上抹布。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到安全的地方。在炒菜、煎炸食品时,预先沥净青菜上的水,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可以在油稍开时,先放盐少许,这样能尽量避免油的飞溅。食用油在高温下会燃烧,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应该尽快盖上锅盖,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
湖南的丘陵地区山塘水资源十分丰富。山塘养鱼成本低、收益高,是山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每当进入高温的夏季,水体中的鱼粪、饲料残渣以及山上冲下的腐殖土,就会沉入塘底积累发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严重缺氧,使得水中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面积死亡。此外,不少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电力线路架设成本很高。为了解决偏远地区山塘充氧养鱼的电力问题,防止水体黑臭和渔业灾害发生,我设计了这个风、光与微生物综合智能供电装置。
综观今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感觉让眼睛“为之一亮”的题目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往年的一些具有新意的题型,主要安排在被称之为试验田的语言运用版块中,今年则打破了这一“框框”,除了语言运用题,其他考点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一、词语题  例1 (宁夏、海南卷第22题)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  终于完成牛老师交付的重任了。  牛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如果是奇数,则输出OK,如果不是奇数,是偶数,则输出NO吗?这个程序怎么写呢?  好了好了,大家別急。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请赛尹司回答。给他一天的时间,后天下午的社团课上,请赛尹司来解答,大家看可以吗?  对,对。这个程序怎么写?  嗯,我也想知道。  好!好!好!  怎
一    爸爸长得非常帅,但人很憨厚,经常被我和妈妈欺负。我小时候叫他爸爸;学了英语后,叫他“呆弟”;看了钱钟书女儿给钱钟书画的一幅名为“赛丑”的画,我和妈妈都叫他是“赛丑”。爸爸没学过英语,也不知道钱钟书是谁,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后两个称呼是什么意思,反正知道是叫他。看他每次很高兴地应着,我和妈妈都忍俊不禁。  妈妈长得不及爸爸,但据她夸口,她年轻的时候特别漂亮,是因为照顾我和爸爸才变得不漂亮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