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中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我们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着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象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针对这种教育现象笔者痛心疾首,极力呼吁同行们共同努力,拯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僵化的数学思维。我们的教育过分的把学习强调是任务,是使命,而忽视学习乐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而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数学家韦尔斯十年磨一剑攻克费尔马大定理,就是从小就迷上了这个世界难题。物理学家弗里希说过:“科学家必定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须保持这种孩提时的天性。”这是一种自然的天兴,我们必须努力去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
  一、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 ,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堂少几分吸引力。 高明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法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让学生从你的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这样,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而且有利于教学中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军.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兴趣[J].新课程,2011(04)
  [2]赵志华.关于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07)
其他文献
书籍是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的阶梯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文明的力量,吸收这种能量靠阅读来完成。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理想之路在何方呢?我认为,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挑战。要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教师既无特别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亦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也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然而新课改的积极因素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观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其中一个很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变化。课改,教师至关重要。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的天下,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本文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课堂的地位出发,从学生思想到教师的观念,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到教师指导任务,讨论了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学习欲望;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数学教育要
历史新教材在全国早已全面推行,在四川也已经实行了两年,从明年开始,四川的高考命题将完全以新教材为依托。如何适应新教材下的高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摆在全体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有必要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这此些变化,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又应发生怎样的改变?  从课程目标上讲,过去的历史教材因为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以新课改为契机,不断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但初中生物新课标在农村中学的推广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初中硬件建设、师资力量、教育观念、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初中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领导重视、硬件建设、新课标的落实、教材与教学、考试改革等几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新的初中
摘 要: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趣。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趣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质量  一、开设活动,
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向人性化发展,关注个体的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为当今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长期得不到重视而疏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定位。据此精神,有关部门提出“使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体育”。  一、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青少年学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课,课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