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浩瀚的,地理是沧桑的,地理是深情的!地理的浩瀚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地理的沧桑可以塑造人的气质,地理的深情可以影响人的终生。在诉说如歌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呢?高质量的地理课堂应该是有效的,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和谐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任何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都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绪论
  我校地处苏北农村,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仍较传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中学生学习被动,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扎实,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欠缺,更由于一年一次的“中考”不考地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把地理学科当成“副科”看待,对地理的教与学都不感兴趣,更不要提审美能力的提高了。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体联动的和谐式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表达,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和谐性。
  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和谐构建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借助多种地理教学方法。
  笔者在学习许多前辈关于“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还要解决以下问题:1.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2.构建学生与课本的和谐关系;3.构建学生与地理的和谐关系;4.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和谐关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创设了和谐的地理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构建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二、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让我们的人民有尊严地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是我们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并付诸实施的。当我们课堂上引入一个新的探究情境时,我们不应该还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也不应该自我陶醉,更不应该板起面孔以示“师道尊严”,而是应该全力地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服务,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有尊严。我常常将前后两排学生组成一个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探究方法,相互质疑问难,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有助于快乐记忆。当学生的回答用词不准时,我不会随意地责备,而是引导、启发,给学生思索的余地,这时,我投去的是鼓励的目光。当学生用词准确时,我投去的是赞许的目光。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敬佩你,对你奉若神明,你所说的话,你所做的事,你所组织的教与学,无一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也只有师生都相互尊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才能建立。
  (二)构建学生与课本的和谐关系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文字图片随处可见。例如,《地球的面貌》的开篇:“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这读来哪里是地理教材,分明是对地球母亲的深情赞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爱与探究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已利用多媒体视听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如今地理多媒体教学日益被推广,视听教学法也被更多地采用了。例如,在上《青藏地区》一课时,在茫茫高原、如云羊群等视频播放中,一曲让人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使学生虽置身教室,心却早已飞往那神奇美丽的地方。
  (三)构建学生与地理的和谐关系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好奇感的地理情境。当我放映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录像时,班里很多学生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有智慧的人种之一。还可以举例:2012年8月间的台风“苏拉”和“海葵”给我们带来了泥石流灾害、城市内涝,引起我们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防汛科学思考等。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我们尊重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如我们泗洪县人民政府极力推崇的洪泽湖大湿地风景区,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因地制宜地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这一旅游项目开采以来,洪泽湖湖水更绿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热爱生活,充满爱心,是当今衡量一个人幸不幸福的关键指标。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善待他人的同时,善待人世间的事和物。我们要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山水的爱,对大地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地理的敬畏。
  和学习几何一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的方法和思维技巧。在指导学法时,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教师要起到教材与学生的桥梁作用。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从“我会学”到“地理知识的作用真大”的良好心理,构建学生与生活的天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黄京鸿主编.新课程地理教学论[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甘肃省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各地区的新课程培训工作也正在一轮又一轮地开展。课程培训使教师对美术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大家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是相适应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那么,结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怎样改变现状和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与思考。  
作为艺术类课程,音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若干思考。  一、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宏观把握  音乐新课程标准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系统地诠释了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及怡情作用。从中我们不难判断出
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提问不仅在生物教学中起到引线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两大类.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课堂教学无效行为的类型  1.语言表达欠简洁准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效语言,有些是词不达意,让学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應新课程的教学;目前针对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司已经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写了相关的教师新课程继续培训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长为思想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反思,进行调整,以达到一个比较适合学生发展的一个状态
2012年4月,本校招聘新教师,笔者有幸参加招收新教师的听课活动.上课的共有6位教师,上的都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8.1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课,听了6节课后,颇有一些感悟和想法,特别是在课堂小结这一块印象深刻,概括一下,大致用了四种类型,现记录下来,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小结类型与评析  1.教师A: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评析:这位教师的小节采用的是“归纳总结”式.这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