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开始,山东省在全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省各校在学生作息时间变动的同时,课程表变动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初中语文课授课时数有较大幅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学效益太低,是近几年来人们反思语文教育的共识。受现行教材体系限制,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普遍太少,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语文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拓展教材外延,密切课内外联系,增加课外阅读量,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这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一、增加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作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不知道如何阅读,这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笔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每周抽出1~2节语文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由于学校图书馆存量有限,笔者便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借阅,并把学生的书籍统一组织起来,在教室内建立“读书角”,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资源共享,拓宽学生拥有精品的渠道,涉及书籍有优秀作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大家一起行动,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互相交流心得,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笔者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适当购买一些图书,同时笔者在图书馆借阅一些图书,做到“常读常新”。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读物互换。这样在一些农村初级中学阅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生也有选择的空间,从而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阅读内容。笔者平时尽量减少学生课本作业量,每天尽可能布置一些阅读性课外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笔者又让学生明确应侧重的阅读种类和阅读内容,以减少盲目性,尽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效果是较明显的。
二、自主与引导结合,提升阅读品味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阅读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之一,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了改变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少、阅读量小的不良状况,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开展阅读研讨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鼓励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学生每天把自己收集所得在黑板上用粉笔字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
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哈里
一、增加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作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不知道如何阅读,这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笔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每周抽出1~2节语文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由于学校图书馆存量有限,笔者便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借阅,并把学生的书籍统一组织起来,在教室内建立“读书角”,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资源共享,拓宽学生拥有精品的渠道,涉及书籍有优秀作文、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大家一起行动,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互相交流心得,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笔者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适当购买一些图书,同时笔者在图书馆借阅一些图书,做到“常读常新”。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读物互换。这样在一些农村初级中学阅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生也有选择的空间,从而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阅读内容。笔者平时尽量减少学生课本作业量,每天尽可能布置一些阅读性课外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笔者又让学生明确应侧重的阅读种类和阅读内容,以减少盲目性,尽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效果是较明显的。
二、自主与引导结合,提升阅读品味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阅读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之一,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了改变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少、阅读量小的不良状况,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开展阅读研讨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鼓励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学生每天把自己收集所得在黑板上用粉笔字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
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