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课堂,原来“美”不胜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致力促进教育的创新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文章主要介绍初中诗词教学意义和教学原则,并提出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读写教学和延伸教学等教学对策,旨在构造意境美、环境美和人性美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支持学生有效建立文化传承思想,充分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义务教育阶段;情境教学法;主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49-02
  引 言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融合创新性教学思想,构建现代化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对汉字、汉语知识的多元运用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古诗词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突出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和传统文化影响力。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读写教学和延伸教学是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和转化,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一、初中诗词教学意义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基于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从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构建三维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诗词是岁月长河洗涤留下的文化精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比例,创新化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学的艺术魅力,启迪学生的文化思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同时,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初中教材选取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人文价值,能够与学生的创新化思想和现代化思想相碰撞、相结合,继而产生时代思维产物,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加强对社会文化的感知,全面丰富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
  二、初中诗词教学原则
  基于初中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教师应严格遵循体验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提高教育有效性,彰显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就体验性原则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古诗词教学难度明显高于其他内容的教学难度,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心理,认为古诗词是枯燥乏味的。为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应以体验性原则为基本遵循,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比例,使学生能够在深入分析和自主研究古诗词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的过程中,建立长期学习基础。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应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期望,调整古诗词教学方向,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环境的教育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应根据古诗词教学目标有效开阔教学视野,应用相关现代化教学模式解放学生思想,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古诗词文化的感染[1]。
  三、初中诗词教学对策
  (一)主题教学
  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文化修养和文化审美。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类型可分为田园诗、送别诗、怀古诗、羁旅诗、爱国诗、哲理诗、抒怀诗等,可展现诗人不同的观点、态度或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诗人在古诗中所传达的观点、态度或情感以及诗词的年代特征、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进行主题式教学。例如,在国庆之际,教师可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深入揭示古代诗人在古诗中所传达的忧国忧民、保家卫国、关心国家命运等深刻的爱国精神[2]。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将古诗教学内容设置为《过零丁洋》《次北固山下》《赤壁》以及《春望》等,为学生提供深度感知诗人爱国情怀的优良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组织班级内学生带着情感对上述爱国诗进行集体朗诵,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加深对诗人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爱国诗的情怀来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期望所创设的虚拟情境或真实情境,在固定情境中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学生能够在指定情境中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实现重点学习。以下对初中古诗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在对《登幽州台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深度感知诗人的惆怅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复杂心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韵律和意境的理解。《登幽州台歌》的结构较简单,采用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在实际教学前,教师可借助资源整合平台搜集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并形成教学课件,在教室中的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可包括陈子昂的个人人生经历、陈子昂的虚拟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慷慨悲吟的状态,以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在构建教学情境后,教师可让班级内学生在伴奏的支持下,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进一步体会古来圣贤皆寂寞、悲伤凄凉、生不逢时的复杂情感。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寄托在诗句中的悲情,同时也能对复杂社会环境下人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建立思想认同感,在学习《登幽州台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文化意境。
  (三)合作教学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极易产生畏难心理,导致诗词素养积淀不足,学习目的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育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利用精湛的专业知识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合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在对《登飞来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王安石的人生经历王安石在创作《登飞来峰》古诗时的心理环境以及古诗中所传达的诗意。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班级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合理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如“‘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在《登飞来峰》中有怎样的作用?”“该诗句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登飞来峰》中哪两句是诗的主旨?揭示了哪些生活哲理?”“《登飞来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凭借较高的积极性在组内开展合作探究,有效利用个人的学习思维和分析思维与小组内同学共同探讨王安石在创作《登飞来峰》时的心境,并通过深度感知其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体会王安石成就事业的心胸。在合作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利用个人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理解诗词内容,还能够在与小组同学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容整合能力的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方针。
  (四)读写教学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对于学生文学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相關研究表明,诗词吟诵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为前提,在教学《望岳》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能够有感情、流利朗读诗词,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诗人不畏艰险的雄心和气概。教师可在互联网上下载《望岳》的朗诵伴奏,在教室进行播放,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对《望岳》形成基础认识,初步感知诗词意境和情感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布置相关读写任务,如“自主朗读《望岳》,并将诗人所描述的景物用白话文进行重现”。在读写学习任务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在脑海中形成诗描绘的整体景象,还能将对诗词的理解转化成文字,这有助于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完成读写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古诗翻译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实现深度学习,进一步体会诗人在古诗中呈现的云涌翻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鸟儿归巢的傍晚风光。
  (五)延伸教学
  诗词教学是构建传统文化特色课堂的关键路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切实降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打破固有教学形式的限制,实现延伸教学,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在对《游山西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融合线上教学思想,带领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有效拓展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体系。在延伸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自主学习《游山西村》 中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能默写诗词,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如“借助互联网平台,分析诗人陆游的人生经历以及陆游在创作诗词时的心理环境,探究《游山西村》中所传递的核心思想和情怀,根据个人对古诗的理解,将诗词中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可视化表现”。在延伸教学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相关学习资源,在欣赏古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所布置的可视化学习任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人情怀的思考。
  结 语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与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和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初中诗词教学的意义并以相关教学原则为基本遵循,合理应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读写教学和延伸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米桂贤.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0):87-88.
  [2]赵 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29):57-58.
  作者简介:宋 琴(1984— ),女,甘肃景泰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仍不注重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的体育素质无法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当作体育教学的目标,这是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针对高中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
摘 要: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必须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来实施。在构建书法进课堂实施评价体系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关键要素, 坚持书法艺术的“经典性”, 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强音;注重艺术的学科特征, 以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与体系为目标;应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做好课程规划,实施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获得的文化、美育、技能的发展进行评价。其中,对中小
摘 要:在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文字的热情。同时,通过识字教学也能够确保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基本保障工作,这也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过程中,针对文化学习做好基础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利用识字教学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毕竟通过识字教学可以确保通过音、形、义等多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借助导学、互动及归纳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效把握知识重难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 要:作文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写作是学生张扬个性、发展个性的主要活动。立足作文教学的特点,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探索、应用多样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文章作者从培养情感态度、激活写作需要、鼓励自主表达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摘 要: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文章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33-02  引 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为了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研究知识,提高其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基于教师实操视角、学生观察视角及问题视角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视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具与学具,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临汾市T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学具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现代化教具使用频繁,传统教具被忽视;教具和学具的来源较为单一,缺乏自制教具;教具和学具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词汇自然是其基础教学内容,若是学生词汇量积累不够,发音不够准确,那么语言类学科中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将没有一项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将始终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更别说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词汇教学入手,自然拼读法可以让词汇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