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从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休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收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36-0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即便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1]排除先天的遗传原因和客观的环境因素,在叶老看来是否得到“称职的种植家”的栽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段话用来形容职业教育培育人才也是恰当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各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其仍有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关键要看他在职业学校究竟得到怎样的“栽培”。从职业学校的育人教书实际来看,德育是“栽培”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做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探索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是今天职业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职业学校学生正经历着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从消费者到劳动者的过渡、从校园生活到职业生活的过渡时期。因此,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让好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这样,学生将来才可能成为合格的中专生、称职的员工、优秀的公民。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2]因此,“养成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好平台提高养成质量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构建全员育人、量化考核等平台,还应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
1.量化考核。德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如何化繁为简,使学生的点滴变化、教师的点滴付出转变为直观并且可测的成果,量化考核是一个必要手段。考核对象可以是班级、教师、学生等。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吴江中专校”)对学生的量化考核内容包括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学习常规、学习成绩等,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新生入学时每人赋分100分作为基础德育分值,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需要表扬或批评教育的行为、事件发生,那么教师在对其或奖或惩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加分或扣分,学生有扣分则要求写说明书。以上情况每周反馈一次。德育处、专业部定期检查、重点帮教各班级扣分满10分以上学生。要求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班级‘文明学生’半月德育考评”并张榜公布,强化教育作用。这样,德育分值的变化直观又及时地反映了学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养成防微杜渐和积善成德的好习惯,量化考核的目的正在于此。
2.全员育人。德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任务。就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绝非只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事情,生辅老师、宿管人员、安保人员、行政人员、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等教职员工均承担着学校的德育任务。近年来,吴江中专校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下达德育管理任务,并反映在德育分值的加减上,如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每周突破0次,一学期不少于30次,德育处人员则要求加倍,等等。学校每月上网公布不同层次的教职工的全员育人情况,年底列入个人考核。这样,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保证了全员育人不再是一句空话,在学校里形成了关乎学生的事情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3.借助平台。量化考核、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对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更简洁、及时、醒目、直观、高效地反映育人情况?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吴江中专校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开发了《吴江中专校学生管理系统》。只要登录该系统,学生、班级、年级、专业部的情况均一目了然,依此可以分析归类,有效督促指导。这个系统成功地将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学校管理中,在实际应用中成为学生展示素质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从而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比赛热潮,在学生中出现了“分分计较”,扣了分争取做好事的好现象。学生管理系统的使用,比班主任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更丰富、更全面、更客观,也方便了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畅通了家庭学校的沟通渠道。
4.家校联通。不同班级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学生为代表,请任课教师、此部分学生的家长参加班级学生评价会,顺序为:学生自评半学期或一学期的表现(优点、缺点、改进方法及建议)、同学代表互评、任课教师评、班主任评、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eaching; job position; coherence家长评。学生评价会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管理平台,因而显得更加客观、公正,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本人及家长相信。这样,客观的数据分析与教师、同伴的或感性、或理性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校与家庭德育内容互补、德育方法互通、德育评价协调一致,达到了德育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
(二)多方结合强化养成目标
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驿站,是他们走上社会进入企业的一个过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三结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才是正确的、有力的。 学校除了上述借助平台开展的全员育人之外,还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讲座活动等。吴江中专校把开学第一周作为校纪学习周,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一场讲座、一项辅导、一次考试、一份承诺。“一场讲座”是《做一个合格的中专学生》,内容包括确立适当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中专学生需要哪些良好的习惯、树立知道更要做到的意识、通过训练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等。“一项辅导”就是相关行政人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校纪解读辅导。“一次考试”是所有新生参加校纪校规应知考试。“一份承诺”是所有新生在《一份承诺、一份自律,改掉陋习,争做文明学生》承诺书上签名。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校纪人人皆知、个个践行的目标。再如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对学校的师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选择两个班级开设试点,每半个月上一次课,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还编写《礼仪常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养,深受师生欢迎。
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军训、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系列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促使他们产生人生感悟,更好地反思自己、思考未来。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员工。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准员工也需要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显而易见,校企融通不仅是专业学习的必须,也是德育工作的必须。吴江中专校近3年来除了邀请企业的人事经理来校给学生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等讲座外,还每年组织一年级学生参观凤凰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吴江信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亨通集团等企业。这样,学生对安静整洁的工作场所、食堂、宿舍,员工们的敬业精神,公司科学高效的管理有了切身的接触或体会,感受了企业的氛围,感知了企业文化,感悟了企业精神,也加深了对校纪校规的理解,增强了纪律观念。
(三)分层施教保证养成效果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指出:“职业学校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这虽然是对“文化课程”学习提出的要求,但应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上也是恰当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片面看待他人和社会现象的自我认识同时伴随着人格不断发展的特点进校的,学校对他们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既要清醒地看到,又不能操之过急或放任不管。教职员工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需要避免造成学生的怨恨,减少对立情绪,努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要成为学生道德成长引领人。这就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分层施教。教职员工一方面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具体事件具体处理;另一方面结合量化考核所得的数据将学生进行分类,归入不同“层次”,在坚持正面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同时,采取态度坚决而耐心温和的教育方式,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要做好事,每周一小结,写反思。要求学生树立大错不可犯、小错不重犯、知道更要做到的观念。
良好纪律秩序的维持有赖于教师谨言慎行,唯有如此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内化是关键。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而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动。这时已不是表面和行为上的服从,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上的认同,而是认识上的改变,是理智的辨认,是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是教育的升华。内驱力的产生和强化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二、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德育工作的提升点
不少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了学习动力。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唤起求知欲、成才欲、为明天做准备是我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活跃的创新精神。这样,也许不会在单招、技能比赛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必定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底色,并将随着学生步入社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有效影响。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抓手”推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为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搭建平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校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及社团组织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德育在日常教学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中的渗透,使德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感到亲切、可信的指导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吴江中专校经常在全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个人条件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由班主任定期组织指导,每班在指定日期前推荐两篇优秀作品交德育处,再择优推荐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学校在收获多个个人作品奖项和全国优秀组织奖的同时,更收获了全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切合实际又富有理想色彩的规划,这些规划让学生既有“仰望星空”之后的目标,更有了“脚踏实地”的动力。
三、以休闲活动指导为德育工作的拓展点
俗话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休闲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适当休闲能维持个人生活的功能,带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团体的和谐。休闲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必然能丰富学生的人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吴江中专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求班班有活动,每月有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身心得到成长。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积累成功的体验,享受创造的乐趣。学生有所忙,但忙得开心、忙得有意义,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一)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和班级大合唱比赛
吴江中专校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第二学年开展“五月放歌”班级大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在每次的“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中,无论是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还是表演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五月放歌”要求各班级唱校歌和一首自选歌曲,全校分五个年级组五场演唱,轮到演唱的班级精神饱满地唱,台下有千余名学生观看,秩序井然,学生自我服务队伍忙而有序,形成了职业学校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二)“校园吉尼斯”活动
“校园吉尼斯”活动是融专业技能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比赛,由学生会团委组织,也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与,先后进行了“打字”、“记数”、“托盘”、“点钞”、“单手俯卧撑”、“转呼啦圈”等15项比赛。这项活动诞生了许多校园达人,为学生多方面展示风采、重拾自信搭建了舞台。
(三)校园创业基地建设
为让学生立足专业、热爱专业,更好地规划人生,成就人生,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从就业指南、求职攻略、创业风向、政策法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业知识比赛、技能大赛、创意大赛、创业竞赛等,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计划。学校投入经费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成立了梦想小屋、小强数码、创园汽车美容中心、印象广告公司等7个创业中心。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性也很高。创业基地的开设,训练了学生的创业本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校园创业基地建设从实践层面着力构筑有利于学生创业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创业实践模型。
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是真的领悟,道德教育是善的导向,文体活动是美的熏陶,要提升教育的艺术,让教育与“美”相伴,与“礼”同行。德育也可以这么美,美的教育才是有智慧有创造的教育。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2]杨斌.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36-0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即便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1]排除先天的遗传原因和客观的环境因素,在叶老看来是否得到“称职的种植家”的栽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段话用来形容职业教育培育人才也是恰当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各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其仍有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关键要看他在职业学校究竟得到怎样的“栽培”。从职业学校的育人教书实际来看,德育是“栽培”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做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探索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是今天职业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职业学校学生正经历着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从消费者到劳动者的过渡、从校园生活到职业生活的过渡时期。因此,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让好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这样,学生将来才可能成为合格的中专生、称职的员工、优秀的公民。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2]因此,“养成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好平台提高养成质量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构建全员育人、量化考核等平台,还应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
1.量化考核。德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如何化繁为简,使学生的点滴变化、教师的点滴付出转变为直观并且可测的成果,量化考核是一个必要手段。考核对象可以是班级、教师、学生等。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吴江中专校”)对学生的量化考核内容包括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学习常规、学习成绩等,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新生入学时每人赋分100分作为基础德育分值,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需要表扬或批评教育的行为、事件发生,那么教师在对其或奖或惩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加分或扣分,学生有扣分则要求写说明书。以上情况每周反馈一次。德育处、专业部定期检查、重点帮教各班级扣分满10分以上学生。要求班级每两周进行一次“班级‘文明学生’半月德育考评”并张榜公布,强化教育作用。这样,德育分值的变化直观又及时地反映了学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养成防微杜渐和积善成德的好习惯,量化考核的目的正在于此。
2.全员育人。德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任务。就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绝非只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事情,生辅老师、宿管人员、安保人员、行政人员、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等教职员工均承担着学校的德育任务。近年来,吴江中专校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下达德育管理任务,并反映在德育分值的加减上,如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每周突破0次,一学期不少于30次,德育处人员则要求加倍,等等。学校每月上网公布不同层次的教职工的全员育人情况,年底列入个人考核。这样,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保证了全员育人不再是一句空话,在学校里形成了关乎学生的事情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3.借助平台。量化考核、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对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更简洁、及时、醒目、直观、高效地反映育人情况?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吴江中专校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开发了《吴江中专校学生管理系统》。只要登录该系统,学生、班级、年级、专业部的情况均一目了然,依此可以分析归类,有效督促指导。这个系统成功地将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学校管理中,在实际应用中成为学生展示素质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从而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比赛热潮,在学生中出现了“分分计较”,扣了分争取做好事的好现象。学生管理系统的使用,比班主任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更丰富、更全面、更客观,也方便了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畅通了家庭学校的沟通渠道。
4.家校联通。不同班级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学生为代表,请任课教师、此部分学生的家长参加班级学生评价会,顺序为:学生自评半学期或一学期的表现(优点、缺点、改进方法及建议)、同学代表互评、任课教师评、班主任评、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eaching; job position; coherence家长评。学生评价会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管理平台,因而显得更加客观、公正,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本人及家长相信。这样,客观的数据分析与教师、同伴的或感性、或理性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校与家庭德育内容互补、德育方法互通、德育评价协调一致,达到了德育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
(二)多方结合强化养成目标
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驿站,是他们走上社会进入企业的一个过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三结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才是正确的、有力的。 学校除了上述借助平台开展的全员育人之外,还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讲座活动等。吴江中专校把开学第一周作为校纪学习周,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一场讲座、一项辅导、一次考试、一份承诺。“一场讲座”是《做一个合格的中专学生》,内容包括确立适当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中专学生需要哪些良好的习惯、树立知道更要做到的意识、通过训练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等。“一项辅导”就是相关行政人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校纪解读辅导。“一次考试”是所有新生参加校纪校规应知考试。“一份承诺”是所有新生在《一份承诺、一份自律,改掉陋习,争做文明学生》承诺书上签名。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校纪人人皆知、个个践行的目标。再如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对学校的师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选择两个班级开设试点,每半个月上一次课,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还编写《礼仪常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养,深受师生欢迎。
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军训、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系列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促使他们产生人生感悟,更好地反思自己、思考未来。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员工。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准员工也需要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显而易见,校企融通不仅是专业学习的必须,也是德育工作的必须。吴江中专校近3年来除了邀请企业的人事经理来校给学生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等讲座外,还每年组织一年级学生参观凤凰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吴江信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亨通集团等企业。这样,学生对安静整洁的工作场所、食堂、宿舍,员工们的敬业精神,公司科学高效的管理有了切身的接触或体会,感受了企业的氛围,感知了企业文化,感悟了企业精神,也加深了对校纪校规的理解,增强了纪律观念。
(三)分层施教保证养成效果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指出:“职业学校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努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这虽然是对“文化课程”学习提出的要求,但应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上也是恰当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一种不完整、片面看待他人和社会现象的自我认识同时伴随着人格不断发展的特点进校的,学校对他们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既要清醒地看到,又不能操之过急或放任不管。教职员工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需要避免造成学生的怨恨,减少对立情绪,努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要成为学生道德成长引领人。这就需要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分层施教。教职员工一方面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具体事件具体处理;另一方面结合量化考核所得的数据将学生进行分类,归入不同“层次”,在坚持正面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同时,采取态度坚决而耐心温和的教育方式,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要做好事,每周一小结,写反思。要求学生树立大错不可犯、小错不重犯、知道更要做到的观念。
良好纪律秩序的维持有赖于教师谨言慎行,唯有如此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内化是关键。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而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动。这时已不是表面和行为上的服从,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上的认同,而是认识上的改变,是理智的辨认,是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是教育的升华。内驱力的产生和强化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二、以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德育工作的提升点
不少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了学习动力。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唤起求知欲、成才欲、为明天做准备是我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活跃的创新精神。这样,也许不会在单招、技能比赛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必定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底色,并将随着学生步入社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有效影响。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抓手”推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为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搭建平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校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及社团组织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德育在日常教学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中的渗透,使德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感到亲切、可信的指导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吴江中专校经常在全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个人条件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由班主任定期组织指导,每班在指定日期前推荐两篇优秀作品交德育处,再择优推荐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学校在收获多个个人作品奖项和全国优秀组织奖的同时,更收获了全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切合实际又富有理想色彩的规划,这些规划让学生既有“仰望星空”之后的目标,更有了“脚踏实地”的动力。
三、以休闲活动指导为德育工作的拓展点
俗话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休闲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适当休闲能维持个人生活的功能,带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团体的和谐。休闲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必然能丰富学生的人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吴江中专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求班班有活动,每月有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身心得到成长。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积累成功的体验,享受创造的乐趣。学生有所忙,但忙得开心、忙得有意义,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一)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和班级大合唱比赛
吴江中专校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第二学年开展“五月放歌”班级大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在每次的“校园十佳歌手”的选拔表演中,无论是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还是表演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五月放歌”要求各班级唱校歌和一首自选歌曲,全校分五个年级组五场演唱,轮到演唱的班级精神饱满地唱,台下有千余名学生观看,秩序井然,学生自我服务队伍忙而有序,形成了职业学校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二)“校园吉尼斯”活动
“校园吉尼斯”活动是融专业技能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比赛,由学生会团委组织,也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与,先后进行了“打字”、“记数”、“托盘”、“点钞”、“单手俯卧撑”、“转呼啦圈”等15项比赛。这项活动诞生了许多校园达人,为学生多方面展示风采、重拾自信搭建了舞台。
(三)校园创业基地建设
为让学生立足专业、热爱专业,更好地规划人生,成就人生,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从就业指南、求职攻略、创业风向、政策法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业知识比赛、技能大赛、创意大赛、创业竞赛等,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计划。学校投入经费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成立了梦想小屋、小强数码、创园汽车美容中心、印象广告公司等7个创业中心。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性也很高。创业基地的开设,训练了学生的创业本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校园创业基地建设从实践层面着力构筑有利于学生创业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创业实践模型。
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是真的领悟,道德教育是善的导向,文体活动是美的熏陶,要提升教育的艺术,让教育与“美”相伴,与“礼”同行。德育也可以这么美,美的教育才是有智慧有创造的教育。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2]杨斌.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