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3年7月8日至7月11日,笔者有幸参与了由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课堂教学大PK研修班,全程观摩了两节外教课和三节中美同课异构课,近距离感受到中美教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8日至7月11日,笔者有幸参与了由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课堂教学大PK研修班,全程观摩了两节外教课和三节中美同课异构课,近距离感受到中美教育的不同特点,真切体会到“理想的教育模式”不是中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也激发了笔者对现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层反思,颇有感触.在此笔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加以梳理,供同仁参考.rn中美教育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探究rn两节外教课和三节中美同课异构课凸显出中美教学方法的风格迥异,中国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书中学、听中学、练中学.美国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做中学、问中学、议中学.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13日晚20:00-21:30,“中国综合实践活动”QQ群(60938049)进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在线研讨.新学期开始,各位老师都开始着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产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始终伴随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文献,是客观记录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载体.以中国知网学术网络出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课堂是表演场还是实践地?是零星无序的片段还是合理有效地梳理?……令我不断地在思考,
正舒服享受着难得的暑假,接到胡晓军老师的通知:准备9月份的一节省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场课,主题是关于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中最常用的“文献法”.这让我很紧张,因为关于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稳定指导教师队伍与提升他们专业发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种课程领域.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其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项目或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小学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研究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同时,
一、教学目标rn1.知识目标:通过在课堂上对一系列生活实例进行思考,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六大主要方面寻找问题的来源,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rn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质疑日常学
2013年7月8日至7月12日,我随我校教改科研主任周紫君赴杭州参加了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由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综合实践教育学会组织的“名师大讲堂系列
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育专家谈起美国的基础教育,往往不敢苟同,他们认为美国的课堂太闹太乱,居然有学生把腿跷放在课桌上听课,如此教育,30年后的美国教育是无法与中国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