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激发创新精神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由此我们想到,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和自我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学时大幅度缩短讲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支配的空间,用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一、细读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就是逐字逐句地自学阅读教材,做到一想: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二理:整理教材中大致讲了哪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如何理解;三总结:即把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语言概括总结出来;四拓展:从眼前的新知识,你还能想到了什么?如教学“万以内乘法”时,让学生细读教材,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自己如何理解,细读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后,思考概括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由这些新知还能想到什么问题。通过以上四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整理、比较和求异能力。
  二、教学例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是主心骨,是其他教学内容的中心和依据,如果从例题教学入手,在新授上创新,那么,无疑是抓住了一根思维之绳,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第91页例题:“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之间的关系后,学生马上得出了两种解题方法:即用70×4 60×4和(70 60)×4.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书上的线段图为什么这样画呀!如果小明和小芳家在学校的同一方向,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呢?多好的一个问题呀!应表扬他爱动脑筋。是的,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及时出示线段图,从图中不难看出他们两家的米数,是用小明家离学校的米数减去小芳家离学校的米数。列式是70×4-60×4或(70-60)×4。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继续鼓励学生思考,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除了上面两种情况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这时每个学生都动手画起线段图来。(由于小明和小芳两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求不出距离的。)由于教师充分利用书本,设计了学生可思考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昂,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体现。
  三、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通过意义上建构而主动获得。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建立周长的概念,然后提出如下问题:自己动手用彩棒摆一个长方形,看看自己摆的长方形,说说长方形有几条边?长方形的各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问题的出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马上进入了个人探究,各自动手摆小棒,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究。他们一会儿摆棒,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有的探究出二个计算周长的公式,有的探究出三个计算周长的公式,即使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找出一种方法。
  四、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自学听讲以后,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有的学生已经能把教材深刻理解,有的却还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还一片模糊,不知所以然,此时应组织学生研究一番,说说各自心得或疑惑,目的在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使信息的多向交流产生效应,此时,教师也参与小组中共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亲密协作意识。如梯形面积的计算,当学生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S=(a b)×h÷2时,小组间可以互提问题。如:公式中的a、b、h各表示什么意义?(a b)×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a b)×h所得结果除以2等等。这种提问可以面向本组,还可以面向全班。对所提的问题各小组应展开讨论,学生能在讨论中既明悟了算理,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鼓励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和交流讨论合作中不懂的问题,或者针对本课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自己已知答案,设疑让同学和老师解答。如教学“圆的面积”,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组织学生学习,把圆剪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除了把圆剪成近似的长方形外,我们能不能把圆剪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教师应抓住学生质疑的兴趣,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剪拼、推算,结果无论是将圆拼成近似的三角形,还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最后都得出圆的面积S=πr2。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问难,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自测评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测与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对习题的思考、完成的过程,实现自学后的实践与思考。这一环节既要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在每节课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自测与评价,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以上几个环节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活动得到了充分保证。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提高,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听说在深圳,有著名的野生动物园。那里的动物可真多:猴子、熊猫、鹦鹉、毒蛇、斑马、梅花鹿……这不,暑假的一天,我们和舅妈一家来到了这里。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毒蛇洞,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心惊肉跳,直冒冷汗,生怕进去后被毒蛇咬到。走进洞里,我只看了一眼,便满眼都是毒蛇吃人的样子,吓得我直往洞外跑去,不管妈妈出来怎么劝我,我都不肯再进去,直到工作人员过来一再说明,我才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可我还是很害怕,总往
课堂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更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监测和及时反馈,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生长。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素质教育报告书上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展开,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自我评价能够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长期以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孩子们一直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TI DCT动力技术总成,打破了合资品牌的动力技术神话,这不仅意味着比亚迪在汽车技术方面质的突破,更标志着自主品牌在传统动力总成方面已与世界同步。  传统动力总成与世界同步  动力技术是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长期为合资品牌垄断,近几年比亚迪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推出1.5T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 DCT双离合变速器总成,标志着自主品牌在汽车传统动力总成方面已与世界同步。  目前
风儿来了,  柳树在河边梳起了长长的头发。  雨儿来了,  柳树在小雨点的掌声中,  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太阳来了,  孩子们在柳树下玩耍,  柳树摇摆着细长的手臂,  想要拥抱可爱的孩子。  月亮来了,  星星困了,  柳树也静静地睡着了。(指导教师:白慧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