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帮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学习中激发。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探究一条优化課堂教学设计的新路子。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笔者就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比较忽视。如在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较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矗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总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作者简介:王彦东(1988年—)男,汉族,甘肃渭源县人,甘肃省渭源县第二中学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
其他文献
原题:2013年福建高考物理的第19题: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下图1):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参考解析:平衡摩擦力时,把小车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即可,A错误;实验中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合外力,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笔者从事计算机信息教学多年,一直在努力探寻有效性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年我对计算机应用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学法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活动的进程和效率。因此,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的前提,学法指导也必须把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本文就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浅谈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意志兴趣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初中物理实验课高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Z12102764  一、改进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在稳步地进行。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就必须转变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观念。  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师本位的观念。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随着新课程的试用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而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自身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研究自主学习含义的基础上,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材料能动的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达到学习目标自主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项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