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图书馆联盟拓展了一条新的服务渠道。文章以BALIS原文传递为例,建设区域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平台采用APP外壳 HTML5的技术方案实现,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发挥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服务和教学科研领域中的核心支持作用。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区域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BALIS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021-02
所谓移动信息服务(Information-mobile Service),是指基于通信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 [1-2]。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进步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快速普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除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以外的第五媒体。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在北京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新闻阅读、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对于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阅读习惯被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不断改变,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重要途径开始转向移动终端,不少图书馆也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移动终端[3]。因此,将移动信息服务应用于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信息平台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并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地区内文献信息资源的储備中心、共享中心,更应适应时代潮流,为广大师生便捷获取文献资源通过移动终端的支持。
BALIS原文传递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下设的五个分中心之一,目前已有成员馆与合作馆96家。2007 年12月,中心正式启动服务,为BALIS 成员馆的注册读者,包括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纸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和电子全文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十年来,BALIS 原文传递服务稳步发展,不断揭示资源,系统逐步完善,管理日趋成熟,以较少的成本构建了区域间较完备资源保障体系,成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平台[4]。但是,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2015年之后,BALIS原文传递总服务量增长乏力。中心服务平台一直使用PC为载体的网站服务,既没有自身的移动终端,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同时,也未与其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该项服务不能被读者第一时间关注到,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很难发现图书馆的这一功能。
因此,为了开拓服务空间与范围,提高读者利用率,BALIS原文传递中心亟须搭建起BALIS原文传递服务自身的移动终端应用,实现多平台服务的有效融合,吸引更多读者关注,拓展服务空间,提升读者黏度与使用体验。
1 国内文献传递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全国性的文献传递平台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这三家,三大平台各有优势,资源互为补充,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大多数同时使用三大平台开展文献传递业务。此外,不少省市也建立了自身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文献传递服务,除BALIS外,还有如TALIS(Tianjin Academic Library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区域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BALIS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021-02
所谓移动信息服务(Information-mobile Service),是指基于通信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以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 [1-2]。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进步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快速普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除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以外的第五媒体。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在北京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新闻阅读、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对于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阅读习惯被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不断改变,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重要途径开始转向移动终端,不少图书馆也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移动终端[3]。因此,将移动信息服务应用于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信息平台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并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地区内文献信息资源的储備中心、共享中心,更应适应时代潮流,为广大师生便捷获取文献资源通过移动终端的支持。
BALIS原文传递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下设的五个分中心之一,目前已有成员馆与合作馆96家。2007 年12月,中心正式启动服务,为BALIS 成员馆的注册读者,包括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纸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和电子全文数据库的文献传递服务。十年来,BALIS 原文传递服务稳步发展,不断揭示资源,系统逐步完善,管理日趋成熟,以较少的成本构建了区域间较完备资源保障体系,成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平台[4]。但是,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2015年之后,BALIS原文传递总服务量增长乏力。中心服务平台一直使用PC为载体的网站服务,既没有自身的移动终端,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同时,也未与其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该项服务不能被读者第一时间关注到,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很难发现图书馆的这一功能。
因此,为了开拓服务空间与范围,提高读者利用率,BALIS原文传递中心亟须搭建起BALIS原文传递服务自身的移动终端应用,实现多平台服务的有效融合,吸引更多读者关注,拓展服务空间,提升读者黏度与使用体验。
1 国内文献传递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全国性的文献传递平台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这三家,三大平台各有优势,资源互为补充,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大多数同时使用三大平台开展文献传递业务。此外,不少省市也建立了自身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文献传递服务,除BALIS外,还有如TALIS(Tianjin Academic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