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好》课堂教学实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zhao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次真好》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共同体验不同的第一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 哪些第一次是有益的,哪些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学习朗读;了解本文的选材和详略。本文安排一课时。
  课堂实录:
  师: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自己不了解或没做过的事,于是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这些“第一次”,我们的生活才有新意,我们的人生阅历才会不断丰富,我们才会由一个什么事也不懂的少年变成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女作家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看看她通过第一次的体验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对我们来说有无帮助?
  (检查字、词预习及课文朗读)
  师:老师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有关作家周素珊的生平资料,哪位同学找到了,请写到黑板上。
  (一男生在黑板上板书了周素珊的生平)
  师:你是第几次从网上查找作家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们?
  生:第一次。
  师:每个人都有许多第一次,现在我们看题目《第一次真好》,请同学们想想,“第一次”好在哪里?
  生:因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生:因为第一次的感觉“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因为“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师:很好。这几位同学都找出了“第一次真好”的原因。那我们再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是通过举例得出这些结论的。
  生:作者通过第一次看结满果实的柚子树写出了“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大家齐读课文前3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生:作者通过第一次养十姊妹鸟和第一次看孵小鸟写出了“第一次的感觉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学齐读第4、5自然段)
  师:那么,文章结尾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是如何得出的?
  生:是对两件事的总结,是文章的中心。
  (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
  师:请讲。
  生: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但全文不仅仅只有两件事,还有几件事也是举例,只是比较简单而已。
  师:好。这位同学看问题很全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看还有没有写事?
  生:有,在全文第五段。作者还写了六件事,“第一次远足,第一次动手做饭,……”这些都是写事。
  生:如果这样,那也不合适。因为第二个结论在这六件事之后才得出的。
  师:这就是问题所在。作者在写了第二件事之后,一口气举了六件事,然后才得出了“第一次的感觉不一定愉快,但它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我认为这一组排比句所列举的只是现象,而不是写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记叙文中记事,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过程,文中所写的两件事都有这些要素,但这六件都只有一句话,所以不应该是写事。
  生:这六件事有人物和事件,时间、地点是省略了,这是略写。而且这些第一次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所以作者写得极为简略,而对于别人不一定经历过的第一次,作者却写得是极为详实的。
  (师生共同鼓掌)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很好,尤其后面一位同学说得更出色。这就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详略得当。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果真如此吗?
  (学生思考,有人举手)
  生: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第一次是有益的,而不是所有的第一次。在生活中,有些“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如杀人、放火、吸毒等违法犯罪的事。而大多数“第一次”则会为我们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指导我们不断成长。
  (教师带头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生: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第一次,如果没有第一次,人类社会就不能进步,科学技术水平就不会不断发展。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你们都知道哪些第一次?
  生: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有人知道它可以食用且营养丰富。有一个巴西人鼓足了勇气尝了它。他的第一次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生:那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也是值得肯定的。
  …… ……
  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第一次,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体验第一次带给我们的感受,丰富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后记: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备课时设计的程序在一开始就全被打乱了。因为学生对第一次有较深的理解,因此自读进行得较为顺利,以中心为线索教会学生阅读与学习,就成为这节课的特点,同时穿插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不足之处是学生讨论时间略嫌仓促,对字、词、句的琢磨不够,尤其是对两件事的不同之处讨论不够深入,而这本身也应是引导学生对不同写事方法及选材进行分析的极好的材料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而语文是学习汉语的直接途径。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国语是我们首要的任务,换句话说,我们要学好语文。小学语文是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在以后的语文路途中自由飞翔。学好语文不是会认字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会读会表达。写作便是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会表达的人才算学会语文,学会汉语。正是因为前辈们懂得表达,所以才会有一段段感人的历史被现在的我们所知;正是因为前辈们懂得
《小马过河》的故事的确是小故事,大道理。其中的道理不仅仅是为教育孩子的,更是为了教育我们这些身为教育者的家长们。想一想,我们做家长的有多少人扮演着老牛和松鼠的角色,在规定、限制着孩子?又有多少多少家长像老马一样,在真正意义上教育、引导孩子成长?老马是一个好妈妈,又是一个教育家。它深知孩子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该放手时就放手,让他到生活中去锻炼,去成长。于是有了小马帮妈妈送麦子去磨房的故事。作为
期刊
【摘 要】“互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亮点,其内容和形式因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观察、多积累、多反思、多感悟,进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进入更高的教学境界。语文阅读教学应从语言载体——文本和接受主体——学生的实情出发,在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氛围中,采用“因文而导”和“因人而教”渐进式的不同阅
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想、新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成为初中物理教学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质,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中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
期刊
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他们青春活力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大脑,压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活力。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上好高中地理课呢?  要想上好高中地理课,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学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