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些新型的技术进行的运用,人们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信息的转换,其中又特别是对于现代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如:现代使用范围广的手机。对于这种可以进行实时的对于信息、图片、视频等消息的传播。对于相关对于舆情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中特别是对于信息的捕捉和监测方面。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舆情传播特点;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这种高校舆情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现代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形式进行,在这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对信心进行传播以及对于信息的分享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的相关平台发展也越来越多。使得高校学生应用这些平台对于相关信息的传播也更加的迅速。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信息传播中占有的份额比重很大,其中对于自身的学习生活、情感的抒发和现代运用比较普遍的电子支付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由于现代的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从众心理、自身性格中冲动等引发的过激行为和言论,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高校的舆情管理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舆情传播特点
(一)平等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人在享用这种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于相关技术的运用和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发表也不再是相关媒体机构的专项行为,在现代每一个人对于相关的信息或者是人事物都有平等的话语表达权力,并且依据相应的媒体工具,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发表以及阐述观点的权利,在整体的舆情范围内,每个人都具有平等性。据相关调查现代的学生群体依然是我国网民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对于相关手机、电脑相关设备上,也是学生占有的比重较大,并且现代的学生已经不仅仅是采用一种传输信息的方式,发展成为同时采用几种甚至是多种的信息传输方式。
(二)实时性
高校舆情传播的另一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主要是针对这些信息的发展具有严重的不稳定性,对于一些信息人们可以进行预见,但是绝大多多数的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在可预见的事件上进行监控和管理,从客观上看是难以实现的。而对于不可预见的事件,依据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对此进行实时的拍摄并且进行实时的上传,对于这种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式,呈现更加难以掌控的局面。对于这些事件进行更高平台的发表以扩大事件的反应,进而传播到校园的各个网络,学生对此进行接受和再传播。
(三)移动性
高校舆情中所说的移动性主要是指对于信息的传播已经不是在具体的范围和使用具体的机器设备进行具体的传播。现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促成的区域全覆盖的形式,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实现了不受地域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进行快速的接收和传播。与传统的信息接收相比具有更快效应性等优点。传统的对于信息的接受只能在相关的站点,对于信息的接收,再通过纸笔对此进行记录,来达到完成信息的传播。然而在现在是采用大数据加上移动网络的形式进行。
(四)时空性
高校舆情传播的时空性,主要是说对于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受地域的限制和不区分白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对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发展。并且在传输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上都不会发生改变。对于全校、全国、全球之間都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相关信息传播到各个范围角落,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地理空间区域的概念和限制不复存在。
(五)信息大量性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相关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也呈现为数据信息的庞大复杂性。并且随着相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对于更多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面的功能会更加的强大。在此之上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对于数据数量的增长上,而是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结构上的改变致使数据信息形式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形式。
二、加强对高校舆情管理的作用
(一)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舆情的管理对于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在进行相关信息传播中对于这些信息先进行自我的判断,同时对于事件的正确性进行相关的寻找存在具体依据,从而形成对于事件的一个清晰思考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相关信息的正确渠道,从而有效的对于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认识到这项行为对于自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对方角度考虑,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
(二)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舆论
相關高校对于学生实行有效的舆情管理,在这些管理措施当中对学生建立起对于相关信息传播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有效、正确的传播相关信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学生对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怎样在这个大环境并且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步伐,和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姿态,并且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于相关事件进行恰当正确的思考,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一个和谐的高校舆情环境。
(三)维护教育秩序,减少事件发生
加强对高校的舆情管理还可以有效的维持校园的秩序,减少相关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的高校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群体事件,如斗殴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没有解开的误会所造成的。对于加强了对于舆情的管理,使得学生对于相关信息或语言的争论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态,对于其中有误解的地方进行解除。以此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现代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者运用中,高校学生在其中占有绝大份额的比重,对于接受和传播信息的途径的掌握和多方渠道也更加的熟练,因此加强对于高校学生的舆情管理,对于维护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正确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以及对于创建和维持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舆情管理对策
(一)转变高校舆情管理思维
对于现代高校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首先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者对于管理方向和管理方式也需要对此进行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思维进行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1.多种渠道的运用
进行高效舆情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开发多种不同的渠道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进行舆情管理时,相关高校管理者需要转换思维,改变传统的舆情管理方式,彼此之间加强交流,进行意见的转换,运用现代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引用,拓展多种不同是渠道进行舆情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高校应该建立和制定与之相关的接待制度和措施,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讨论和解决。
2.全权参与
在进行高效对于舆情的管理中还需要学校的全权参与。主要是学校对于现代学生所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获取的渠道进行开通,如:微博、微信和相关的工作平台。及时准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情状态和社会相关的实事进行一个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并且可以在事件还未发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沟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在事件还未发生是就对此进行妥善的解决。
3.重視过程
在高校进行舆情管理时,应该更加的注重事件处理的过程。首先相关管理者应该知道舆论的形成总是有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如舆情的开端,其次是舆情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转变,最后是造成的结果的具体体现,这一行程过程。其中对于舆情的具体发展和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转变这一重大阶段,并且将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类问题。
(二)促进相关教育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
对于促进高校对于舆情的管理首先是需要促进高校相关教育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和政府部门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建立起教育数据信息资源开放的相关机制,并以此搭建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在这种不涉密的情况之下,各级部门之间通过学校的相关建设建立和开放各种与之相关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引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高校的舆情管理
在进行对高校舆情管理中还需要依赖于更加先进的技术对此进行支持,对于舆情管理是建立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前提下,对此进行管理也必须引用与之相关的技术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解决,又特别是相关IT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现代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它的扩散放大性都促使我们改善传统的对于信息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IT先进技术为依据的对于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传输的统一的平台,以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四)发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预见功能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预见功能主要是依托于当代的对于信息整理和分析的相关的信息技术,对于这些发生的信息进行整体,对于一些事件的演化进行提前的预见,并且进行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具体是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结构和区域角度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行对这些不同阶段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类,通过这种预警形式预见未来舆情信息的发展演变做出准确的分析,在这些信息中去去粗取精,从大数据中挖掘到有用的知识信息。
(五)进行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还需要相关管理者对此实行有效的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主要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此运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高校的舆情信息数量也在呈现递增的模式,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对于高校发生的舆情做到进行有效的在线分析并且尽量减少对于舆情信息处理的滞后,应该在第一发生的时间进行解释说明,尽量在可控制的情况下将事情尽早解决。
结语:本文是对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高校舆情的管理的一个论述,在现代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对于这项技术运用最为娴熟和人群最多的是现代高校的学生群体,因此在进行有效的对于舆情的管理,应该更加的注重对于高校的舆情管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于高校舆情传播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其次是对于进行高校舆情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其次是引导高校舆情和对秩序的维护,最后是促进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后一部分着重对于高校进行舆情管理的几点措施,主要是依据学校自身运用多种和开发更多的渠道和进行全身投入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舆情管理过程的注重,政府教育部门的加入以及现代先进技术的扶持,最后是学校对此进行实时动态有效的管理,将可预见的舆情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解决,以及促进现代网络信息环境的優化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陈玉,王大勇.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机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41-42.
[2]胡朝.高校舆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1):80-83.
[3]王旭,周玉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舆情管理研究[J].新闻前哨,2016,(11):49-51.
[4]罗杰.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引导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2):118-119.
[5]周国明.高校舆情管理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47-49.
[6]黄迎春,王磊,朱秋红等.网络语言文化中的高校舆情管理[J].文教资料,2012,(3):170-173.
[7]曲升刚,严懿.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机制建设——以X学院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5,32(6):83-86.
[8]郦悦.互联网+背景下杭州高校舆情管理与舆论引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4):172,174.
[9]雷雪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95-99.
本文系2016年度淮海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项目,项目号DS201621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舆情传播特点;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这种高校舆情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现代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形式进行,在这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对信心进行传播以及对于信息的分享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的相关平台发展也越来越多。使得高校学生应用这些平台对于相关信息的传播也更加的迅速。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信息传播中占有的份额比重很大,其中对于自身的学习生活、情感的抒发和现代运用比较普遍的电子支付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由于现代的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从众心理、自身性格中冲动等引发的过激行为和言论,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高校的舆情管理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舆情传播特点
(一)平等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人在享用这种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于相关技术的运用和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发表也不再是相关媒体机构的专项行为,在现代每一个人对于相关的信息或者是人事物都有平等的话语表达权力,并且依据相应的媒体工具,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发表以及阐述观点的权利,在整体的舆情范围内,每个人都具有平等性。据相关调查现代的学生群体依然是我国网民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对于相关手机、电脑相关设备上,也是学生占有的比重较大,并且现代的学生已经不仅仅是采用一种传输信息的方式,发展成为同时采用几种甚至是多种的信息传输方式。
(二)实时性
高校舆情传播的另一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主要是针对这些信息的发展具有严重的不稳定性,对于一些信息人们可以进行预见,但是绝大多多数的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在可预见的事件上进行监控和管理,从客观上看是难以实现的。而对于不可预见的事件,依据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对此进行实时的拍摄并且进行实时的上传,对于这种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式,呈现更加难以掌控的局面。对于这些事件进行更高平台的发表以扩大事件的反应,进而传播到校园的各个网络,学生对此进行接受和再传播。
(三)移动性
高校舆情中所说的移动性主要是指对于信息的传播已经不是在具体的范围和使用具体的机器设备进行具体的传播。现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促成的区域全覆盖的形式,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实现了不受地域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进行快速的接收和传播。与传统的信息接收相比具有更快效应性等优点。传统的对于信息的接受只能在相关的站点,对于信息的接收,再通过纸笔对此进行记录,来达到完成信息的传播。然而在现在是采用大数据加上移动网络的形式进行。
(四)时空性
高校舆情传播的时空性,主要是说对于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受地域的限制和不区分白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对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发展。并且在传输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上都不会发生改变。对于全校、全国、全球之間都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相关信息传播到各个范围角落,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地理空间区域的概念和限制不复存在。
(五)信息大量性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相关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也呈现为数据信息的庞大复杂性。并且随着相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对于更多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面的功能会更加的强大。在此之上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对于数据数量的增长上,而是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结构上的改变致使数据信息形式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形式。
二、加强对高校舆情管理的作用
(一)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舆情的管理对于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在进行相关信息传播中对于这些信息先进行自我的判断,同时对于事件的正确性进行相关的寻找存在具体依据,从而形成对于事件的一个清晰思考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相关信息的正确渠道,从而有效的对于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认识到这项行为对于自身、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对方角度考虑,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
(二)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舆论
相關高校对于学生实行有效的舆情管理,在这些管理措施当中对学生建立起对于相关信息传播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有效、正确的传播相关信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学生对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怎样在这个大环境并且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步伐,和对于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姿态,并且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于相关事件进行恰当正确的思考,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一个和谐的高校舆情环境。
(三)维护教育秩序,减少事件发生
加强对高校的舆情管理还可以有效的维持校园的秩序,减少相关事件的发生。在现代的高校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群体事件,如斗殴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没有解开的误会所造成的。对于加强了对于舆情的管理,使得学生对于相关信息或语言的争论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态,对于其中有误解的地方进行解除。以此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现代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者运用中,高校学生在其中占有绝大份额的比重,对于接受和传播信息的途径的掌握和多方渠道也更加的熟练,因此加强对于高校学生的舆情管理,对于维护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正确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以及对于创建和维持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舆情管理对策
(一)转变高校舆情管理思维
对于现代高校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首先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管理者对于管理方向和管理方式也需要对此进行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思维进行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1.多种渠道的运用
进行高效舆情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开发多种不同的渠道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进行舆情管理时,相关高校管理者需要转换思维,改变传统的舆情管理方式,彼此之间加强交流,进行意见的转换,运用现代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引用,拓展多种不同是渠道进行舆情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高校应该建立和制定与之相关的接待制度和措施,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讨论和解决。
2.全权参与
在进行高效对于舆情的管理中还需要学校的全权参与。主要是学校对于现代学生所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获取的渠道进行开通,如:微博、微信和相关的工作平台。及时准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感情状态和社会相关的实事进行一个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并且可以在事件还未发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沟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在事件还未发生是就对此进行妥善的解决。
3.重視过程
在高校进行舆情管理时,应该更加的注重事件处理的过程。首先相关管理者应该知道舆论的形成总是有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如舆情的开端,其次是舆情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转变,最后是造成的结果的具体体现,这一行程过程。其中对于舆情的具体发展和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转变这一重大阶段,并且将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类问题。
(二)促进相关教育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
对于促进高校对于舆情的管理首先是需要促进高校相关教育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和政府部门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建立起教育数据信息资源开放的相关机制,并以此搭建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在这种不涉密的情况之下,各级部门之间通过学校的相关建设建立和开放各种与之相关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引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高校的舆情管理
在进行对高校舆情管理中还需要依赖于更加先进的技术对此进行支持,对于舆情管理是建立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前提下,对此进行管理也必须引用与之相关的技术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解决,又特别是相关IT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现代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它的扩散放大性都促使我们改善传统的对于信息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IT先进技术为依据的对于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传输的统一的平台,以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高校舆情的管理。
(四)发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预见功能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预见功能主要是依托于当代的对于信息整理和分析的相关的信息技术,对于这些发生的信息进行整体,对于一些事件的演化进行提前的预见,并且进行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具体是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结构和区域角度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行对这些不同阶段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类,通过这种预警形式预见未来舆情信息的发展演变做出准确的分析,在这些信息中去去粗取精,从大数据中挖掘到有用的知识信息。
(五)进行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还需要相关管理者对此实行有效的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主要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此运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高校的舆情信息数量也在呈现递增的模式,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对于高校发生的舆情做到进行有效的在线分析并且尽量减少对于舆情信息处理的滞后,应该在第一发生的时间进行解释说明,尽量在可控制的情况下将事情尽早解决。
结语:本文是对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高校舆情的管理的一个论述,在现代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对于这项技术运用最为娴熟和人群最多的是现代高校的学生群体,因此在进行有效的对于舆情的管理,应该更加的注重对于高校的舆情管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于高校舆情传播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其次是对于进行高校舆情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其次是引导高校舆情和对秩序的维护,最后是促进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后一部分着重对于高校进行舆情管理的几点措施,主要是依据学校自身运用多种和开发更多的渠道和进行全身投入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舆情管理过程的注重,政府教育部门的加入以及现代先进技术的扶持,最后是学校对此进行实时动态有效的管理,将可预见的舆情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解决,以及促进现代网络信息环境的優化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陈玉,王大勇.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机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41-42.
[2]胡朝.高校舆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1):80-83.
[3]王旭,周玉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舆情管理研究[J].新闻前哨,2016,(11):49-51.
[4]罗杰.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引导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2):118-119.
[5]周国明.高校舆情管理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47-49.
[6]黄迎春,王磊,朱秋红等.网络语言文化中的高校舆情管理[J].文教资料,2012,(3):170-173.
[7]曲升刚,严懿.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机制建设——以X学院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5,32(6):83-86.
[8]郦悦.互联网+背景下杭州高校舆情管理与舆论引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4):172,174.
[9]雷雪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95-99.
本文系2016年度淮海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项目,项目号DS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