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广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相传广东古为百越(粤)之地,古代“越”“粤”相通,故简称“粤”。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广东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曲江马坝人)。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改良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学术界已公认距今四五千年的广东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
商与西周时代,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汉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 、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郡治番禺(即今广州)。当时,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并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
三国时期的210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 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广东所辖地域及行政机构也是几经变化。唐代在今广东、广西建置岭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广南道。元代设广东道。明代设广东道宣慰使司,后改为广东布政使司。清代设广东省,相沿至今。
1841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时属新安县)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1925年7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市的名称出现始于民国初年。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区事务。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体制,以及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广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相传广东古为百越(粤)之地,古代“越”“粤”相通,故简称“粤”。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广东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曲江马坝人)。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改良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学术界已公认距今四五千年的广东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
商与西周时代,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汉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 、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郡治番禺(即今广州)。当时,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并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
三国时期的210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 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广东所辖地域及行政机构也是几经变化。唐代在今广东、广西建置岭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广南道。元代设广东道。明代设广东道宣慰使司,后改为广东布政使司。清代设广东省,相沿至今。
1841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时属新安县)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1925年7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市的名称出现始于民国初年。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区事务。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体制,以及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