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忽视。本文从教学参与、调节学生心理、考试反馈等方面论述了家长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家长 高中教学
近两年来,全国高中阶段学校逐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新课程与老的教育教学体系均有很大的区别。广大高中教师和高中生正在逐步适应这些变化,而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家长参与的作用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家长在学生的教育方面通常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撒手不管,把学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自己只做后勤保障;二是盲目乱管,到处插手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知识的有效掌握产生不良影响。
怎么样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教育教学体系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区别。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扭曲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第一位,学生第二位,家长没位置。在学校教学中,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根本不考虑家长的建议和反馈。在家庭教育中,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重,大部分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在学校不让管,在家管不住,没了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家长索性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教师、学生、家长本应共存互动的三方关系,扭曲成了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家长什么都不管的状态。也有少数家长由于溺爱子女,常常站在孩子一边,处处和教师作对,对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横加指责,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把三方的关系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
1.2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形式简单,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教育往往弱化基本能力的培养,强化基本知识的掌握,片面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单纯通过多重复和多练习达到教学目标,造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课后辅导已经超出许多家长的能力范围,再加上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家长的建议和反馈,家长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方面基本没有发言权。
1.3家长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意识不到自身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学校后,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和学校的问题,教师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学校有义务管理好学生,把自己看作是无关的人;有的家长非常不自信,认为学生现在是高中阶段,平常不听自己的,功课又辅导不了,失去了参与教育的信心;有的家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一味地挑剔教师的过错,偏袒孩子,站在学生一方,和教师搞对立。
2.新课改新要求
2.1強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变“教师教、学生学”单向的教学关系为“教师、学生相互反馈”的互动关系,重视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并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家长可以在其中起桥梁作用,沟通学校和家庭,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2.2强调开放式学习。
课本上只介绍少量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大量的知识和实际技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外进行补充。大量的学习任务转移到了课堂之外,这就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
2.3考试评价体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已经不仅仅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也包含家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评价会更科学,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新课改下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对策
3.1学校进行有效的组织。
学校制定制度,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重视家长和学校的双向结合,重视家长的反馈,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家长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这样能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同时也能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
3.2强调教师在家长参与过程中的专业性和主导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要重视家长和学生的作用,要强调在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下进行参与,不能把以前的教师第一位转变成家长第一位,或者学生第一位。学校要保护教师的专业性和主导地位,通过制度引导家长适度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对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学校要有所甄别,注意保护教师的正常权利。
3.3重视家庭的差异。
教师要仔细调查学生家庭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知识或者教育心理的引导。对于热心但缺乏教育知识的家长,教师要建议他们业余补充一些教育专业知识,多和教师进行交流;对于甩手掌柜式的家长,教师要提醒他们重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教育学生的信心和责任心;对于简单粗暴式的家长,教师要在心理层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疏导,培养他们对学生的耐心。
3.4建立新型的教师、学生、家长的有机关系。
教师要放弃以前那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虚心听取学生与家长的意见,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尊重家长,认可家长的积极教育作用。关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教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和谐氛围。家长要在认可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主动承担学生的家庭教育责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接受教师教学、家长教育的基础上,也应该适时反映自己的感受,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大力参与。我们应该重视家长的作用,正确引导家长参与,耐心提高家长的信心。教师和家长只有友好真诚地合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世祥.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关系[J].都市家教,2009,(B04).
[2]张新帆,王瑞敏.家长参与新课程——课程改革的助推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3]韦明耀,温守轰.新课程呼唤新家长[J].文教资料,2009,(10).
[4]石陆伟.影响课程改革的几个因素分析[J].教育论坛,2007,(1).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家长 高中教学
近两年来,全国高中阶段学校逐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新课程与老的教育教学体系均有很大的区别。广大高中教师和高中生正在逐步适应这些变化,而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家长参与的作用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家长在学生的教育方面通常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撒手不管,把学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自己只做后勤保障;二是盲目乱管,到处插手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知识的有效掌握产生不良影响。
怎么样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教育教学体系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区别。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扭曲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第一位,学生第二位,家长没位置。在学校教学中,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根本不考虑家长的建议和反馈。在家庭教育中,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重,大部分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在学校不让管,在家管不住,没了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家长索性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教师、学生、家长本应共存互动的三方关系,扭曲成了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家长什么都不管的状态。也有少数家长由于溺爱子女,常常站在孩子一边,处处和教师作对,对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横加指责,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把三方的关系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
1.2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形式简单,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教育往往弱化基本能力的培养,强化基本知识的掌握,片面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单纯通过多重复和多练习达到教学目标,造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课后辅导已经超出许多家长的能力范围,再加上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家长的建议和反馈,家长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方面基本没有发言权。
1.3家长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意识不到自身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学校后,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和学校的问题,教师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学校有义务管理好学生,把自己看作是无关的人;有的家长非常不自信,认为学生现在是高中阶段,平常不听自己的,功课又辅导不了,失去了参与教育的信心;有的家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一味地挑剔教师的过错,偏袒孩子,站在学生一方,和教师搞对立。
2.新课改新要求
2.1強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变“教师教、学生学”单向的教学关系为“教师、学生相互反馈”的互动关系,重视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并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家长可以在其中起桥梁作用,沟通学校和家庭,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2.2强调开放式学习。
课本上只介绍少量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大量的知识和实际技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外进行补充。大量的学习任务转移到了课堂之外,这就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
2.3考试评价体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已经不仅仅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也包含家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评价会更科学,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新课改下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对策
3.1学校进行有效的组织。
学校制定制度,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重视家长和学校的双向结合,重视家长的反馈,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家长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这样能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同时也能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
3.2强调教师在家长参与过程中的专业性和主导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要重视家长和学生的作用,要强调在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下进行参与,不能把以前的教师第一位转变成家长第一位,或者学生第一位。学校要保护教师的专业性和主导地位,通过制度引导家长适度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对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学校要有所甄别,注意保护教师的正常权利。
3.3重视家庭的差异。
教师要仔细调查学生家庭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知识或者教育心理的引导。对于热心但缺乏教育知识的家长,教师要建议他们业余补充一些教育专业知识,多和教师进行交流;对于甩手掌柜式的家长,教师要提醒他们重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教育学生的信心和责任心;对于简单粗暴式的家长,教师要在心理层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疏导,培养他们对学生的耐心。
3.4建立新型的教师、学生、家长的有机关系。
教师要放弃以前那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虚心听取学生与家长的意见,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尊重家长,认可家长的积极教育作用。关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教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和谐氛围。家长要在认可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主动承担学生的家庭教育责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接受教师教学、家长教育的基础上,也应该适时反映自己的感受,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大力参与。我们应该重视家长的作用,正确引导家长参与,耐心提高家长的信心。教师和家长只有友好真诚地合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世祥.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关系[J].都市家教,2009,(B04).
[2]张新帆,王瑞敏.家长参与新课程——课程改革的助推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3]韦明耀,温守轰.新课程呼唤新家长[J].文教资料,2009,(10).
[4]石陆伟.影响课程改革的几个因素分析[J].教育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