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意义重大。本文试图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 新生 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点,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成功大学教育和良好学生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进而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校风、学风建设以及学生个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身的固有特点,探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根据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状况,新生入学教育应包括如下内容。
1、校容校貌校史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认为与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有很大差距,认为高职高专没有前途、没有出路,这种观念极易导致学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首先要使学生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学校的发展历史、未来规划以及往届毕业生的成功奋斗史激发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增强新生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
2、安全和法制教育
新生初到大学校园,对周边环境不熟悉,人身、财产安全极易受到威胁,酗酒、打架斗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等常在大学新生群体中出现。因此,对安全和法制教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校规校纪的学习,教育新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从而营造安全、舒适、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
3、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门,面临陌生的环境、面对诸多心理压力,再加上个体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难免引起诸多不适应,造成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状况,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其人格。
4、行为方式教育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造成学习基础薄弱,影响了高考成绩,升入大学后,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针对这一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首先是加强纪律教育,带领新生学习并熟悉高校学生行为守则、学籍管理规定、考试纪律等制度,增强其组织纪律性、自觉性;同时,还要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引导新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的健全人格。
5、职业生涯教育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对自身将来发展的长期规划,在校期间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无聊空虚,直至毕业临近感到茫然无措。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就业、创业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学生有了职业奋斗目标,才能把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具备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进而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往往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如军训期间)完成,这种传统的短期入学教育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大量的、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信息,加之课程学习尚未开始,很多事项还未涉及,待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失去了最佳时期。因此,如何确定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至关重要。
1、前移入学教育的时间
某理工学院根据多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推出了前移新生入学教育的举措。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了“致新生的一封信”,信中为新生布置了三项“作业”:写一篇感恩父母与老师的演讲稿、进行一些独立生活方面的锻炼、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设定一个目标。这一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绝大多数新生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2、顺延入学教育的时间
延长入学辅导时间、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入学教育时间不宜过短,应保持其连续性,可以贯穿于大学的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校园安定下来后茁壮成长。
三、入学教育的方式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常采用集中学生开大会、听报告等方式进行,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参与,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这就使得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保证入学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与时俱进,改进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化整为零,全面推进
以院系或者专业,甚至班级为单位,将传统的大会分解为多个不集中的小会,充分利用人力、时间、空间,统一协调,灵活运行。
2、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比如,通过在室外举行游戏活动或者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给广大新生现身说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提高教育效果。
3、家校联动,有机结合
建立学校和新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或学院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跟家长通话等方式,加强双方的互动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与家长教育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特殊学生”的特别教育——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赵志华、王志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9卷第4期
[2]《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黄政月、李耀宏 《高教论坛》2005年6月第3期
[3]《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王建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5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 新生 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点,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成功大学教育和良好学生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进而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校风、学风建设以及学生个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身的固有特点,探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根据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状况,新生入学教育应包括如下内容。
1、校容校貌校史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认为与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有很大差距,认为高职高专没有前途、没有出路,这种观念极易导致学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首先要使学生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学校的发展历史、未来规划以及往届毕业生的成功奋斗史激发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增强新生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
2、安全和法制教育
新生初到大学校园,对周边环境不熟悉,人身、财产安全极易受到威胁,酗酒、打架斗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等常在大学新生群体中出现。因此,对安全和法制教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校规校纪的学习,教育新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从而营造安全、舒适、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
3、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门,面临陌生的环境、面对诸多心理压力,再加上个体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难免引起诸多不适应,造成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状况,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其人格。
4、行为方式教育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造成学习基础薄弱,影响了高考成绩,升入大学后,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针对这一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首先是加强纪律教育,带领新生学习并熟悉高校学生行为守则、学籍管理规定、考试纪律等制度,增强其组织纪律性、自觉性;同时,还要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引导新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的健全人格。
5、职业生涯教育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对自身将来发展的长期规划,在校期间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无聊空虚,直至毕业临近感到茫然无措。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就业、创业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学生有了职业奋斗目标,才能把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具备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进而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往往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如军训期间)完成,这种传统的短期入学教育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大量的、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信息,加之课程学习尚未开始,很多事项还未涉及,待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失去了最佳时期。因此,如何确定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至关重要。
1、前移入学教育的时间
某理工学院根据多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推出了前移新生入学教育的举措。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了“致新生的一封信”,信中为新生布置了三项“作业”:写一篇感恩父母与老师的演讲稿、进行一些独立生活方面的锻炼、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设定一个目标。这一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绝大多数新生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2、顺延入学教育的时间
延长入学辅导时间、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入学教育时间不宜过短,应保持其连续性,可以贯穿于大学的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校园安定下来后茁壮成长。
三、入学教育的方式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教育常采用集中学生开大会、听报告等方式进行,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参与,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这就使得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入学教育的效果,保证入学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与时俱进,改进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
1、化整为零,全面推进
以院系或者专业,甚至班级为单位,将传统的大会分解为多个不集中的小会,充分利用人力、时间、空间,统一协调,灵活运行。
2、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比如,通过在室外举行游戏活动或者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给广大新生现身说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提高教育效果。
3、家校联动,有机结合
建立学校和新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或学院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跟家长通话等方式,加强双方的互动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参与到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校与家长教育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特殊学生”的特别教育——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赵志华、王志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9卷第4期
[2]《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黄政月、李耀宏 《高教论坛》2005年6月第3期
[3]《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王建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