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I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I(suppressor of AP-1and regulated by interferon)是在2008年通过差减杂交(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技术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1],是一种新型的含碱性亮氨酸拉链的Ⅰ型干扰素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从结构特性而言,与激活转录因子(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ATF)具有相似之处,故又称BATF2(basic 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ATF-li
其他文献
严重创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应激后常并发脓毒症,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有约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约21.5万患者最终死于脓毒症及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扩大开放已成为经济发展、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十五”时期运城市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社会
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职教改的热点。文章以《商务谈判》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为例,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索如何实现真正使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化,
目的检测c-FLIP与P53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c-FLIP和P53各自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它们是否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互关
要实现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实验教学新发展,建立与 “中国制造 2025” 相适应人才培养体系, 最终的落脚点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才能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