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困难生”的成因与提高成绩对策浅析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各门功课的测试中总是处于班级末位而且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大批的“体育困难生”,他们在平时的体育成绩测试中总是处于不合格或勉强合格的状态。他们往往心理比较复杂,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对正常的学习活动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对体育学习有一种自我放弃的态度,造成体育成绩较差或不合格的后果。分析“体育困难生”的形成原因,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体育困难生”形成原因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问卷调查中,“体育困难生”表示的学习动机67.5%是被动的、消极的,其中有许多文化课成绩非常好而体育成绩差的学生,害怕体育成绩不好影响了他们的中考成绩,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等:还有的同学害怕体育成绩不及格不能毕业等,从而勉强参加体育活动。这些都不是积极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调查中得知,为了增强体质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8.75%,发自内心热爱体育的也才只占7.5%,其余6.25%属于自己也说不清楚。导致他们产生如此不端正的学习动机的原因,本人通过访谈和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是大部分“体育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体育困难生”缺乏学习动机,往往跟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性格、成功体验等有关。根据国家近几年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发现,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在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肺活量、超重及肥胖、视力不良率等方面。一些学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但在体育活动中感觉力不从心,并不能体验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感,由此导致体育成绩和素质无法提高。同样,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也是这类学生的通病。体育运动需要与同伴交流合作,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来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喜悦,而他们往往缺少这些。
  
  2、“体育困难生”普遍存在K知障碍的问题
  (1)“体育困难生”虽然智力正常,但由于对体育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平时很少关心体育的有关知识,如体育赛事、体育人物、体育科学和文化、体育欣赏等,尤其是体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造成对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
  (2)感觉统合失调。“体育困难生”往往不会对活动中的各种刺激作出适时的反应,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投向在某一特定的活动上。具体表现在,做练习笨拙、忙乱、反应速度慢、协调性差,不能适应场地、器材等环境的变化。
  (3)“体育困难生”注意通道容量小,注意发展水平偏低。由于体育课的外环境特殊,受场地、器材、声音、活动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注意力表现为不集中、不稳定、易分散。
  
  3、不会学习,自我锻炼意识差是“体育困难生”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体育困难生”在学习和自我锻炼中时常表现出缺少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只是盲目、被动地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自己很少主动地、有目的地参与和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如在分组练习或自主练习时,由于动作技术掌握不好、自信心低等原因,时常逃避练习,很多时候只能作旁观者。因此,很少获得成功的体验,很难感受到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体育困难生”的转化对策
  
  1、转变教学方法,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准备活动时不能老是绕圈慢跑和做徒手操,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做一些游戏,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如做一些培养女生身姿美的健美操、形体舞蹈等,男生所喜欢的球类项目活动等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比赛和评价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利用比赛可以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一种好胜心理,通过比赛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通过优生帮助差生,优生带动差生,从而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教师还可以改变一贯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体会动作,然后通过讲解对比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还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出来做老师,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用自己最通俗易懂的方法教“困难生”,在共同进步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比如,在武术课的教学中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好的就更好了,而差的学生也提高得更快。
  
  2、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提升成就动机
  所谓归因,是指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或导致失败时,都会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解释。韦纳认为,人们把对行为失败原因的分析往往归纳为能力、运气、努力、任务难度、方法等因素,这些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控制点(内部与外部)、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和不可控),从而形成八种类型的因素。(见下表)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引导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因素,防止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的不可控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与任务难度低等外在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通过各种体育学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其次要引导他们重视过程参与,在参与中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力、有没有坚持(这是体育精髓所在),告之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动作方法不合理、身体素质差,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后继动力。
  
  3、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消除孤独、自卑感
  “体育困难生”常常是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孤独感、自卑感。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女生,由于过于肥胖,进行各项活动时有明显的不协调感,而且体力不支,同学们都不愿意让她参加集体的比赛项目,对她冷嘲热讽,她只好远离集体,常常独自一人活动或羡慕地望着正在活动的同学发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打篮球的动作技术很好,正好学校举行篮球趣味比赛(班级之间比赛,必须有一名女同学上场),我极力推荐她参加,同学们都不理解,认为她会拖班级后腿。在比赛前,我请她当堂示范,她漂亮的动作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在后来的比赛中她为班级获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后,我单独找她谈话,让她负责班级篮球的组织和训练,同时又说出了她的弱势——体力可能不够。谈话以后,她明确了自身的弱点,并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课余总能看到她在操场上跑步,并顽强地坚持着;训练时忙前忙后,完全是一个负责、能干的小干部。
  “体育困难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是应该更加关心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对他们进行教育影响,不断减少他们的数量,让越来越多的他们。愉快地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的、活泼发展的祖国新一代。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德育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要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就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班主任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教育者,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如何顶住压力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德育素质。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的班主任
目前,《西海都市报》在追求新闻创新性和思想性方面,坚持报纸和新媒体都要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旧观念,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和媒体特点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做
摘要:找准语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研究恰恰能同时解决激发兴趣和提升能力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的研究,才能使阅读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研究;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精致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31-1  一、语文阅读对话教学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摘要:以人为本是“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核心精神,如何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成了我们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华师大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把教转化为学。[1]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