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腹腔镜手术及治疗展望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多需手术干预。以视频辅助清创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成为IPN治疗的主流,腹腔镜是重要的视频辅助工具。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有效控制IPN患者感染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微创手术时代,IPN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与策略是值得重新思考的话题。随着IPN治疗的中心化及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断与治疗模式的广泛开展,IPN患者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急性后循环缺血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给予患者rhPro-UK动脉内溶栓,根据其术后90 d 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探讨影响rhPro-UK动脉内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患者与血管未通患者的术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血管
目的探讨累及肝尾状叶病变精准外科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累及肝尾状叶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恶性肿瘤71例,良性病变52例,其他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前入路、左右侧联合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前入路、左右侧入路联合绕肝带旁侧入路、前入路联合左侧入路、逆行入路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指标:
肝包虫病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也在肝包虫病的治疗上起一定作用。笔者从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为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和Warshaw法)治疗胰体尾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8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胰体尾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8例行Kimura法(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保脾,设为Kimura组;11例因胰体尾部与脾门间粘连严重无法分离行Warshaw法(离断脾血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欲进一步提高其整体治愈率应将更多精力聚焦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强化ICU内的综合救治,包括充足的液体复苏、早期脏器功能保护、有效的营养支持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处理;而SAP感染期的救治,外科医师应勇于担当,正确把握外科干预的时机,建立以创伤递升式策略为主导、微创化与多学科化相结合的多元化清创模式。此外,还应重视SAP后期并发症,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右侧间隙入路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又称Beger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头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头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经肠系膜上静脉右侧间隙入路Beger术,即紧贴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缘解剖胰颈后隧道,逐步离断胰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