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初探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松移植對移植苗成活率的影响较大,且直接关系移植成活后的生长态势与树形。近年来,在绿化环境和生态环境重要性逐渐突显的背景下,油松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绿化效果,还能对自然灾害进行抵抗,使城市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将油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移植和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2-0065-02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志码: B
  关键词:油松;移植;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原产地为中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分布十分广泛,属于北方地区常见的造林树种,在营造水保林和用材林中发挥重要作用。油松的根系发达且耐腐朽性强,所以也被应用于建筑物与家具中,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油松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油松移植栽培过程
  1.1   树龄和树形
  油松树龄会直接影响种子质量与产量,若树龄较小,将难以遗传后代,难以区分林木质量;若树龄较大,会增加经营管理难度,难以改良种子,对其遗传品质产生不利影响[1]。一般情况下,油松最理想的移植时间是20~30年,此时的树种性状可以突显出来,为林分与树种管理提供必要帮助。在选择树形方面,尽量以优美树形和一致性规格林木为主,及时修剪死枝与不良枝,确保其美观。
  1.2   起苗
  在起苗过程中,要求携带土坨,且规格越大,实际的成活率就会越高,成活后的生长态势也可观。另外,结合携带土坨的具体规格,选择其直径外围位置,向下垂直挖掘20 cm深度,随后斜向内进行开挖处理,以免土坨裂根或开散。同时,要剪短多余根部,不允许铲或刨,而且用力不宜过大。对土坨进行捆绑的目的是确保其完整性,避免植株过度丧失水分,进一步优化植株成活率。其中,需使用草绳缠绕苗木根颈部位一圈,打结后选择垂直树干方向,缠绕土坨周围,并且水平缠绕3~5圈即可。为有效规避散坨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土质相对较软的情况,要尽量少缠绕草绳。如果土质相对坚硬,则需要多缠绕几圈草绳。
  1.3   运输
  在运输油松的过程中,若运输距离较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要求装车的顺序合理,并对树形进行保护。而且,应尽可能选择阴天或夜间出行,在装车以后使用篷布与草帘进行遮阴处理。尽量将运输的时间控制在24 h内,避免对移植的成活率产生不利影响[2]。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要持续浇水。如果树苗的高度不超过3.5 m,需采用人工处理方式,若高度稍高,可选择工具车进行处理。
  2   油松栽后管理技术
  移植油松后,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后管理技术,才能改善油松的生长发育效果。
  2.1   移植季节
  油松大苗在任意时间都可以移植,尽量选择春季与秋季。若油松正处于发育旺期,则不宜进行移植,主要原因是此时油松植株所需水分量较大,一旦挪动根系,将致使树体丧失过多水分,影响移植后的成活率。
  2.2   选择良种基地
  2.2.1   油松树体管理
  在树体管理的过程中,应针对其母树修剪与整形处理,确保树形更加优美。重点将树体多余枝芽以及病虫枝剔除,不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得生长关系得到有效调节。其中,截顶是十分关键的技术方式,能够提高树体开花以及坐果率,为提升油松实际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截去部分应为成树高的1/3左右[3]。
  2.2.2   土壤管理
  具体指的是针对种植土壤实施水肥管理。其中,油松良种基地就是生产优良油松种子的基地,在树体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量较大。只有具备较高的水肥条件,才能促进油松树种的正常生长,不断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在油松移植并成活以后,需在生长期每间隔2个月浇1次水,将施肥次数控制在2~3次,尽量选择早春时节土壤解冻以后进行。
  2.2.3   花粉管理
  油松属于雌雄同株树种,花粉实际数量与传粉的方式都会对种子产量以及质量带来影响。而在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期间,因无性系来源存在差异,或者雌雄花期不遇等,都会影响花期。为此,需强调花粉管理的重要性。
  2.2.4   病虫害防治管理
  在油松种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需践行及时发现的基本原则[4]。一旦发现病虫害,必须及时采用药物加以防治。在冬季,可以将石硫合剂涂在树干或者喷施在树干之上,对虫卵与蛹进行消灭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松是我国分布相对广泛的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和园林绿化中,对油松的应用愈加频繁。而油松也凭借其自身的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
  为此,油松种植与栽培十分关键,特别是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必须要结合油松种植的实际情况,对油松树体、土壤、花粉、病虫害防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油松正常生长,提高移植后成活率,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黄其山,秦向民,李俊,等.油松移植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07):134.
  [ 2 ] 华涛.浅述油松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04):183.
  [ 3 ] 翁科.油松大苗移植及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7(16):48.
  [ 4 ] 张海峰.油松大苗移植及栽培管理技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179.
  (收稿日期:2019-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陕西是我国目前具有丰富油松天然林的省份,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基因资源。随着人们的不断开采以及生产生活需要,长期的不合理开采方式使得遗传品质发生改变,严重破坏了优良育种资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影响油松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践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油松种子园;产量;提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13-01 中图分类号: S791.25
摘 要:伴随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于植被的保护工作愈发重要,而造林技术的实施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较好方式。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形势,导致实际造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樟树的抗旱性与抗旱造林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樟树;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58-02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
介绍了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技术项目实施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该技术推广与应用成效,阐述了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综合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56-02 中圖分类号: S643.9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芸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适用于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范围内的大兴安岭地区、佳木斯市、黑河市等山区,运用该项技术种植芸豆,产量可以达到150 kg/667 m2以上,产品等级达到商品等级二级以上。  关键词:黑龙江;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1 高产优质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
摘 要:作为异花授粉作物,玉米非常容易进行杂交,在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玉米良种也大多为杂交种。主要围绕玉米育种程序及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玉米;育种程序;选育方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2-0021-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A  玉米种植户要对玉米育种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要对选育的方法有相应的掌握,这样有助于今后的玉米种植。下文就围绕玉米育种的
摘 要:瑞福尔2号是由黑龙江瑞福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销的极早熟品种,适合第四积温带种植,生育期107 d左右,在嫩江地区种植3年来,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突出,为了发挥品种的优势,获得最大幅度增产,必须掌握好该品种的栽培要点。  关键词:玉米;特征特性;高产栽培要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058-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瑞福尔2号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68-01 中图分类号: S511.3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水稻新组合甬优1540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研发,对籼粳杂交水稻育种进行了创新,作为一个适应性广泛的品种,具有优良的综合特性。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号:2014017);2015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委员会的审定(审定号:国审
摘 要: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作为农作物种子检验常规检测的3个主要项目,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依据,任何检测结果的不合格都可直接认定为劣质种子。因此,种子的质量与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分析常规三项检测中误差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减少误差的方法措施,为正确评价种子质量、提高检测能力提供保障。  关键词:常规检测;误差;原因;措施  农作物种子常规三项检测包括净度分析、发芽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对畜牧产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求量明显增加。我国很多地区适合进行大面积的牧草种植,但其生长速度已经无法满足牲畜的日常需要,因此要对牧草的种植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为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主要分析了牧草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牧草;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
摘 要:小麥是盐城市的主要粮食之一,已形成了一种产量高并且稳定的栽培形式。但是,近年来小麦种子播种后,由于天气、管理原因以及种子本身的问题,使小麦出现了大量出苗不齐的现象。主要针对小麦出苗不齐的原因和补救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补救措施。  关键词:小麦;出苗不齐;原因;补救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061-01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