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生命的乐章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我;自信
  
  【活动背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自我意识的确立成为发展的一个主轴影响到其他各个方面。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形成自信的心理品质是其他发展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并且作为一种持续的发展动力参与各个发展的阶段。本活动力求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信的价值以及学会培养自信的方法,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我潜能,有效实现良好的素质提升起重要作用。
  【活动理念】在有关自信的培养理论以及实践中,被强调最多的是对自我优点的挖掘。而单方面的优点教育容易形成学生过度的自我膨胀或者因为过分强调优点演化成对现实的虚幻理解而使活动流于形式。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自我成为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本活动从探讨优点入手,在生成性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感知以及领会自信的内涵,别出心裁通过逆向思维意图帮助学生看清楚在成长阶段中一些主观信息对个体可能产生的误导,层层深入,正反结合,通过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构建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从而树立起真正的自信。
  【活动目标】
  1. 探索自信之于人的价值,明确自信的内涵。
  2. 客观地自我评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通过行动培养自信的胆魄和耐挫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眼罩两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激发探究兴趣
  播放交响演奏视频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指挥这一形象寻找自信的存在与作用。
  ①描述指挥在舞台上的表现。
  ②指挥光鲜的背后是哪些心理力量的支撑?
  (自信是指挥在舞台上的心理基奠,只有真正的自信才能达到表演上的忘我投入,沉醉其中,才能发挥出艺术的最佳魅力。人生同理,做自己生命的指挥,找到自信真我。)
  二、试误与问题发现:通过关于自信的感性认识,自我反思,向理性过渡
  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以及自我肯定的水平不同,会在第一个环节自信演练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别,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不同的行为表现体会自信的内涵以及自信的重要性,从而通过第二环节的故事启发,探索不自信的心理原因,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自信演练—说出你的优点
  指定两列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
  ①学生不同的表现有何不同的感受?
  ②如何辨别自信?自信有何外在表现?
  ③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不自信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不能客观地自我认识以及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二)生活故事
  一个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锚了,汽车的轮胎爆裂了。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辆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户人家借千斤顶。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要是没人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借给我那该怎么办?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这家伙,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砰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思索并交流:是什么让我们退却?
  (不要因为不必要的疑虑导致退却和不自信。)
  三、行为训练: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自我,突破自我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基本接纳了有关自信的内涵价值,并且形成培养或进一步发展自信的心理倾向。在这个前提下,活动开始聚焦自信的培养。显然,有关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使之形成的,因此本阶段试图另辟径,通过逆向思维的行为操作达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而对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信起到长远的影响。
  因为本环节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挑战,所以先引入唐太宗的事例做铺垫。同时,提示学生接下来是一个很严肃的环节,防止学生为逃避尴尬把活动随意化。
  (一) 名人告诉我……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君主,他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他和大臣魏征的故事。魏征是一个谏议大臣,所以他需要不断向皇帝指出不足,以及应当改进的地方。有一次不晓得他说了什么,皇帝怒发冲冠,回到后宫之后拔除剑鞘就要杀魏征,被长孙皇后拦下来了。皇后问:陛下,您为什么要杀魏征?皇帝说:他对我不敬。皇后劝道:自古以来看我们的臣子就能看出有什么样的君主,正是因为有魏征这样直言不讳敢于进言的臣子,才说明您是一个难得的明主呀!一句话说得皇帝羞愧难当,从此以后越发重用魏征了。
  ① 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即使是皇帝也需要别人指出不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呢,必须要等到别人指出来我们才后悔莫及吗?允许别人批评我们是心胸宽阔,但是在别人指出不足之前自己发现就是一种能力,不但发现还能坦然地公之于众更需要有勇气,我们现在就来寻找这么一个有能力勇气的同学。说缺点,不玩笑,不遮掩,很诚恳坦率地告诉大家,也许你会发现新的惊喜。)
  (二)逆向思维——难堪训练(问题的解决)
   指定两列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缺点。
   挑选两位说得最好的学生,作进一步的表述。之后用布条蒙上眼睛背对学生。
   其他学生作评判,站起来支持自己认为最为诚恳坦率的同学。有意引导评判学生在投票的时候一边倒。
   告诉作陈述的两位学生与事实相反的结果,如告诉获全票支持的学生他没有获得任何支持,告诉未获选票的学生他获得所有支持。面对完全悬殊的情况让陈述者谈感受,在压力情况下考验陈述者客观自我评价的能力。
   摘掉布条,了解实际情况后再次陈述心理历程。通过前后对比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
  ① 在了解真实情况前后你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② 你了解真实的自己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是如何做到的?
  ③ 别人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吗?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④ 你最看中自己身上的哪一点?
  (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时候我们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是有时候索性豁出去,把我们感到最不好意思的自己呈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反而有了重塑自我的勇气,死活最坏就这样了,有什么理由不争取更好的状态!
  当你真的能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面对以前的时候,当你心中真正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的时候,当你真的对别人的种种不过于介怀的时候,你,就获得了自信,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四、总结:明确自我价值,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自己,肯定自我
  (一)心心点灯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价值和值得尊重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尊敬和爱自己,才会有能力去尊敬和爱他人。
  每个人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
  任何事物不论多么不如意,对个人成长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活动反思】
  本活动形式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领会活动主旨,达到活动目的。但是部分环节对学生心理承受有一定挑战,在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现实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优点进行适度扩展,强化学生自信。
  【点评】
  1.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课改理念,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从初一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
  2. 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创设多个活动情境。正反结合,深入浅出。从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优点入手,同时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演示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种种自信表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自信的表现方式。
  3.逆向思维——难堪训练的环节是一个亮点,并且层层递进,打破以往一般从正向角度阐述自信的模式,别出心裁突破难点。
  4.提问环节问题设置巧妙,一针见血。提示周围环境评价对个人自信程度的影响,进一步澄清自我认识的问题,深化主题。
  5.本活动环节紧凑,课堂预设充分。通过小故事进行衔接,在铺设情境的同时加深对于自信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对活动的兴趣和卷入程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点评者:黄碧芬,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高级教师、厦门市首届杰出教师、厦门市心理学会理事、厦门市宗教研究会常务理事。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电邮kindcactus007@163.com)
  编辑/李益倩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中国做对了什么?对中国发展成功秘诀的探讨,近年来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门“显学”。有人将其归因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有人惊叹于中国的市场体量、人口红利,还有人从中国人民的勤劳节俭找寻答案。但不管如何破解中国成功的“方程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常量”。  揆诸历史,“如何民富国强”的考题,曾难倒无数中国人。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宪政到辛亥革命,从师夷长技、
〔摘要〕本研究采用焦点解决取向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用于新班级的建设,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活动,从团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提升新班集体的学生的自信水平。经过两年持续不断的实践,前测和后测数据表明班里学生的自信水平显著提升。学生的自评成绩、学生对班里其他同学的评价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焦点解决取向具有可操作性且积极正向,值得推广。  〔关键词〕焦点解决
〔关键词〕电视媒体;儿童行为;亲社会;心理实验  一、引言  一提起电视节目,孩子们总能滔滔不绝,机器猫、百变小樱、白雪公主、柯南、孙悟空,这些动画节目中的主人公以其生动有趣,勇敢善良的性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当播放动画节目时,孩子们一定会准时地守在电视机前面,生怕漏了一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主要的消遣娱乐工具。儿童随之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收看电视节目。电视就像一扇
学习是幸福的  1935年,胡福明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长安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胡福明失学过几次。失学在家的时候,他就帮父亲种田。只有等到空闲时,他才能抱着弟弟跑到学校,站在墙外听老师讲课。父亲决定,家里就算卖粮食挨饿,也一定要供胡福明读书。  1952年,17岁的胡福明考上了无锡师范学校的春季班。“教室里有电灯,晚上能在灯光下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在学校里,胡福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读书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开展和加强中学生学习指导方面的研究也早已开始,可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不少初中学生还是深深地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中难以自拔。那么,初中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程度终究如何?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薄弱环节又在哪儿?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城镇市属初级中学八年级的670名学生(收回有效卷
冬天的一个下午,老付望着远处山顶上的皑皑白雪,随口吟了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回到客廳,老付拿起手机,看到堂兄又在微信上向他讨红包。以前堂兄春风得意,跟老付说话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情。几年前,堂兄突患脑梗瘫痪在床,如今还靠老母亲侍候。毕竟血浓于水,老付没少接济堂兄,但现在堂兄整天在微信上讨红包,让老付感觉很不是滋味。  想着想着,情绪不觉低沉起来。我发现这雪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
摘要:采用访谈法,对台州市天台、仙居,椒江、温岭等县市共28名1~3年教龄的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总结他们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科学策略。结果发现,处于学徒期和成长期的新教师的职业成长影响因素有其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其信念、习惯,更主要的是在观摩课和公开课的实践中成长,在不断地反思中升华,其中信念是起方向和支持作用。依靠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不断积累,在公开课的“磨”和强度作用下实现教学
【编者按】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坚持“以德立校、素质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自1999年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分别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目前已做到全体教师员工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魏善庄中学的老师们注意在细微处“做文章”,从教育教学的点滴中积累“教育的智慧”…… 
到基层调研,有一些干部暮气沉沉、愁眉不展。他们掰着手指,数来数去的都是难题:上项目难、转型升级难、环境治理难、征地难、拆迁难、筹资难、扶贫难……一句话:干什么都难。因为被困难问题绊住,他们伸展不开手脚,终日碌碌无为。  但有一些干部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他们被群众称为“有办法的干部”。比如,信访问题被称为“老大难”。但是,一位在当地化解信访难题颇有成绩的基层优秀干部却深有感触地说,信访问题绝大多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