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后,终于学会和自己相处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我的大学生活就此别过。好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还没来得及做更多的事,没来得及交更多的朋友,命运就要匆匆抽走鞭子。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每天忙着和各种人、事打交道,热心的学长学姐会告诉我们要怎么去打理关系,指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如何与别人融洽相处,如何获得异性的好感,甚至如何与导师相处,都有前车之鉴,都有章可循。
  然而,你、我、他,是否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相处呢?
  2014年10月,大三的我和同学都面临着对未来的抉择:考研?保研?工作?一夜之间,我被迫长大,那个时候我刚刚得知自己想去的学校今年没有招生计划,三年以来所有付出的努力,一笔一笔添在简历上的荣耀仿佛变成一个一个笑话。工作吧,父母朋友都这样安慰我。于是,我向辅导员提出了放弃保研的申请,毫不奇怪,老师拒绝了,因为我的理由太牵强。那个时候,我不停地找父母、曾经的老师、朋友们咨询建议,却独独忘了问自己。
  最后,我保研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读我喜欢的专业。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来这里?我自然是说得滴水不漏,老师频频点头。我想,当时我几乎连自己也骗了,其实这样的话语,打开网页可以搜到各式各样的攻略,我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已。
  对我而言,保研后的生活如闻一多笔下“一汪绝望的死水”,我给自己制定了许多的计划,却常常搁浅。有一天,2012级的学弟学妹来问我:“学姐,我也想去你的学校,能告诉我保研的经验吗?”我在电脑前打下无数个字,又一一删掉,我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心绪告诉给一个充满期待的小友,只能强作欢颜,打下了一些活泼俏皮的话语。科技时代最大的谎言莫过于我在电脑一端哭着打字,电脑那端的人被我逗乐。我鼓励他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加油,把自己查阅的经验帖发给了他。仔细想想,好像这是保研后我第一次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
  上了大学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我们似乎学会了平和地与别人相处。可是,一个人的时候如何平和地和自己相处?好像没有人教过我们。
  我深深地觉得,在人际关系中,最难的不是与别人相处,最难最重要的反而是自己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的关系深受自己和自己关系的影响。当我们对自己不能悦纳的时候,这种气息会感染到对方,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对方能够感受到这种自信的力量。只是,在通往悦纳自己的路上,有的人挣扎、摸索,更多人浑然不自知。
  过年的时候,我去亲戚家串门,看到做客的小朋友硬生生要拿走主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小主人抱着玩具死死不肯放手,小主人的妈妈夺过玩具:“把玩具给妹妹玩吧,她比你小。”做客的小妹妹很开心地抱着玩具走了,小主人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妈妈已经跑到别处忙着招呼客人去了。那个孩子默默抽泣,用手背擦泪水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何尝不是一个委屈的孩子呢?只是,我长大了,学会了带着面具跟身边的人微笑。可是我会有片刻挣扎,内心有什么声音在呼喊,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心绪真诚地表达出来?我试着找到答案。
  一是我们忙着跟别人社交,忙到没有时间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微信、微博膨胀的时代,恰恰是我们远离自己的时代。微信里我们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情绪,微博里我们用一句话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慢慢地,这种分享成了一种变相的炫耀。求点赞、求评论,仿佛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的欢乐与忧伤才有价值,才能得到共鸣,内心真正的需求可以飘过,可以忽视。我们似乎正在努力忘记:真的开心,不需要强作笑容,真的忧伤,不是一张相片就能够传达。
  二是我们忍受不了孤独。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自己太寂寞,周国平曾概况过寂寞的三种境界,大致如下:第一种,被烦躁的情绪主宰,因为寂寞而寂寞,以至彷徨无措,让时间流逝,一无所获;第二种,在寂寞中学会独处,把寂寞转化为做好一件事的动力,比如阅读、工作;第三种,把寂寞当作诗意的栖居,激发灵感,开始进行深邃地思考,寻求精神的幸福。看看我周围,大多数人常常卡在第一种情绪中不能自拔,能登上第三种境界的,少之又少。很明显,在第一种境界下导致的不能与自己和平相处是发生率最高的,因为害怕寂寞、孤独,所以我们常常迫切地想要融入一个圈子,迫切地想要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哪怕这样的代价是伪装自己。我相信,真正孤独的气质的感觉是娴静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孤独者可以有很多朋友,但不妨碍他每日拿出时间自己和自己对话,不断增进对自己的认识。
  和自己和平相处是一条很长的路,这条路没有捷径,所有的心绪也只有自己能够完全体会。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问问自己:我热爱的究竟是什么?我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我现在该做什么?大学本科四年没有教过我们这个命题该如何解答,但和自己的相处会相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不能也不该选择回避。
  错过了自己最喜欢的学校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甚至一度陷入自己是个失败者的阴影中。这种挫败感并不是来源于外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稳定,因为不能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这种挫败感异常强烈。这样的生活很累,我每天浑浑噩噩,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相处和互动。
  当我找到原因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与自己对话,静下心来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我为什么没有去自己喜欢的学校?因为学校政策有变,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没有资格。现在的选择我喜欢吗?今后读研的学校同样是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我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我这样的选择会改变我一直梦想的道路吗?不会,我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依旧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当我可以心平气和地与自己对话时,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心底里时不时还是会患得患失,但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时,我会更积极地与自己对话。这种接纳自己、悦纳自己的情绪慢慢带动了自己做事情的热情。我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小提琴、学习中医,原先的计划一一捡了起来。随着新的学习计划的开展,我不断吸收新的知识,遇到新的朋友,变得快乐和满足起来。
  这一场情绪大波动,我仿佛经历了从元气大伤到满血复活的剧烈震荡,让我高兴的是,后遗症是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站在大学尾巴上,有这样的变化和成长,我平和地瞭望未来,保持一种青春姿态。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自己的学生每天满载希望而去、失望而归,微信圈里散发着负能量,  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分享下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吧。  2013年7月毕业,我从2012年9月就开始做找工作的准备。可是直到毕业前夕,在犹豫中我最终确定了第一份工作,那种踩着被学校撵出来的时间节点的滋味真是不好受。现在回想来,那会儿背地里心酸的眼泪、五味杂陈的感受和煎熬已经不那么强烈,变得模糊了。记忆里,我前后拿了7
“找工作的过程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聊起求职的话题,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毕业生王炜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他的确一直在按这个思路找工作。虽然一路碰壁,他却越挫越明。  适合的工作在哪里?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王炜想报考哲学或是天文专业,身为建筑公司高管的父亲不同意,认为这两个专业都偏冷门,日后就业有难度,男孩子还是子承父业搞土木吧,在家人的建议之下,王炜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土
2013年9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思成·筑梦大学生精英团体(以下简称思成)的负责人罗怡婧和团队成员参加了由他们筹款建成的希望小学——陈家寨小学的开学典礼。看着孩子们手拿着崭新的航模,快乐地在宽敞的操场上跑来跑去,这一群90后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高兴与骄傲。  2012年3月,思成启动筹集一百万援建陈家寨希望小学项目。2012年3月~6月,思成团队通过淘宝义卖店、网络募捐、高校
北大的哲学系教授王博说:“不经过痛苦的人不会选择哲学,选择学习哲学的人无一不经过他生命中的痛苦。”  是什么给了一个人极大的勇气,促使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习哲学,而不顾时人趋之若鹜般奉行的生活理念?他一定在过往的生命中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困惑,他的心灵曾陷入过极大的不自由和深沉的迷顿。这痛苦不是外在的、偶然的灾难或者物质生活的贫乏,而是他对于一个人理想的存在状态的深度渴望无法实现,或者是他对于人生的价
请看Alex和李香香之争。  他们申请同一家奢侈品企业的市场经理职位。当他们走进房间,大多数面试官已有了倾斜——Alex。因为他是精英男,长得仪表堂堂,浑身上下,从手表、西装到鞋子,都是名牌。而李香香是位女士,妆容得体,但谈不上精致。等他们一开口自我介绍,面试官更倾向于Alex了。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用中、英文做自我介绍。他在英国留学,英文还略带伦敦腔。而李香香的中文带着乡音,尤其是尾音和感叹词
尽管供职于影视艺术的科系,但我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尽管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手边这本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却是早在十来年前就买到手来读了。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读传播学的本科,毛峰老师主讲“媒介通论”,重点放在电影上。那时候,电影光碟正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行。  这种在今天已经近乎消失了的介质,让刚刚离开中学校园的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不仅是一个光影的世界,也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世界。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我会讲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后半部分我要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一些思想。”清华大学建筑系老师王贵祥站在蓝色的印有“中国建筑”的幕布前,双手扶着讲台,和平常一样开始讲课。然而,没有了往日众多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所有听众“隐形”在不同国家。  相似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王贵祥采用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讲授中国建筑史,体验着新的教育浪潮。《中国建筑史(上)》课程20
北大、清华,一路之隔,对对方都是羡慕嫉妒,恨不得能早日策反对方。  在一个雨天,北大派遣“特工队”,从清华西门潜入,打了一场“解放隔壁侦查战”。  来而不往非礼也,清华也有“反攻队”,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骚年们打响了“自卫反击战”。  在你攻我反的“战斗”中,双方使用的唯一武器是——相机。  且看相机中的北大、清华之“战”!  清华侦察记  话说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天,  一支名为“燕遗特工队”(全称
“清华大学的学业评价体系从百分制改为等级制,  是为同学们,尤其是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减负。”  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直博生王侬看来,  针对5字班(2015级)及以后的清华本科和研究生的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意味深长。  根据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以A 、A、A-、B 、B、B-、C 、C、C-、D 、D、F形式记载,  其中,获A和A-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
“这是我养的第15只流浪猫,名叫笨笨,从学校小树林里捡回来的,我希望它在这儿有一个家。”北京林业大学狭窄的西门快递店里,“猫爸”一边忙着给小猫喂水,一边对我们说。  “猫爸”今年三十四岁,来北林已经两年了,每天都是8点开始接收包裹,再仔细清点包裹,然后联系物流三轮车运货、送货,接着通知同学来领取快递,再核对单子,忙至晚上7点下班。他每天弯腰、起身的动作重复上千次,腰椎炎极其严重,一到下雨天疼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