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MOOC诞生记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我会讲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后半部分我要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一些思想。”清华大学建筑系老师王贵祥站在蓝色的印有“中国建筑”的幕布前,双手扶着讲台,和平常一样开始讲课。然而,没有了往日众多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所有听众“隐形”在不同国家。
  相似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王贵祥采用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讲授中国建筑史,体验着新的教育浪潮。《中国建筑史(上)》课程2013年10月18日正式上线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4月联手创建的MOOC平台),短短的十几分钟课程,有来自全球近万名学生的听讲。
  这一切的背后是王贵祥及其团队足足3个月的准备。
  “MOOC是什么?”
  2013年7月19日晚上11点,王贵祥的助教张亦驰收到了一条来自清华大学的“巨长”短信,她花了5分钟,耐着心思才把这条短信看完,短信的大致内容是通知要开一个关于MOOC课程的讨论会议。
  “MOOC是什么?完全懵了。”这是张亦驰看到短信后的第一感受。带着疑惑,她参加了第一次MOOC课程讨论会。在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项目有关负责人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聂风华博士和其他参与者。由于这门课程的5位主讲老师和各位助教事先都没有接触过MOOC,所以整个会议基本上都是在科普MOOC的基本知识。“虽然还是不太清楚MOOC具体功能是什么,但是总算了解了一个大概。”接手到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她感到很兴奋,更让她激动的是“我们的课程要走出清华,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首先就要保证课程有吸引力,代表课程精髓的宣传片便最先被提上日程。
  “我们选了独乐寺、天坛、四合院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作为宣传片的取景地。”王贵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清华课程风采,他特意邀请了专业的制作团队,而3分钟的宣传片花了近半个月才完成,并于9月5日上传到edX平台上。
  宣传片的确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截至10月9日,全球范围内已有近7000人选择了这门课程,其中80%来自海外。
  “相较于其他琐碎的工作,宣传片的制作算是很轻松了。”张亦驰说。为了保证字幕翻译效果,她曾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核对。特别是一些关键的中国古代建筑术语,每个人的翻译都有差异,她必须一个个校对。“翻译不能犯错,不能让外国人低估清华的水平。”比如,其中有一个术语“台梁式”,大家的翻译是“beam-lifting”,但是他查过一本权威的建筑史书籍后发现,相对正确的翻译应是“Tailiang Structure”。
  与此同时,王贵祥正在办公室里认真准备着他要讲的绪论,以及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方面的内容,60多岁的他已经十多年没有开过建筑史这门本科生课程了,所以一切的准备都要从头开始。查文献、设计符合全球学生的课程框架,每天他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准备。
  9月11日,王贵祥老师终于带着写好的4万字讲稿和几套正装走入摄影棚,进行第一次录制。
  来到摄影棚,他才发现这里的温度太高,西服完全派不上用场,自己身上的那件衬衫的颜色和幕布颜色也不搭配。于是录制前几分钟,他匆匆跑到化妆间,借了一件灰色衬衫。
  “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建筑是指20世纪以前历史的中国建筑……”换上衬衫的王贵祥面对镜头开始录制,他面前是四五个被临时拉来当学生的助教。“这个地方还要重新录一下。”录制导演示意停下来,中断了王贵祥老师的授课。为了节约录制成本,摄制方将原本的两台摄像机减少为一台,然而又要保证角度切换,所以王贵祥只好再次重复一遍。“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他在心中默念,又看了看摄影棚里的电子时钟。据调查,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约为15分钟,所以为了能够抓住学生,他必须在15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
  据张亦驰介绍,用MOOC的方式讲授中国建筑史,上传的每段视频是10~15分钟不等,根据教学情况每周上传多段视频,共一个半小时。《中国建筑史(上)》共有8周的课程。所有这些内容要由课程团队共同完成,其中,5位主讲老师负责课程内容的准备和讲授,2名助教协助主讲教师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除此之外还有像张亦驰一样的6名学生助教,负责字幕的制作、课程的网上讨论等工作。
  全球竞争
  “我还是喜欢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授方式,MOOC课程录制的形式让我感觉不像是在课堂上,无法与同学面对面交流。MOOC的方式上课有很多灯光、摄像方面的干扰。”经历了MOOC录制之后的王贵祥坦言。同时助教张亦驰也表示,这次疲劳的MOOC制作经历也让她有点不再想继续参加以后的课程制作了。
  回想起2013年9月初,第一次课程录制的前几天,她接到另一名助教的求助电话。“一接电话,他就有些烦躁地跟我抱怨:‘你听过达斡尔民居吗?我搜遍了整个网络,连个影儿都没找到。’”达斡尔民居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但是在MOOC课程之前,王贵祥并没有在本科生中国建筑史课上介绍过达斡民居。为了MOOC,王贵祥这次特意加了这一内容,以便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建筑并非千篇一律。“MOOC就像结婚,婚结一次就够了。”张亦驰开玩笑地说。不过,她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开始,2013~14年度下半学期的《中国建筑史(下)》还要上线,“中国建筑还有更多博大精深的内容值得向世界介绍”。
  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是MOOC大规模教学带来的意义,另一方面MOOC的开放式也给上线课程的主讲老师带来了全球竞争。
  “同一门课程在平台上有不同的老师教授,学生为什么要选你的课?”MOOC参与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震老师说,“这就是开放式在线教育带给老师的竞争,学生会愿意选择讲得好的老师。”另一门上线课程《电路原理》的主讲教师之一于歆杰表示,相比传统教学,现在对老师的挑战就是“怎么抓住学生,怎么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我的课”。   也正是因为这种全球性的竞争,为了吸引学生,在《中国建筑史(上)》录制中,王贵祥放弃了枯燥的照本宣科,选用以图片为主的方式呈现。10月9日,王贵祥审阅了制作方送来的第一节课的样片。“看来制作方选图片时也挑花眼了,我们找的很多图片都没有放在视频里。”和王贵祥一起审阅样片的张亦驰说,“不过效果还是很好的,比只有老师讲要有趣很多。”记者打开课程视频发现,13分钟的课程基本上每隔两分钟就会出现几张图片。
  教育主权
  随着MOOC的发展,老师面临着全球竞争,同时大学也要适应新的教育方式的浪潮。
  在2013年5月加盟edX后,清华大学成立了研究中心,从选择上线课程到线上课程的传播,从平台维护运行到学分认证授予,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一直在进行着。面对新的教学方式,一切都需摸索着前进。
  费时费力的课程录制,对于采用了MOOC教学的老师,会有怎样的激励机制,“我们还在探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聂风华说。国内引入像edX这类新教育模式仍存在问题与困难。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表示,互联网为我们接受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但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动机,需要学习的自觉性,需要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未来的大学课堂会是线上线下教育一同进行,这要求教师将知识碎片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并且需要大量课外延伸阅读。”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震老师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MOOC教学方式下学分的认证与学位的授予便是研讨的重要方面。“学分的认证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里牵涉到许多对于课程内容、考试方式的探讨。”副校长袁驷介绍道。
  除此之外,在尝试MOOC这种新教育方式的同时,清华大学也开始考虑打造自己的在线平台。2013年6月,清华大学组建了攻坚团队,启动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的中文平台研发工作。历时4个月,于10月10日正式推出清华大学自己的“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平台,王贵祥的《中国建筑史(上)》也上线“学堂在线”。“我们不光造车,还要修路。”刘震把MOOC看作是车,而“学堂在线”平台正是清华大学修的路。有车无路,就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全球影响力,“所以研发自己的MOOC平台,这是在实现自己的教育主权,这也是一种国家战略。”刘震说。
  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属性。比如,自然科学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通用。人文社会科学却不一样。如何描述我国历史,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在MOOC发展中,刘震认为对教育阵地的占领,尤其是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占领至关重要。
  “如果世界上看的都是日本教科书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讲述,那我们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教育主权,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讲历史的时候,还原真正的历史。”刘震说。他还建议,应推出政治、地理、历史等名师课程,守住阵地展示我国的教育实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造车与修路并行,而清华MOOC的发展,仍是摸着石头过河。
  “即使是在MOOC最先出现的美国,他们也在一点点摸索MOOC的运营模式。”聂风华说,“现在课程的制作,平台的运营都是依靠学校的拨款,未来在线教育发展得更加成熟,受众更加广泛,相信会有新的模式。”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则表示,有必要建立“大学主导、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开放竞争”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机制。
  但是,不论MOOC发展之路如何,用户的使用效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MOOC正掀起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正如校长陈吉宁所言,MOOC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10月,课程制作结束后,王贵祥收到了两封远隔重洋的邮件。
  一封来自于他在美国的朋友,信中所承载的激动难以言语:“终于有一门课程介绍我们中国自己的建筑了。”一封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他写道:“希望以后和你探讨更多有关中国建筑的内容。”
  责任编辑:尹颖尧
  记者手记:MOOC的分分合合
  在由果壳网组织的“华语世界的MOOC学习”分享会上,清华大学上线课程《电路原理》的主讲教师于歆杰讲述了他的“MOOC分合之道”——教师在准备MOOC课程中,内容要分形式要合;学生在学习MOOC课程中,空间虽分时间过程却合。
  《电路原理》课程为期8周,每周的课程被分成几段视频,每一段视频着重讲述一个知识点,即知识碎片化,以符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时代趋势。但是,知识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知识点在《电路原理》这门课中的地位如何?于歆杰在教学大纲里以Flash的方式详细说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和逻辑关系,在线选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地学。
  线下上课,一般都由授课老师在黑板上做板书,这样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程一旦被移到线上,板书的信息量就明显不足,而板书会占据大量时间,显然PPT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关键时刻于歆杰也会用上板书,比如,讲述一个电路原理时需要运用14个方程式,他会板书重要的方程式。板书、PPT、实验……授课形式在MOOC环境下被整合。
  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名学生免费选听了《电路原理》,课程上线的第一周,就有学生在讨论区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给大家推荐几款软件,地址……”下面“赞”声一片,并吸引了其他学生推荐更多的链接,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生们却相互合作。于歆杰还发现,只要他在课程中讲述了某个电路术语(terminology),就有学生给出定义,此后这个定义不断地被更新和充实,一门课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学生实现空间和时间的整合,课程本身摇身一变成了微型“维基百科”。
其他文献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一座现代感的建筑。  它像个有棱角的超级大石头占据了武大古建筑群的中心位置,  被武大行政楼、樱花城堡等“古建”包围。  从远处看,若隐若现。  有同学说,感觉这绿瓦棕墙、青山碧树之间半隐着的“巨石”,  就像淘气的小孩躲藏在一百多岁的爷爷群中玩迷藏。  楼梯两侧较高,不走近看不出  自隐  万林将大部分功能藏在地下。拿着地图想要找到它的位置,也需要走近才行,因为通常它会被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  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获得“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寻路中国》获 2010 年度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好书奖。  “创造性口吃”  我父亲是一个社会学家,他的工作对我后来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小的时候我就跟着他出去采访
2012年12月13日晚,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哈佛大学首位公开课讲授者、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教授应北京论坛之邀走进北大,带来题为“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的公开演讲。这也是他的最新力著的书名,书中探讨了当下最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之一:一个万物都明码标价的世界是否有错?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金钱和市场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评论家
亲爱的学妹:  你好!  前段时间你曾留言问我,留学期间如何注意安全问题。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这些日子恰逢开学季,而无论国内国外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弄得人心惶惶。因而我的这封信,不仅仅是回复你的留言,更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学弟学妹的责任。  我留学的地方在英国西南方的埃克塞特市,它拥有全英最低的犯罪率。我在这里留学的一年半时间里,经常半夜两三点从图书馆走山路回家,安全得很。因为整个地
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自己的学生每天满载希望而去、失望而归,微信圈里散发着负能量,  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分享下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吧。  2013年7月毕业,我从2012年9月就开始做找工作的准备。可是直到毕业前夕,在犹豫中我最终确定了第一份工作,那种踩着被学校撵出来的时间节点的滋味真是不好受。现在回想来,那会儿背地里心酸的眼泪、五味杂陈的感受和煎熬已经不那么强烈,变得模糊了。记忆里,我前后拿了7
“找工作的过程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聊起求职的话题,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毕业生王炜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他的确一直在按这个思路找工作。虽然一路碰壁,他却越挫越明。  适合的工作在哪里?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王炜想报考哲学或是天文专业,身为建筑公司高管的父亲不同意,认为这两个专业都偏冷门,日后就业有难度,男孩子还是子承父业搞土木吧,在家人的建议之下,王炜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土
2013年9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思成·筑梦大学生精英团体(以下简称思成)的负责人罗怡婧和团队成员参加了由他们筹款建成的希望小学——陈家寨小学的开学典礼。看着孩子们手拿着崭新的航模,快乐地在宽敞的操场上跑来跑去,这一群90后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高兴与骄傲。  2012年3月,思成启动筹集一百万援建陈家寨希望小学项目。2012年3月~6月,思成团队通过淘宝义卖店、网络募捐、高校
北大的哲学系教授王博说:“不经过痛苦的人不会选择哲学,选择学习哲学的人无一不经过他生命中的痛苦。”  是什么给了一个人极大的勇气,促使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习哲学,而不顾时人趋之若鹜般奉行的生活理念?他一定在过往的生命中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困惑,他的心灵曾陷入过极大的不自由和深沉的迷顿。这痛苦不是外在的、偶然的灾难或者物质生活的贫乏,而是他对于一个人理想的存在状态的深度渴望无法实现,或者是他对于人生的价
请看Alex和李香香之争。  他们申请同一家奢侈品企业的市场经理职位。当他们走进房间,大多数面试官已有了倾斜——Alex。因为他是精英男,长得仪表堂堂,浑身上下,从手表、西装到鞋子,都是名牌。而李香香是位女士,妆容得体,但谈不上精致。等他们一开口自我介绍,面试官更倾向于Alex了。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用中、英文做自我介绍。他在英国留学,英文还略带伦敦腔。而李香香的中文带着乡音,尤其是尾音和感叹词
尽管供职于影视艺术的科系,但我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尽管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手边这本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却是早在十来年前就买到手来读了。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读传播学的本科,毛峰老师主讲“媒介通论”,重点放在电影上。那时候,电影光碟正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行。  这种在今天已经近乎消失了的介质,让刚刚离开中学校园的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不仅是一个光影的世界,也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世界。